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 30 件不为人知的逸事,写在巨人创立 30 年

1989年的一个夜晚,一个瘦长的身影走进特区深圳。由此,史玉柱和他的巨人,搅动国人视线长达30年。

从中国“首富”到中国“首负”,史玉柱经历大起大落,起死回生,又以登报还债等惊人之举,重新站了起来,并斩获CCTV年度经济人物。巨人汉卡、保健品、网络游戏,巨人这些年在多个领域以颠覆式创新扮演搅局者角色。

站在2019岁末回望激荡三十年,很多曾名动一时的企业、品牌,已经烟消云散。今年是巨人集团创立30周年,57岁的史玉柱知天命而不认命。他有一个观点:企业活30年不易,就像百岁老人,属长寿之列。

我们今天采集到30件史玉柱鲜为人知的逸事,给你呈现一个不一样的巨人和史玉柱。

1,进军游戏是因为女朋友

脑白金业务成熟后,史玉柱淡出管理工作,整日无所事事。当时,他女朋友在玩盛大的游戏《传奇》,带着史玉柱一起玩。

两人身处异地:女友在西安,史玉柱在上海。两个人每天就在游戏里见。

玩着玩着,史玉柱的本性出来了,他是程序员出身,史玉柱开始用电脑知识钻游戏的空子,遭到盛大两度封号。

郁闷不已的史玉柱,想着能不能自己开发一款游戏陪女朋友玩。

这个时候,正好一支从盛大离开的团队在找投资,双方一拍即合。史玉柱投了2000万人民币,项目取名叫《征途》。古有冲冠一怒为红颜,史玉柱是开发游戏为红颜。

史玉柱在“征途之夜”上谈《征途》研发初衷

2,上一次当众流泪是在十七年前

陈国、刘伟、费拥军和程晨,被称为是史玉柱团队的“四个火枪手”。

2002年,陈国因为车祸不幸去世。那一阵子,史玉柱每天都精神恍惚,用了很长时间,才走出来。

在那之后,史玉柱在公司里定了一个规矩:公司高管尤其是老巨人,只能买SUV(更安全)、上高速必须带司机、高管不坐在副驾驶。

3,有担当,不亏欠

全国人民都知道史玉柱登报还债的故事,但巨人美股私有化时有个故事,很多人不知道。

2013年11月,巨人以11.75美元的价格私有化。这一收购价,要远远高于其连续保持了52周的最高价格10.15美元。

为此,巨人承担了一笔巨大成本。

究其原因,其实是史玉柱算了一笔账:如果投资者从巨人上市那天起就买股票,并一直持有到巨人私有化。期间,算上历次分红,加上最后的私有化价格,刚好是当年巨人上市时的股票发行价。

史玉柱心里一直有个结:巨人上市时,刚好赶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没有能够让投资者赚到钱。他希望用这种方式,让信任巨人的投资者不亏钱。


媒体报道史玉柱还债

4,首个穿“非正装”在纽交所敲钟的创业者

珠海创业时,史玉柱曾穿过西装、烫过头发。但在经历了失败低谷、东山再起之后,他的穿衣风格,就回归到了自在、不爱拘束的性格。

红衣白裤,是史玉柱自己选的幸运色。他觉得这样穿自在、显年轻。后来,他家人就按这风格给他买衣服。之后,史玉柱整个衣柜全是红衣白裤。


史玉柱曾在微博上晒衣柜,清一色红衣白裤

2007年11月,巨人网络登陆纽交所。纽交所也不得不为他破格:坚持红衣白裤休闲装的史玉柱,成为首个穿非正装在纽交所敲钟的创业者。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史玉柱受邀参加英国皇宫的晚宴。当时,每个人都被要求穿燕尾服。但史玉柱只有红衣白裤,最后,史玉柱就留在酒店房间里吃泡面。

