“加密市场”触底了吗?加密 VC 们正在忙些什么?

前提:我们后台北美用户偏多,所以写这篇文章。同时本篇内容不涉及也不鼓励虚拟币交易,只是客观分析加密行业在美国的发展,是以特别说明。

今年 2 月,我搬到了浙江老家,和小时候最好的朋友生活在一个城市真是令人感觉幸福。上周六傍晚,我们开车去梅溪小院准备大吃一顿,一路上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很多加密市场观察者的疑问。那就是:加密市场触底了吗?

有几个信号,让我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

第一个是,加密货币价格的飙升。其中,比特币今年以来上涨了 80% 以上;以太币则上涨了接近 60%。

第二个信号是:传统金融机构同时出现。这与 2020 年底到 2021 年初发生的事情十分相似。

需要注意的是:刚刚过去的 6 月 15 日,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提交了申请,希望推出第一只直接投资比特币的美国交易所交易基金。

并且这个举动,引发了贝莱德竞争对手(如富达)的一系列模仿行为。

这里有一个大背景是:迄今为止,SEC 只批准过比特币期货 ETF,而不是直接投资比特币的基金。如果贝莱德与其竞争对手的这些基金获批,则意味着:可能会为美国投资者提供一种简单的投资方式,从而引发新一波的比特币需求。

另外,在此次 SEC 对加密的严格监管打击中,比特币并没有成为中心。SEC 主席加里.根斯勒表示:比特币不是证券,而 SEC 最近针对币安与 Coinbase 的诉讼 总共将 19 种代币列为涉嫌证券,但是没有点名比特币。

第三:从风险投资领域看,目前,除了 AI 以外的所有赛道的风险投资似乎都在放缓,但 Web3 受到的打击是最严重的。

根据 Crunchbase 数据:今年第二季度, Web3 初创公司的总风险投资额同比下降了 76% ,交易量也同比下降了 51%。此外,今年上半年(前两个季度)的数据显示:除了交易数量同比下降之外,总金额也同比下降了 78%。

但是在经历了几个季度的大幅下滑之后,需要注意的是:目前 Web3 在每个季度的风险投资总额正保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如下图:

所以一个问题是:加密市场触底了吗?

7 月 11 日,全球风险投资/私募股权与并购数据库 PitchBook 的加密分析师罗伯特.勒在接受《彭博社技术》两位主持人采访时回答了一系列与加密有关的问题。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加密世界正在发生什么。……

本文剩余内容的主要摘要如下:

加密市场会在什么时候触底?目前,加密投资者看好并正在投资的是哪三大加密的细分领域?什么时候会出现加密市场的反弹?是什么力量在推动这种反弹?


说明:我平时主要在知识星球写美国科技界的内容,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这两天在硅谷 AI 圈爆火的文章:VC 如何投资 AI

以下是硅发布的视频号,本月我将试一试直播,请大家鼓励我,扫描右侧二维码点击关注

这两天,一篇由人工智能创业者萨姆.霍根写的文章,火遍了全硅谷。和大家分享一下,来自我知识星球的第 424 篇内容。

我相信,霍根所写的这些东西也正在中国发生,因为我已经看到了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写就前:两家美国 AI 领域的创业公司 Jasper 与 Mutiny 被迫裁员。目前,就 VC 如何投资 AI 以及到底 AI 赚不赚钱的争论正在硅谷激烈地进行。

以下是我的翻译简写,希望给大家带来启发。


六个月前,在经历了几年的艰难时期之后,AI /LLM 似乎将为风险创业生态系统带来急需的复兴。

但随着 Jasper 等公司开始放缓脚步,情况似乎并非如此。

目前,有两组明显的赢家、少数的几个输家,还有一小部分看起来很有希望的“新月公司”(AI Moonshots)。


(一)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输家。

像 Jasper 这样的公司和支持它们的风投机构,是目前最大的输家。

Jasper 以 10 位数的估值,募集了超过 1 亿美金,其本质,是对 OpenAI 一种通用的、薄薄的包装。

他们的用户体验和品牌很好,但是不出色,而且来自专门为高价值利基市场打造差异化产品的公司的竞争,使这种通用产品很难实现增长。我不确定结果如何,但 VC 很可能会血本无归。

另一类输家,则是由风险投资支持的应用层团队。

他们在聊天机器人热潮的背景下,于去年 12 月至今年 3 月之间,筹集了 25 万至 2500 万美金,期望能够将产品卖给晚期阶段的企业公司。

通常,这些创业公司的产品要比 Jasper 这样的普通产品更具针对性,但是仍然没有真正的技术护城河:产品很容易被复制。

企业公司的高管们对人工智能充满了期待,他们从一开始就对此直言不讳。这让很多创始人和 VC 相信:企业公司会成为他们的第一批客户。

但为这些公司提供服务的创业公司没有意识到:企业高管与他们的工程师在使用开源工具快速地将人工智能投入生产方面,是多么的一致和精明。

工程领导者们更愿意组建启动自己的 LangChain 和 Chroma 基础设施,并且自己来构建技术,而不是从一家未经证实的新创公司那里购买技术(并且可能会一路获得促销)。

简单讲,大公司们正在选择书写自己的人工智能成功故事,而不是为新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筹集下一轮资金所需要的增长指标做出贡献。

这就引出了我们的第一组赢家——老牌公司和市场的现任者。


(二)

老牌公司和市场现任公司中的大多数,在将人工智能添加到自己产品中或在内部开发某种“聊天-你的文档”应用供员工使用时,都没遇到什么困难。

这让我大吃一惊。这些公司中的大多数似乎已经沉睡多年。不知怎么地,他们就醒了过来,并以足够的灵活性成功地驾驭了 LLM 热潮。

造成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

1,对于许多公司及高管来说,正确使用人工智能是一个生死攸关的命题;如果失败,就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内慢慢死去。他们不能冒险将自己的未来交到一家可能失败的新创业公司手中,而宁愿在内部领导项目,以绝对确保事情按计划进行。

2,现在,C-Suite 的大厅里正弥漫着一股冲劲。雄心勃勃的项目得到了绿灯和支持。这在几年前是不可能的。我认为这部分应该归功于伊隆.马斯克,他提醒了我们,当一小部分聪明人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工作时,一切皆有可能。减少繁文缛节,增加个人责任,让奇迹发生。

我们的第二组赢家,则生活在光谱的另外一端,他们是独立开发者和个体经营者。

这些小公司通常只有一个人,既不筹集外部资金,也不组建庞大的团队。他们的优势在于规模小,能够以较低的开销快速发展。

他们为利基市场打造利基产品,并往往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的目标是开发一种(或多种)SaaS 产品,每月产生约 1 万美元的相对被动收入。这有时候被称为是——”微 SaaS”。


(三)

我想谈的最后一组赢家,是人工智能的 “新月公司”,他们是从根本上重新构建整个行业的公司。

一般来说,这些公司都得到了 VC 的支持,他们正在开发的产品有可能重新定义一小群高技能的人类如何与技术互动并得到技术的帮助。

现在,断言它们是否会成功还为时尚早,但它们早期的原型产品已经引人注目,而这无疑是我们最值得关注的领域。

我认为有以下几家公司属于这一类:

1,https://cursor.so –  一种人工智能优先的代码编辑器,很可能改变软件的编写方式。

2,https://harvey.ai –  用于法律实践的人工智能 

3,https://runwayml.com — 人工智能驱动的视频编辑器

这只是一份不完整清单。但总的来说,我认为如果我们要看到我们一直期盼的人工智能驱动的未来,“登月计划”的类别需要大幅增长。

如果你是一位融资额在 25 万至 2500 万美元之间的创始人,并且很难为你的聊天机器人或者 LLMOps 公司找到产品/市场契合度,那么也许是时候考虑转向更有雄心的领域了。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

1,由风投支持的公司日子不好过。公司募集的资金越多,你感受到的痛苦也就越大。

2,很快,现有公司和市场领导者就善于利用内部团队和开源、现成的技术,来部署尖端的人工智能,这让由 VC 支持的初创公司失去了看似很好的机会。

3,独立开发者正在通过在利基市场快速地推出利基人工智能产品,建立起小型的现金流业务。

4,少数技术尚未得到验证、前途无量的“登月计划 “公司,最有可能获得 VC 规模的回报。

现在,一切还为时尚早。随着新基础模型的发布以及工具链的改进,这一格局将继续发生变化。我相信,你能找到与我在这里所写的一切相反的例子,那么请把它们写在评论里,让其他人也能看到。

在此,我直言不讳,我完全是属于”在没有 PMF 情况下融了 25 万至 2500 万美元”的那一类人。如果你也是创始人,我很乐意和你聊聊。我的 DM 是开放的。


相关链接:

如何正确地给早期生成式 AI 公司估值

神秘的 OpenAI 员工一年能拿多少钱?


说明:我平时主要在知识星球写美国科技界的内容,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如何正确地给早期生成式 AI 公司估值?

我在《Coatue 46 页 PPT 中最有趣的一个问题》里写过:

今年第二季度,是美国 VC 生态系统连续第六个季度的投资数据下滑。但令人惊奇的是:人工智能赛道的投资数据却在其中继续一骑绝尘。

我好奇:那么在更隐性的估值世界里,美国 VC 是否也正在使用截然不同的估值标准来衡量早期生成式 AI 创业公司与非 AI 创业公司?

以及作为一种结果:早期生成式 AI 创业公司与非 AI 创业公司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估值两极化?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硅谷正在进入一个恐怖的死亡谷。正如《Coatue 46 页 PPT 中最有趣的一个问题》里所说的:今天的创业公司,实际上是在和最上游投资者的三种资本部署方式进行竞争:

  • 无风险利率 (5%)
  • 买 Meta 或者谷歌这样的大型科技公司股票 (20× P/E)
  • 买 AI 增长/ 英伟达的股票 (50× P/E)

加上 VC 方面项目退出活动的稀少,今天的创始人赢得资金流动性的途径非常差,因此融资的竞争也异常激烈:

很多获得了种子轮的非 AI 创业公司,甚至都活不到 A 轮。这不仅仅是因为上游资金的变化,也因为下游市场 B 端客户与 C 端客户都在削减成本。

(一)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估值差异。

根据我查到的数据:目前,早期轮生成式 AI 创业公司与非 AI 创业公司的估值体系就像是冰火两重天。首先,PitchBook 明确指出:投资者正在按照完全不同的估值标准来衡量生成式 AI 创业公司与非 AI 创业公司。

具体来讲:……


本文剩余内容的主要摘要如下:

1,目前投资者对于生成式 AI 创业公司与非 AI 公司分别按照什么标准估值?