扎克伯格不喜欢把时间浪费在穿衣上,史玉柱整天穿这身幸运服也不用花时间。

5,车没油了,就把车也卖了

1997年初,巨人大厦未按期完工,只建至地面三层的巨人大厦停工,珠海巨人已名存实亡。史玉柱败走珠海,准备到无锡开辟第二战场。

当时,众人坐着公司仅剩的一辆奔驰车,从珠海开往无锡。开到半路,车没油了。大家连买油的钱都没有,只好把那辆奔驰车卖了。

在这之前的1992年,史玉柱因为在珠海获得“科技进步奖”而有一辆白色奥迪A100轿车。那辆车因为有了年头不值钱,才得以保留下来,如今收藏在巨人博物馆。


史玉柱与珠海政府奖励的白色奥迪100轿车

6,不碰房地产,不再盖高楼

珠海巨人大厦失败后,史玉柱一不碰房地产,二不再盖高楼。

如今巨人总部在上海市松江区中凯路988号,占地700亩,一期主建筑由曾获得建筑界最高奖项”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大师汤姆·梅恩设计。

园区最高只有5层,但很长。蜿蜒园区就像一条长龙,外界调侃:因为史玉柱不盖高楼了,团队就把楼横着盖。


巨人上海松江总部园区

7,每天睡觉前吃脑白金,吃了22年

外界传闻:当年,脑白金的启动与吕松涛有关。

其实,史玉柱与吕松涛只是早年因为安徽老乡关系认识。中华灵芝宝与史玉柱没有关系,脑白金从头到尾也与吕松涛没有关系。史玉柱启动脑白金项目的50万元,是找他老部下借的。


1998年史玉柱与脑白金团队在无锡开会

8,脑白金的营销方案是谁做的?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句广告语因为过分家喻户晓,坊间冒出过很多营销公司和策划团队,标榜自己是脑白金的策划公司。但这些都是假的。

脑白金的创意、策划,一直是史玉柱自己团队做的。另外业内传:脑白金广告是叶茂中最初营销的杰作,这也属于误读。

而知名战略营销创意公司华与华,只参与过“黄金搭档”产品的业务,没有参与过脑白金业务。


史玉柱参加巨人30年活动,与脑白金老头老太广告墙合影

9,脑白金团队的房子飞了

凭借《征途》意外成功,巨人在纽交所上市,创下当时中国最大民营企业赴美募资纪录,还引发了一个连锁反应。

当时,巨人总部园区初步规划于2000年初,巨人还没有网络游戏业务。作为脑白金业务的总部,当时的园区建有几十栋宿舍楼,准备给脑白金骨干分房子。

但哪里料到,游戏业务半路杀出,脑白金团队的人不仅眼看着到手的房子飞了,连办公楼也不能用,一直待在上海徐汇区的金玉兰广场,待了好多年。直到巨人把在宜山路700号买的一栋办公楼腾出来,脑白金团队才用上了集团自己的办公楼。