2,就估值的中位值而言,今年早期轮生成式 AI 创业公司的投前估值的中位值是多少?早期非 AI 公司投前估值的中位值又是多少?与往年又有哪些差异?

3,如果不是 AI 公司,目前表现最好的 A 轮公司估值可以获得其年度经常性收入(ARR)的几倍?一般性的公司又可以获得几倍?


说明:我平时主要在知识星球写美国科技界的内容,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Coatue 46 页 PPT 中最有趣的一个问题

6 月 30 日,对冲基金 Coatue 发表了长达 46 页的 PPT <EMW/2023>,从美股二级市场一路讲到了一级市场。由于我本身就是美股交易者,所以 PPT 里的大部分观点,我其实觉得平淡无奇。但是里面有一张图,我认为提出了 Coatue 全部观点中最有趣的一个问题。让我们先来看一下 Coatue 的主要观点。如下:


(一)

从二级市场中学到的

“世界正变得更具弹性。作为结果之一,美股已经反弹。但美股内部也很复杂:实际上,只有科技股在反弹,其他像布伦特原油股、地区银行股、运输类股、零售类股票等经济敏感行业,都表明压力依然存在。

此外,即便是在科技股里,也只有七大巨头—— MANTA + Meta + 苹果——表现出色,其他的都不怎么样。

自由货币的时代已经结束,市场需要公司实现盈利性增长,像扎克伯格等领先的创始人正在努力转型(小扎不再在财报会议上讲元宇宙,而是开始讲效率);而如黄仁勋这种厉害的创始人则已经得到了奖励。

市场正感受到一个潜在的新超级周期的开始。一般来说,每个主要周期都有一个突破性时刻。例如移动时代,是 2012 年苹果发布 iPhone 4S;云时代,则是 2014 年亚马逊 AWS 的市场规模突破了 1500 亿美元。那么英伟达今年二季度的收益,是否代表着人工智能时代的突破性时刻呢?

总结:人工智能可能是未来十年经济的生命线。

紧接着,Coatue 从二级市场转到了一级市场,提出了如下几个观点:


一级市场的情况

市场上有太多的独角兽公司需要太多的钱了。但是相比于投资独角兽,今天的投资者有太多替代性的投资选择。而今天公司退出的渠道也很有限——IPO 少、并购少、VC 向 LP 的募资减少。在这种大环境下,公开市场与私人市场里许多公司的估值已经被大减记,甚至 Klarna 已经被减记了 85%。但即便如此,仍有大量的独角兽公司没有被重新定价,他们甚至可能永远都不会拿到新融资。

那么,这对创始人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今天的创始人,必须同时关注两个指标——“效率”和“规模化”,而公司里的关键角色,不再是 2021 年时候的“增长官”,也不是 2022 年时候的“首席财务官”,而是变成了 2023 年的“首席战略官/并购主导者/业务开发人员。”

这种情况下,两个问题是:1,创始人如何赢得资金流动性的途径?2,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创始人改变这场游戏吗?


(二)

让我们先来看第二个问题:人工智能能够帮助创始人改变这场游戏吗?

给到大家今天刚刚出炉的两组数据:

1,的的确确,今年二季度美国 VC 投资总额显示:风险投资资金总量继续在减少。

根据 Crunchbase 的最新数据:今年二季度,美国创业公司筹集的总资金量仅为 276 亿美元,环比下降了约 40%;同比,则更是大幅下降了 55%。

需要注意的是:从去年的 1 月开始,我就一直在看数字的下降

也就是说:这实际上是美国整个 VC 生态系统连续第六个季度的数据下降(可怕)。

2,但是另一方面,令人惊奇的是:人工智能分支继续一枝独秀,甚至上周还进入了一个 AI 风投史上的拐点。

上周,投资交易金额最大的 10 个交易里面,有三个是人工智能公司,分别是:Inflection AI(融了 13 亿)、Runway(融了 1.41 亿)、Typeface(融了 1 亿)。

这印证了 Coatue 的核心观点:人工智能或许可以帮助创始人改变这场游戏。包括如:创始人可以通过 AI 为现有业务带来新的推动力、创始人可以把业务完全转向 AI、创始人可以扩展产品套件以抓住 AI 机会、甚至是创始人可以和新的 VC 重新开始业务,等等。


(三)

现在,再让我们来看一下 Coatue 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我觉得整个 Coatue PPT 中最有趣的一个问题:创始人如何赢得资金流动性的途径呢?