2007年巨人网络在美国纽交所上市

10,买私人飞机是因为烟瘾大

在上海虹桥机场坐摆渡车,时不时能看见一辆尾翼上喷着“巨人”字样的飞机。这是史玉柱的私人飞机。

但史玉柱买私人飞机的原因让人大跌眼镜:因为烟瘾大,听说私人飞机可以抽烟,他就买了。

史玉柱的确烟瘾大。做游戏那几年,每天烟不离手。他以前抽中南海,现在是电子烟。

史玉柱还有一架直升机。马云经常借用,可能马云用的次数比他自己用的还多。

11,对豪车无感、住所好大

史玉柱对车的指标是:空间大、乘坐舒适。前几年,他坐GMC保姆车;现在,他坐丰田考斯特中巴。

与喜欢车空间大一样,史玉柱也喜欢大房间、大空间,因为可以光脚走来走去,思考事情。

12,不爱用手机,不爱用微信

但微博都是他本人发的。


史玉柱在主题为“向前走”的巨人30年活动

13,孝顺

2018年12月,史玉柱去了一趟南极,把家人都带上了。

考虑到一路舟车劳顿,条件艰苦,他全程调用最好资源、做了细致的安排。他认为,南极是每个人一生中必须到一次的地方,希望与家人一起圆这个心愿。

14,爱喝茶

喜欢对着紫砂壶嘴,直接喝。

15,喜欢红酒

史玉柱在法国波尔多买了一个千年酒庄,叫:皮皮古堡。

这个酒庄产出的红酒,常年是法国总统府用酒,在波尔多一带曾获“红酒盲评”第三名,也被一些关注红酒的人誉为是“法国茅台”。

前两年,这个酒庄上了淘宝,常年不打折,为兴趣不为赚钱。

史玉柱在皮皮古堡酒庄葡萄园

16,买断国内外所有裸女题材的油画

史玉柱喜欢书画,收藏了很多名画。

实际上,史玉柱几乎买断了国内外所有具收藏价值的“裸女”题材油画。在收藏兴趣上,他也践行“聚焦”战略,即在一个细分品类做到极致,就掌握了话语权。

17,借钱原则

关于借钱,史玉柱有个原则:救急不救贫。借出去的钱要做好拿不回来的准备。以及真不得已要借,那就借一半。

不过,也有例外。

曾有个老部下找他借10万元周转,他全额借了,也做好了拿不回来的准备。但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老部下还钱了。他感到非常惊讶。如今,那位老下属也已身家过亿。

18,被腾讯抢单

2016年6月,腾讯以86亿美元天价,收购了芬兰移动游戏巨头Supercell,震惊全球。

其实在腾讯前,史玉柱通过马云与软银创始人、Supercell的大股东孙正义,一直在接洽对Supercell的收购。

早在2015年,史玉柱就多次赴Supercell芬兰总部,对Supercell的关注比马化腾团队早了一年多。但没想到,财大气粗的腾讯半道杀出,成功截胡。


史玉柱与软银创始人孙正义拼酒

19,看好奇虎360

2001年奇虎360在美股上市时,发行价是14.5美元。史玉柱与投资团队交流,提出依据当时360在国内PC端的用户渗透率,未来360会突破100美元。

为此,团队曾与奇虎360谈过投资,可惜没谈成。不到三年,360的股价突破100美元。

20,股市建议

2015年,国内资本市场迎来牛市。曾经历珠海巨人倒下的史玉柱,在当时向外界建议:即使在牛市,也不宜用杠杆。

这与他当年珠海经历有关,他认为:投资控制风险往往是第一位的,凡是搞投资,不能赌。早年他赌成功过,也赌失败过,现在的心得,是搞投资风险一定要控制住。

史玉柱认为,从事投资类的企业,负债率很关键。像珠海巨人大厦倒掉前期,巨人的负债率非常高。后来搞脑白金,负债率是零。

21,看好区块链

2017年,巨人网络以1.84亿元,投资区块链技术研发公司OKC,持股14%。但当时政策不明朗,随后上市公司把这块资产转让给了史玉柱旗下公司。

今年10月,区块链产业迎来重大突破,被国家视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将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

在互联网金融技术、区块链等行业遭遇低谷时,史玉柱的投资布局能力曾遭业内质疑,认为他这些年投资眼光有失水准。

当年,史玉柱看好中国经济,重仓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并获得高额投资回报时,一度被外界誉为“中国的巴菲特”。这些年,股神巴菲特本人也因错失不少高科技公司投资而备受质疑。

顶得住多大的诋毁就值得多大的荣誉,也许每一位价值投资者都要具备穿越周期的坚忍。

22,看好人工智能

巨人有一桩拖了三年的重组并购案。但外界只关注到其中的一波三折,很少有人注意到:Playtika这家公司的人工智能基因和积累。

这是一家具典型以色列属性的高科技公司,有非常高的技术壁垒。以色列是全球AI领域高地。通过对这家公司的收购,史玉柱在人工智能、国际化领域实现布局。

过去三年,这家公司业务每年保持超过20%的惊人增速。

23,忍痛放弃汽车并购机会

2000年初,凭借脑白金东山再起并通过投资华夏银行、民生银行等手握22亿银行股票的史玉柱,遇到了一个汽车企业并购的机会。

安徽一家车企,愿以非常低的价格出让部分股权。因为看好未来十年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史玉柱非常想参与收购。

但这一想法,遭到巨人管理团队的极力劝阻,史玉柱不得不放弃。

放弃的原因是:这是一笔好生意。但巨人管理团队对汽车行业不熟悉。团队刚在脑白金和金融投资站稳脚跟,贸然进入汽车行业,风险不可控。

24,看好中国保险行业

参考西方国家成熟产业的发展路径,史玉柱很看好中国保险行业的未来。

2017年,巨人网络斥资3.6亿港币,投资万通保险亚洲公司,这属于公开信息。但有一个未公开消息是:史玉柱的投资团队曾与德国一个保险巨头谈过收购后者在中国的保险业务。

虽然此事最后因种种原因没能如愿,但能看出史玉柱对保险行业的未来具极高敏锐度与前瞻性布局。

25,热衷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医疗是巨人网络上市公司三大核心板块之一。另两大核心板块,是互联网娱乐、互联网金融科技。

互联网医疗板块承载着史玉柱对的社会使命感。他曾在内部干部会议上讲过,国内医疗体系的改革需要民营企业的力量。民营企业在资本、大数据、技术、组织架构等领域,具有优势,能在促进医改中发挥重要积极作用。

曾有一家三甲医院探讨业务改革。史玉柱一听到消息,就去约院长面谈。院长见到他说:这事还只是早期探讨、八字还没一撇,没想到你直接过来了。

26,进入新能源产业

2014年,巨人集团进入新能源产业,巨人旗下有家新能源公司叫“绿巨人”(不属于巨人网络上市公司业务)。

绿巨人主要布局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推广和使用,目前已有多个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投入运营。

这块业务主要致力于推动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更多体现巨人在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投入。

27,远离官场、做阳光公司

史玉柱近期在公司内部给干部讲话时强调:巨人活了30年,不是最大的公司,不是最辉煌的公司,也不是最出名的公司,但是巨人,一定是非常阳光的公司。

30年来,巨人坚持守法经营,不偷税漏税,不跟官员勾结。

在珠海巨人后,史玉柱很少和官员打交道,支持反腐,坚持在阳光下办企业。他认为:未来巨人能否再活30年,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能否守住“阳光企业”的信条。

这些年史玉柱远离官场,很重要一个因素,就是珠海巨人倒下的教训。

当年,珠海巨人大厦在地方政府鼓励下,不断加盖、修改设计方案,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因为有过“死”了一次的经历,史玉柱在这方面比其他企业家有更深刻的认知。

28,想法一根筋

2009年12月,珠海政府邀请巨人网络回归珠海,在高新区海边给了巨人一块很好的地,用来建设巨人南方研发总部。

当时,恰逢巨人计划布局南方研发中心,与上海研发总部形成地域互补。但几年后,巨人发生战略调整,取消全国布局,把公司战略重心放在上海。

为此巨人与珠海方面商量,主动把地还给珠海政府。有当地从业者去看过珠海划给巨人的地,就在北边海边,拥有无敌海景,将来“深珠”规划的落脚处。

有人替巨人遗憾,认为巨人一根筋,有很多变通办法可以把这块寸土寸金的地留下来。但史玉柱坚持做“阳光企业、不占政府便宜”的理念。

29,只有一本自传是史玉柱授权

机场书店有那么多本史玉柱传记、书籍。但其中只有一本,是由史玉柱本人授权。

这本书叫《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全书以内容整合为主,收集了史玉柱各阶段的创业心得、产品、营销理念和实操经验。此外,其他所有打着史玉柱名号的书,都没经过史玉柱或巨人授权。