请看下图,在这份 PPT 的第 37 页:

这张图表明,今天的创业公司,实际上是在和投资者包括 LP 的下面三种资本部署方式进行竞争:

  • 无风险利率 ( 5% )
  • 买 Meta 或者谷歌这样的大型科技公司的股票 ( 20× P/E )
  • 买 AI 增长/ 英伟达的股票 ( 50× P/E)

换句话说:如果你是投资者,你会把钱放在哪里呢?


大家可以到我的知识星球获取 Coatue 的这份 46 页的 PPT。


说明:文章首发公众号,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公众号写的东西和我在知识星球写的不太一样,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谁还错过了暴涨近 30% 的英伟达?

(一)

订阅我英文博客的读者都知道:我从今年开始(实际上是从去年底开始),每个月“定投”我喜欢的股票——每个月定投 1000 美金,因为最难的事情其实是我们不知道大盘会在什么时候触底。

5 月 24 日那一天,正好是我定投的时间区间,我对大跌的英伟达进行了“补仓”。结果第二天醒来,盘后发布了财报的英伟达股价大涨了约 24%,25 日涨幅继续达到近 3%。

英伟达这份新财报的最大亮点是:

其对今年 7 月季度的收入指引——将达到 110 亿美元。这超过了华尔街的普遍预期,并表明英伟达的季度收入将同比增长 63%。英伟达还预计:其 7 月季度的毛利率将比 4 月季度增长 4 个百分点达到 68.6%。


就这样,在英伟达市值爆涨了 1900 亿美元的推动下,纳斯达克 100 指数出现了连续第五周的上涨 ;与

此同时也得益于英伟达惊人的销售预测,美国的七大科技股(英伟达、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Meta 和特斯拉)在五天内的总市值增加了 4540 亿美元,拉动标准普尔 500 指数连续第二周上涨。

这让我想起了今年 2 月我在朋友圈发布的一条消息。当时我问:

“美股的科技股今年开局是二十多年来最好的。但是它能持久吗?”现在回过头去看,美股的的确确已经在 2023 年出现分叉:

自今年 1 月以来,美国七大科技巨头的涨幅中位数达到了 43%,几乎是标准普尔 500 指数的五倍。换句话说:大科技公司提振了标准普尔 500 指数,将其他的股票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而华尔街最爱的英伟达,今年以来涨幅已经超过了 170%。



(二)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美股市场上大名鼎鼎的“牛市女王”——Ark  Invest 的掌门人凯茜.伍德,完美地错过了英伟达杀猪般的涨幅。

今年 1 月,凯茜.伍德的旗舰基金 ARK Innovation ETF 减持了在英伟达的持股,完美地错过了英伟市值增加了超过 5000 亿美元的大部分涨势。

伍德近日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为自己辩护称:

因为计算机芯片行业的“繁荣—萧条”周期带来了风险。当她听到关于 GPU 或者任何东西的短缺、短缺、短缺时,她开始考虑一个群体的周期性。

需要注意的是:

截至今天,伍德的旗舰 ETF——“方舟创新”已经跌至每股 39 美元,与其峰值时期——2021 年 2 月的 157 美元相比,下跌了超过 75%。

与此同时根据 S3 Partners 的数据:在 2022 年,对赌方舟系列基金的空头已经赚了 24 亿美元,收益率为 109.5%。

但必须公平指出的是:伍德也做得比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基金经理都要更加透明:

其与公众分享研究、定期举行网络研讨会,并在每天结束时公布交易。伍德也是一名罕见的投资组合经理,她是社交媒体上的专家,拥有着 150 万的 Twitter 粉丝。

今天,我想推荐大家阅读一篇有关凯茜.伍德的深度长文——毕竟,这位上个美股牛市期间最为火爆的基金经理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以及,她与特斯拉老板伊隆.马斯克的友谊。以下是我的翻译简写。


有关凯茜.伍德的一切

凯茜.伍德坐在方舟投资管理公司 Ark Invest 纽约办公室的一个电话亭里,听到公司分析师塔莎.基尼发出了一声尖叫——“一声快乐的尖叫。”伍德回忆道。

那是 2019 年的 2 月 1 日,基尼刚刚在 Twitter 上收到了伊隆.马斯克的一条私信——这是特斯拉 CEO 第一次私下联系方舟投资的人。“这真的很好。”马斯克给基尼发消息称,他提到了那天基尼在福克斯商业节目中对特斯拉公司的评论。

不到两周后,因为要见到马斯克本人而狂喜的伍德与基尼来到了加州特斯拉的总部,与马斯克一起录制播客。对于方舟投资,这是一件突破性的事件。

“(那个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是。”伍德说:“没有人知道我们是谁。”

但是今天,金融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凯茜.伍德是谁。这位方舟投资的创始人、CEO 和首席投资官,因为对马斯克的坚定信念,以及她对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各种大爆炸公司的天马行空的预测,而同时受到了尊敬与嘲讽。

“许多人都说马斯克会耗尽现金,会无法扩大 Model 3 的规模,而且……马斯克会破产。”伍德在谈到马斯克早期的怀疑者时说道:“而我们只是一直盯着奖品。”