30,退休后又复出

2013年,史玉柱宣布退休,辞去公司CEO职位。外界以为他过上了闲云野鹤、游山玩水的生活。但其实,那几年史玉柱全在专研金融投资。

比如他投资了民生银行,跟民生银行全国大部分分行的行长、副行长都喝过酒,成为国内最了解民生业务的投资人之一。

史玉柱做事不做则以,一做就扎进去、做到极致。

专注网络游戏业务那几年,他晚上通宵玩游戏、修改游戏,白天则睡觉。近两年时间,几乎拒绝所有社交。

做脑白金期间,他和团队到村里头找老头老太聊天,去各大商场、药店,巡视货架的产品摆放是否符合操作标准。


史玉柱退休期间考察民生银行福建南安水头支行

2013年史玉柱宣布退休时,曾有一篇“神文”对史玉柱的面相做了分析,认为史玉柱属于“公鸡相”,性格好勇斗狠,退休只是休战期。

果不其然。仅隔3年,史玉柱就在2016年重出江湖了。未来某一天,如果史玉柱宣布想再度退休,大家也大可不必当真。

性格决定命运。89岁的处女座巴菲特还战斗在一线,57岁的处女座史玉柱应该也不会激流勇退。有理由相信:只要史玉柱还在折腾,巨人的未来会充满想象力。


陈天桥的脑研究出成果了

两年前,我载着一位中国来的访客在硅谷高速上奔驰。当时,我和他讲了一个故事:

GV是谷歌旗下投资机构。有一次,它生命科学的头——Krishna Yeshwant被问到一个问题:“请问:GV如何平衡投资回报与找到治疗人类癌症方法间的关系?

生命科学领域的投资需要大量钱,而且不一定出结果。

Krishna举了一个例子说:GV曾投资一家公司,因为这家公司有数据表明,在早期诊断自闭症儿童方面,有些“信号”值得追踪。GV因此投了大量钱让他们去做研究。但研究着研究着,这些“信号”不见了,GV的投资,血本无归。

那一天,Krishna的回答是这样的:

“That is the hard thing about this job—to make sure the right questions are being asked and that they are being asked in the right way. If it just turns out we asked the right questions and we were wrong, that’s the game we are playing. We are OK with nature disagreeing with us because when it agrees with you, you change the world.”

大概意思是:“如果我们向大自然‘问对’了问题,但研究方法有误,那大把的钱打水漂了也没关系,因为一旦把这两者都做对了,你就改变了世界。

我车里的访客听了笑:“和中国的语境差得好远啊。真不接地气。”

(一)

不知道为何,这是我在偶然翻到加州理工学院陈天桥雒芊芊神经科学研究所又出了最新的研究成果时,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回忆杀。

与吸人眼球的中国商战故事不同,所谓陈氏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实在朴素得可怕——它是一篇有关斑马鱼和老鼠的论文。如下:

在我们人类的身体里面,有一种特殊而神秘的物质叫“5-羟色胺”,又名血清素。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对它在睡眠中的作用争论不休:到底是促进了睡眠,还是让人更清醒?因为一些研究表明:血清素能促进睡眠,但其他研究又表明,产生了血清素的神经元最活跃,在清醒时释放化学物质。

6月24日,一篇署名陈氏研究院两位学者的论文发表在了《神经元》杂志上。该论文基于大量实验指出:在斑马鱼和老鼠实验中,血清素被证明是睡眠必需的。

换句话说,新的研究发现血清素对人类的睡眠是必要的。这解决了科学界长期存在的争议,并能够帮助解释为什么一些常用的抗抑郁症药会有让人嗜睡的副作用。

(二)

与公众认知不同,实际上陈氏研究院已经有不少研究成果。

根据其官网:自2016年创立,陈氏研究院的教授和学者们已共发表论文63篇。其中,2017年19篇;2018年30篇;2019年(截至目前)15篇。内容涉及自闭症、焦虑症、基因工程等等,而陈天桥自己曾公开谈论过两个让他感到很兴奋的发现:

第一个是脑机接口方面,发现可以通过控制瘫痪病人的大脑,来模拟触觉和感觉。比如,病人的某些部位以下已经失去知觉,但当科学家刺激了一些东西,病人会有所反应,并认为——这是有人在挠他。

另一个发现,是老鼠的情绪能够被操纵。老鼠会因为科学家按下不同的按钮而变得或安静或开始打架。而所有的攻击性,其实都由一组神经元控制。

第一个实验,证明了我的一个假设,即世界实际上只是感知。”2018年7月,陈天桥在接受美国Medium平台记者Bryan Walsh采访时说:“这涉及一个哲学问题:究竟我们生活其中的这个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我真的相信,它是虚拟的。”

另一个实验,则证明了我的另一个假设,即人类,不过是化学机器人。”陈天桥说:“未来也许我可以戴上头盔,下载一些软件,这个软件可以激活神经元——也许我可以为你造一个世界。技术尤其是神经科学技术,在未来会非常强大。”

(三)

从某种意义上说,陈天桥已经越来越不像中国的企业家。

根据彭博社亿万富豪指数:目前陈身家约24亿美元,已拨出10亿美元用于资助神经科学研究。其中,包括他和妻子雒芊芊用于建设陈氏研究院向加州理工学院捐赠的1.15亿美元。

这1.15亿,是人类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获得的最大一笔捐赠。陈天桥计划捐赠十年,每年一亿美金。

所谓基础研究是指:为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及新知识进行的实验性和理论性工作,不以任何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它和应用的最大区别是:基础研究需要在科学上证明某个东西可行。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失败、大量的钱,和更长的时间。

当Medium记者问:“为什么要用慈善的方式,而不是投资?”

陈天桥答道:“对于大脑和思想,我认为必须用一种非盈利的方式,因为人类目前缺乏对大脑某些基本方面的理解。所有这些研究,仍在大学或研究所。”

Medium的记者继续追问:“您还参与了围绕大脑与神经科学的风险投资。你认为这些领域的增长在哪里?会是药物吗?还是脑机连接?”

陈天桥答:“基础研究是为寻求真相。有了基础研究发现的帮助,我认为它可以满足全人类的三个需求。”

根据陈天桥的说法,陈氏研究院的最终愿景是:要把人类大脑和大脑相关的不同学科进行垂直整合。

也就是说:除了神经科学,还会有精神病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甚至是神学。陈天桥希望把这些不同领域的顶尖学者汇集一起,并鼓励他们一起工作。

第一是大脑治疗——处理迅速增长的精神疾病。还有神经退化疾病,像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等。包括抑郁症。基础研究将在未来10-20年里做出巨大贡献。

第二是大脑的开发。如果真想造福人类,人类必须了解自己,才能赋予世界以——目的,世界才能读懂你思想,知道你想要什么,才能满足你。通过基因编辑侵入并改变你身体,我认为这些都是未来的杀手级应用。

第三是终极愿景。我们试图回答:什么是意识?我们是谁?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拟的?这对我和很多人来说很重要。几千年来,这些都是人类在问的终极问题。我想也许我们很幸运,我们这一代能够找到真相。

(四)

作为盛大网络董事长兼CEO,陈天桥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绕不过去的重要人物。

2004年,年仅31岁的陈天桥当选“中国首富”,开创了中国互联网行业企业家从财富上战胜传统行业企业家的先河。

那个时候,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不是阿里巴巴或者腾讯,而是陈天桥的游戏运营公司——盛大网络。甚至有近5年时间,盛大一直是中国游戏业的老大。

可惜的是,陈天桥“志”不在游戏。之后,盛大奇袭新浪,折腾“迪斯尼互动娱乐传媒帝国”和平台战略。其中,盒子梦被一纸禁令终止,而盛大的基因里其实就没有平台,哪怕把旗下游戏、文学、视频等业务用户全部打通,也只是一个个分散的Zynga,而不是Facebook。之后,盛大定位从内容公司转为技术驱动型公司(支付、云计算、精准广告投放),2009-2011年又冲上一个小高峰,但2011后业务整体下滑,最核心的原因是:陈天桥去新加坡治病了。