2020 年,特斯拉帮助 Ark 的旗舰 EFT 基金——“方舟创新”飙升了 150% 以上。方舟投资的公司强调颠覆与创新,由于其已成为散户投资者加倍购买疫情中赢家公司的一种方式,资金涌入方舟。到了 2021 年的 2 月,方舟投资已经积累了 500 亿美元的投资,资金总和甚至超过了贝莱德和道富等巨头。而在 2020 年疫情发生前,方舟投资只有 36 亿美金。

伍德因此被称为是牛市女王——金融媒体对她的每一句话都赞不绝口,将她与富达明星经理彼得.林奇相提并论。CNBC 的吉姆.克莱默称伍德是“天才”。但这种崇拜并没有持续多久,当成长型股票的泡沫破灭时,方舟投资也破灭了。

方舟投资的 ETF 资产仍然相当可观,约为 140 亿美元,其基金继续获得了净流入(包括 2022 年的约 16 亿美元),伍德也仍然继续在电视商业节目中提供她的最新预言。但在其他方面,方舟投资已经谦虚了不少:

伍德的旗舰 ETF——方舟创新,已经跌至每股 38 美元,与 2021 年 2 月 157 美元的峰值相比下跌了超过 75%。现在,它已经失去过去五年来的几乎所有收益。甚至连克莱默都对伍德翻脸了,称她为是 “死亡之吻”。

在方舟基金的投资组合中,充满了大跌的成长股——Zoom、Roku、Docusign、Coinbase 和 Robinhood。它们的高价,曾使其成为做空者的热门目标,后者将这些公司视为是“垃圾”。

在 2020 年底做空 ETF 后,长期持有特斯拉股票的马克.斯皮格尔给他的对冲基金 Stanphyl Capital 的投资者写道:方舟创新包含了“纳斯达克上最可恶的故事类股票—— 一组混合[市盈率]为’无穷大’的公司。”他称伍德“可能是最古怪的投资组合经理。”

很大程度上,方舟投资的下跌是由于伍德的最大持股——特斯拉。特斯拉的股价从 2021 年 10 月的峰值下跌了……需要大家到我的知识星球阅读文章全文。


说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官网写的东西和我在知识星球写的不太一样,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美国“老友记”联合办公空间兴起

5 月 17 日,WeWork 的 CEO 桑迪普.马特拉尼辞职,导致 WeWork 股票大跌。过去一年里,WeWork 的股票已经跌掉了 97%。

与此同时,我一直在搬家,深切感知到“空间”与我的关系。

我意识到:2019 年 WeWork 的招股说明书里,其一直坚持所认为的——“如果 WeWork 越大,它最终创造的利润也就越大”——是错误的。

因为 WeWork 不可能实现垄断,就像在内容原创领域无法垄断一样——两者都有“强文化/审美”因素:人们对环境包括装修风格的需求一直在变,对社区文化的关注重点也在变。而 WeWork 的护城河太低。

诚然,其有标准化的软硬件设施和服务,但这些都不构成门槛。反而,在商务人群真正稀缺的资源上——在商务人群之间建立友谊和互帮互助这个问题上,WeWork 做得太少或者太差(我曾是 WeWork 多年的会员)。

根据 2017 年 WeWork 的一份内部报告显示:69% 的成员,在这个联合办公空间里,除了自己的同事之外,朋友为零。

这可能也说明了为什么现在的美国,联合办公空间正遍地开花。

而且,我惊喜地发现:经过惨烈的疫情和正在美国大规模兴起的远程办公,这些新型办公空间的关注重点,已经从 WeWork 模式的空间租赁,转变到了美剧《老友记》中的核心——更强调线下生活中的友谊与归属感。它们的创始人都认为:人们真正需要的不仅仅是工作场所,而是聚会场所。

或者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现在的联合办公领域,已经到了一个“品牌”开始扩散并且脱颖而出的阶段。考虑到国内目前正有大把大把的创投圈朋友前往硅谷,我特地帮大家找出了八个正在美国流行的新型联合办公概念。所有这些空间都在去年开业。祝大家旅程快乐^-^。


1,Chief

这个空间我特别推荐给创投圈里的女性朋友,Chief 为想要社交或放松的女性高管们提供了会议空间。它的题词是:“Women have always been powerful”.

不过,Chief 的门槛有点高,要求会员是组织内任高级领导职责的女性。尽管也欢迎小公司员工,但这类会员必须在过去两年内的经验符合 Chief 的会员标准,或是在自己公司内的业务产生了 100 万美元或更高的年收入。

会员需要申请。Chief 看重的一些元素是:鼓励多元化、需要是职场中的专业人员、强调社区的私密性和相互信任。

官方网站:见我的知识星球。

2,Celo Center

这个空间我特别推荐给公号后台的程序员朋友,空间位于旧金山,他们最近为 OpenAI 的 GPT-4 试验者举办了一场黑客马拉松。

空间还引用了伟大画家梵高的一句话作为题词:“伟大的事情不是一时冲动就能完成的,而是由一系列的小事汇集而成”。

这是他们的自我介绍:

“我们正在寻求建立一个GOOD VIBES⚡社区,其中的成员希望提供的东西比他们期望得到的要多(再生 v 提取)。旧金山科技界的文化有一种过度索引的倾向,即匆忙和围绕你所做的事而非围绕你是谁来包装你的身份。我们正在寻找建设者、创始人和探索者,以建立比‘交易关系’更加长期与深入的联系。