2017年8月,陈天桥在接受Bloomberg记者采访时,曾透露了自己当年为何会完全弃盘,拱手把“市场”让给腾讯和阿里:

——就在2004年盛大登陆纳斯达克后不久,随着竞争日益激烈和政府法规的加剧,陈天桥患上了“惊恐发作”。

这种病的英文名叫Panic attack,为急性焦虑症症状之一,患者会突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感到“死亡将至、大难临头”或“失去自控能力”的体验,同时伴有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或眩晕、呕吐、出汗、面色苍白、颤动等。每次可以持续发作几十分钟,过程非常痛苦。有些人甚至会连续不停地发作。

Panic attack在长期工作压力过大的创投圈或刚刚失去亲人的人群中发生概率不低,只是很多人对这种病症缺乏了解,发作后被送到医院也不知道自己其实经历了惊恐发作。

陈天桥在接受Medium记者采访时也讲到了这一点:

“即便是在2008年,当我们股价达到历史高点;2009年筹集了12亿美元分拆游戏业务。企业还不错,但是我想:一定有什么东西已经在我心里累积。
我记得有几个晚上……有一天早上,我的一个同事打错电话到我这里,然后,我一下子醒了。我的心开始咚咚咚地跳。有一次在飞机上,我突然感到我的心脏病发作了。但那其实不是心脏病,而是惊恐发作。我意识到:我遇到了可怕的事情。”

之后,陈天桥又被检查出癌症。他开始卖掉盛大所有运营业务,转型做全球投资,并将“脑研究”作为了事业的下一站。

而为监督给加州理工学院的捐赠,陈天桥又举家从新加坡搬到了硅谷,并在San Jose买了两百亩地的一个校园作为研究基地。

(五)结尾

谁能够想到:十几年前,当我在上海采访陈天桥,当时中国财经大报科技记者的条线里,还没有“独立”的互联网条线一说,因为相对应的公司财富规模过小。

与之相比较,是游戏界的“六大门派”——烘托起初生的中国互联网,他们是:盛大、网易、巨人、九城、畅游和完美。而今日已封冠中国游戏业的腾讯公司,则不在这六大门派里。

常有人说:“是盛大最早做了IM,成功的却是腾讯;是盛大最早做了支付,成功的却是支付宝。”话语间充满了遗憾。但其实,真的没有必要。

若说遗憾,是上海互联网界在盛大之后再没有当年盛世的“集群效应”,这是真的遗憾;而若说到企业家的输赢功过,天高地阔,人生短短几十年,在时空的维度里实在太过渺小。

就像卡耐基钢铁公司的创始人安德鲁.卡内基。他是最有名的钢铁大亨,被世人誉为“钢铁大王”,但是他之所以到今天还被人铭记,是因为他为世人建设了大学、公共图书馆和音乐厅。

未来,比尔.盖茨的名字也不会作为个人电脑的象征而被铭记。相反,他的名字会因为象征着为第三世界国家促进健康、消除贫困、改善教育和打破信息鸿沟以及激励其他亿万富翁成为慈善家方面,而被铭记。

就像几年前美国商界一篇很火的文章:“我们终将遗忘乔布斯,但比尔.盖茨将拥有雕像。”

亚马逊Alexa开发者可以赚钱了, 贝索斯玩法或与苹果不同

昨日亚马逊宣布了一个大动作:允许其语音生态系统 Alexa 的第三方开发者推出“付费服务”,这也意味:亚马逊开始正式探索与第三方技能开发者的利益分成。

这件事为什么重要?因为亚马逊是“应用程序生态系统”领域的新玩家,它既没有苹果 App Store 经验,也没有谷歌 Google Play 经历,很多人对贝索斯会如何打造其语音生态体系非常好奇,比如说会像苹果那样直接与开发者进行 3:7 分成吗(之后苹果改成了 15%:85%)?还是会围绕亚马逊核心“电商策略”另辟蹊径?