官方网站:见我的知识星球。

3,Page Street

这个空间我特别推荐给写作的朋友。来吧,这里有一堆的作家,而且作家都是喜欢安静的人^-^。

你可以在这里和其他作家一起吃午饭,并且空间还聘请了专门的写作导师,包括小说家 Rebecca Makkai、小说家兼回忆录作家 Joshua Mohr、诗人 Matthew Zapruder 以及纽约的文学经纪人 Reiko Davis。

官方网站:见我的知识星球

4,The Commons

这个空间我特别推荐给 Z 世代的创投圈朋友。这是一个波西米亚风格的地下室。……

本文剩余内容的主要摘要如下:

还有哪 5 家具有特色的联合办公空间?他们分别主打哪类人群?各具什么特点?在社区邻居领域、在类似坐飞机时的头等舱领域、在推行远程办公或混合办公的公司客户领域,需要大家到我的知识星球阅读。


说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官网写的东西和我在知识星球写的不太一样,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萨姆.奥特曼的最大一笔个人投资核聚变公司 Helion,来了!

我们人类真的要离清洁能源的“圣杯”更近了吗?至少硅谷希望你相信。

5 月 10 日,微软突然宣布:已经与核聚变初创公司 Helion Energy 签署购电协议,将于 2028 年向后者购买其核聚变发电厂的 50 兆瓦电力。

这意味着:OpenAI 掌门人萨姆.奥特曼的最大一笔个人投资—— Helion,其聚变产生的能源将在未来 5 年之内实现商业化,Helion 也将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家为其服务签署了实际购电协议的核聚变公司。

Helion 成立于 2013 年,随后,从 YC 等著名硅谷 VC 处共融资了 5.778 亿美元。其中,奥特曼是 Helion 的种子投资者,并在 2021 年领投了 Helion 的 E 轮 5 亿美金。在这一轮中,奥特曼个人就投资了 3.75 亿。这也是截至目前奥特曼个人所做出的最大一笔投资。

需要注意的是:

核聚变之所以被称为是能源生产的“圣杯”是因为:它可以产生近乎无限制的能量,但不会产生加剧气候危机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就是说,人类的气候危机问题将因此被解决。

但核聚变尚未实现商业化。而微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企业的采购商之一,这笔交易也使 Helion 以及整个聚变行业迎来了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二,在奥特曼看来,投资 OpenAI 与投资 Helion 这两个交易相互关联。

大规模机器学习的改进加快了实验速度,并帮助多家核聚变公司达到或接近核聚变反应所需要的极端温度和压力。聚变公司们最近看到了 AI 取得进展的相似之处。

“我对未来的看法以及我喜欢这两家公司的原因是,”奥特曼称:“如果我们能推动智能成本和能源成本一路走低,我们所有人的生活质量都将得到难以置信的提高。如果我们能用越来越少的钱让 AI 系统变得越来越强大——我们在 Helion 上试图用能源做同样的事——我认为这两个项目在精神上非常一致。”

第三,全球私人资本正涌入该行业,对聚变能源的投资即将成为主流。

今年 2 月,美国能源部首席聚变协调员斯科特.许称: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私人投资者会觉得他们必须投资核聚变,我们正开始达到那个拐点。除了一些核聚变公司达到了里程碑之外,我认为这里有一个宏观的趋势正在发生。”

有意思的是:

历史上,Helion 曾数度食言自己的时间表。但它与微软的这份交易包含有对赌的性质。根据 Helion 联合创始人和 CEO 大卫.柯特利的说法:如果到时 Helion 不能向微软提供目标电力,Helion 将受到经济惩罚。

看起来,这是一场真正的比赛。


(一)

不过,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核聚变,以及为什么它会如此难以实现。

简单讲,核聚变与自然界中为太阳提供动力的过程相同——太阳,通过其核心的巨大压力和高温把物质转化为能量。

根据《瓶中太阳》一书的作者查尔斯.塞夫的说法:“如果你在足够热、足够稠密的环境中,将原子足够猛烈地撞击在一起,基本上你可以获得自由能。这是用极少的燃料产生的巨大能量。”

聚变,就发生在两个原子撞击在一起形成一个更重的原子时,就像两个氢原子聚变形成一个氦原子一样。

但尽管几十年来物理学家们一直在追逐“复制聚变过程”的梦想,聚变却从未真正发生。

核心问题,不在于“复制聚变”本身,而在于如何创造条件,使这一过程产生的能量能够多于吸收的能量。值得注意的是:

2022 年 12 月,核聚变领域发生了一个潜在的转折点。……

本文剩余内容的主要摘要如下:

1,对于聚变行业,去年和今年发生了两件大事,都促使大量的私人资本正涌入该领域。这两件大事是什么?

2,目前,除了政府的实验室外,美国大概有 30 多家核聚变私人公司,其中优秀的佼佼者分别是哪些公司?

3,在方法论上,Helion 与其它核聚变公司主要有三个不同之处。这三个不同之处是什么?


说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官网写的东西和我在知识星球写的不太一样,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Runway 再融资 1 个亿,150 天里估值翻了三倍

根据 Insider 的独家报道:本月初,视频编辑生成式 AI 创业公司 Runway 已经悄悄完成了至少 1 个亿美金的 D 轮融资,使其估值从 C 轮时候的 5 亿美金跃升到了惊人的 15 亿美金。

Runway 创立于 2018 年底。成立三年后,以 2 亿美金的估值完成了 B 轮融资3500 万美元,投资方是对冲基金 Coatue。

2022 年底,Runway 又完成了 5000 万美元的 C 轮融资,估值达到 5 个亿。没想到的是:仅仅是在 5 个月后,Runway 又募集了 D 轮 1 个亿美金,估值直接翻了三倍,成为 5 月第一周里规模最大的投资交易。

需要注意的是:Runway 这家公司非常有趣。其产品 RunwayML 已经被用在屡获殊荣的好莱坞大片里,如杨紫琼刚刚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瞬息全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

(一)

关于 Runway,我想请大家特别注意三个地方。

第一个是,它其实是大名鼎鼎的 AI 开源软件 Stable Diffusion 的创建者。

去年 10 月,我在写《为什么生成式 AI 这么火?OpenAI 刚刚被曝估值已接近 200 亿美金》时曾指出:

因为 Stable Diffusion 的突然出现,让 OpenAI 与整个 AI 世界都大吃一惊——因为 Stable Diffusion 代表了开源 AI 软件的兴起。

最早的时候,Runway 的首席研究科学家 Patrick Esser 与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的学者,共同撰写了有关 Stable Diffusion 的最初研究论文。随后,Runway 帮助构建了 Stable Diffusion 的原始版本。

之后,另一家 AI 创业公司 Stability AI 通过捐赠计算能力帮助 Stable Diffusion 构建了更高版本的 AI 模型。Stability AI 的创始人是一名前对冲基金经理。

也就是说:其实是 Runway 发明了 Stable Diffusion。但由于这个模型是开源的,导致它的所有权也产生混淆,并引发了 AI 圈的一场公开争吵。

根据 Runway 的说法:目前它已经不再参与 Stable Diffusion 的新版本,包括去年 11 月下旬发布的 2.0 版。

Runway 的三位联合创始人

(二)

第二,我翻遍了所有网络,都没有找到此次交易的投资者是谁。

新闻报道只写了“这 1 亿美金的融资,不是从传统 VC 处募资,而是从一位云服务提供商手里拿了 1 个亿。”那么这个投资者到底是谁呢?我的猜测是:……

本文剩余内容的主要摘要如下:

1,Runway 的 D 轮投资者是谁?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非正常的投资方式目前正越来越受到美国 AI 创业者的欢迎。

2,5 个月里估值翻了三倍,投资者为什么被 Runway 吸引?也就是 Runway 的特殊之处是什么?


说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官网写的东西和我在知识星球写的不太一样,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亚马逊的 Alexa 重磅归来

这是亚马逊新 AI 战略系列文章的第三篇,一、二篇文章请见《为什么亚马逊的语音助手 Alexa 被 ChatGPT 反超了?》和《为什么亚马逊的无人超市 Amazon Go 失败了?

如果有人问我 Alexa 与 ChatGPT 的最大区别是什么?我会回答:Alexa 具有“个性化”,这一点 ChatGPT 没有。

果不其然。在 Alexa 陷入困境、苦苦挣扎了两年多之后,4 月 28 日,亚马逊 CEO 安迪.贾西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指出:

“关于 Alexa ,如果我们只是建立一个智能音箱,那么它的投资额会小得多。实际上我们有一个愿景,我们对这个愿景有信心,我们想建立世界上最好的个人助理。但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因为它涉及到多个领域。然而我认为,大语言模型(LLM)和生成式 AI 的出现,真的加速了建立世界上最好的个人助理的可能性。”

贾西还指出:尽管亚马逊已经有一个 LLM,但亚马逊正在建立另一个更加通用和更有能力的 LLM,以支持 Alexa。

他认为:在 Alexa 背后“有一个重要的商业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前不久,亚马逊刚刚宣布了它的生成式 AI 战略。

包括推出新服务 Amazon Bedrock,允许客户通过 API 访问和定制预训练的文本和图像基础模型。开发人员将可以访问亚马逊自己开发的 LLM,包括“Titan”,以及由外部公司开发的 LLM,包括 AI21 Labs、Anthropic 和 Stability AI。

但本质上讲,Bedrock 的野心是基于亚马逊云业务 AWS 的,且直接对标的就是微软的云业务“Azure+OpenAI”。

而作为亚马逊新 AI 战略的另外一个部分,亚马逊将如何重启已经陷入困境的 Alexa,以及 Alexa 真正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可能会是什么呢?


(一)

要理解这一切,请允许我先带领大家回顾一下近一年来亚马逊的股价。

下面是 4 月16 日我在研究了亚马逊公司 2018-2022 年财报以及 2022 年四个季度财报之后整理出来的数据:

在短短的一年之内,亚马逊在美股大盘下跌了 5.57% 的情况下,股价大跌了 35.51%,损失了 1/3 以上的市值。

而如果我在上面数据中,加入有云业务的其他美国公司作为比较——我加入了微软、谷歌,甚至是甲骨文,那么亚马逊的情况则显得更加的糟糕。见下图:

其中,位于顶部的红线部分是甲骨文,它在一年回报率方面排名第一,回报率达到了 20%;亚马逊则排名垫底(蓝线部分),甚至与排名倒数第二的谷歌公司(绿线)拉出了很大一段距离。

换句话说:过去一年里,亚马逊的股价表现落后于市场的 6 倍之多,而且,是倒数第二名公司的近 3 倍。

亚马逊到底发生了什么?……

本文剩余内容的主要摘要如下:

1,亚马逊公司到底发生了什么?

2,亚马逊将如何重启 Alexa 业务?根据亚马逊内部泄露的一份机密文件透露……

3,但如果 Alexa 要成为世界上最好的个人助理,它就必须能够帮我们买东西。亚马逊又将如何重启 Alexa 在购物方面的野心?


说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官网写的东西和我在知识星球写的不太一样,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拜登计划未来几周内限制对中国的科技投资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拜登计划在未来几周内签署一项行政命令,限制美国在中国对半导体、人工智能以及量子计算等方面的投资。

被限制的投资类型将包括: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交易,以及一些技术转让和合资企业。并且该命令针对的是潜在的新投资,而不是现有投资。

在命令生效前,美国公司将有一段提供反馈的时间。命令生效后,美国财政部将实施为期一年的试点计划,并且以后可能会扩大。

这也标志着,美国长达数年针对中国的经济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现在,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资本流动正处于十字路口。


(一)

根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拜登政府计划在 5 月 17 日位于日本召开的七国集团峰会期间采取行动。

一直以来,美国在向其七国集团伙伴介绍高科技产业的投资限制,并希望在 5 月的会议上得到认可。彭博社援引一位知情人士的说法称:最可能的顺序是,拜登在表达了国际支持之后不久签署该行政命令。

彭博社称:4 月 20 日,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在华盛顿就美中经济关系发表讲话时表示:

“这些国家安全行动不是为了让我们获得经济竞争优势,也不是为了扼杀中国的经济和技术现代化。”“即使这些行动将迫使与经济利益进行权衡,美国也将追求对中国的安全关切。”“美国将就政策与我们的盟友和伙伴进行接触和协调”。

此前,美国官员已明确表示,单边措施不会实现国家安全目标,因为美国不投资,其他国家也会投资,并且后者的投资将取代前者。

4 月 21 日周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指责美国将科技问题政治化,称华盛顿的“真正目的是剥夺中国的发展权。这是纯粹的经济胁迫。”



(二)

不过,根据彭博社的说法:基本上,投资者不会理会这些由最新限制引发的担忧,因为美国对中国一些高科技行业的投资事实上已经在减少。

彭博资讯的分析师 Marvin Chen 指出:“美国已为此努力了一段时间,美国在敏感领域的投资已经在下降。但尽管如此,随着外国投资继续撤出,中国科技界将更依赖于国内资金和国家的支持。”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到了 2021 年底,美国企业在中国的累计总投资价值将接近 1200 亿美元,其中有约一半用于制造业。

此外,PitchBook 的数据显示:2022 年,美国私募股权投资者购买中国公司股份的交易份额已经缩减到了十年前的 1/4 左右。



(三)

需要注意的是:就 VC 领域,国内美元基金就 OpenAI 引发的热潮在中国本土做出的投资,已经引起美国科技媒体的关注。

The Information 在本月初称:美国机构投资者正在间接资助一批渴望成为中国 OpenAI 的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包括红杉中国、经纬中国、启明创投和高瓴资本等主要的中国风投正在投资中国的 AI 创业公司。

如,红杉中国最近以美元投资了一家由清华大学年轻助理教授杨植麟创建的人工智能公司。

杨植麟曾于 2019 年获得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博士学位,被认为是中国顶尖的人工智能研究人员之一。此前,杨还曾共同创立另一家由红杉中国支持的创业公司——循环智能。

杨曾在谷歌和 Meta 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工作,并发表了类似于 OpenAI 和谷歌开发的与大语言模型相关的研究。2022 年夏,红杉中国刚完成了 90 亿美元的新募资。

此外,The Information 还指出:经纬中国与启明创投最近投资了另一家北京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Frontis,该公司将其产品与 ChatGPT 进行比较。据该公司网站,它由曾领导京东 AI 研究实验室的清华大学教授周伯文于 2021 年创立。经纬与启明的这笔交易使  Frontis 的账面估值达到了数亿美元。

此外,由高瓴资本支持的 MiniMax 是一家成立 16 个月的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正在开发类似 OpenAI 的 ChatGPT 的聊天机器人产品。

根据 The Information 在本月初的报道:MiniMax 正在谈判以超过 10 亿美元估值筹集超过 1 亿美元,其中包括新资本。这是中国目前数 10 家 ChatGPT 克隆公司中首批的独角兽公司之一。不到一年前,Minimax 的账面估值为 5 亿美元。


说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官网写的东西和我在知识星球写的不太一样,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