此前亚马逊没有给出答案,甚至为鼓励开发者,采取了非常激进且简单粗暴的方式,那就是:自己掏腰包直接给 Alexa 技能开发者“现金”。

今年 6 月和 8 月,亚马逊陆续放出声音:将给超过 6 个类别的 “顶尖” 语音技能开发者资金补偿,这几个技能类别是:游戏、教育&学术参考、食品&饮料、健康&健身、生活方式、音乐&音频、生产力等。

而截至今年 6 月,亚马逊 Alexa 生态里技能数已经冲过 1.5 万个,将竞争对手远远抛在身后。这也让亚马逊会如何激励第三方开发者问题变得更加敏感。

从昨日释放信息看,亚马逊似乎没有忘记自己是个电商巨头,它对 Alexa 生态的思考逻辑离不开电商核心价值层——“亚马逊会员”。

昨日,亚马逊第一次宣布:将为第三方开发者引进赚钱方式,同时介绍了第一个可以让用户付费的技能 Jeopardy!。这是一个提供类似“脑筋急转弯/让用户语音回答问题,感觉游戏乐趣“的技能,在亚马逊语音技能里非常受欢迎。开发商是索尼家的 Sony Pictures Television。

而亚马逊支持它赚钱方式是:允许它开放商提供免费内容外的付费内容,也就是说:开发商可以让用户“付费升级”,玩更多互动性更高内容;同时开发商收到这部分钱。

有意思的:亚马逊没有提到任何与 Alexa 开发者进行收入分成的信息。而透露:如果 Jeopardy! 技能用户已经是亚马逊会员,那么可以免费玩一些付费才能玩的内容;而如果是非会员,则需要通过每月付费订阅模式才能继续 Jeopardy!之后会推出的付费升级版。

看起来,亚马逊希望用这种模式来带动更多人加入亚马逊会员体系,因为会员是目前亚马逊第三大收入来源,仅次于电商和第三方卖家平台业务。而据 CIRP 数据:亚马逊会员在亚马逊购物平台上每年平均花的钱要高于非会员,这也正是亚马逊不断扩充会员权益去吸引新会员的原因。

不过,上述方式也存在一个问题:即亚马逊 Echo 硬件拥有者,实际上与亚马逊会员群体高度重叠。也就是说:用这种方式去激励开发者,未必对开发者最有利。

但亚马逊之后很快补充说:“不是所有第三方开发者开发的付费技能内容,都会免费开放给亚马逊会员。”

这样来看的话,亚马逊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方式与开发者进行利益分享:

  • 不收取分成费,但开发者不会拿到亚马逊会员这部分“付费技能”收入;同时亚马逊可能还会自己再拿钱补贴给开发者;
  • 亚马逊会员进行付费技能时,也要付钱给技能开发者;亚马逊与开发者分成;
  • 以上两种方式并行,但会相对复杂。

截至目前亚马逊没有给出准确答案,看起来更像是“试验”阶段,并对上述问题保持”开放“。

匿名社交死光了,谁还在融资?

匿名社交 Yik Yak 死了,死得如此静悄悄,一点也不像它同行 Secret 那般轰轰烈烈(详见硅发布之前报道《Secret 死了》)。

Yik Yak 创立于 2014 年,三轮融资共获 7350 万美金,主要做基于地理位置的大学校园匿名社交,曾跻身下载量最多 App 前 10, B 轮融资估值是 4 亿美金。

死于今年 4 月 28 日

但 2014 年底红杉 Sequoia Capital 领投 B 轮进入之后,它其实基本就没太大增长了,去年底裁员 60%;今年 4 月关门大吉,帅哥 Jack Dorsey 的移动支付公司 Square 付了 100 万美金“洗劫”它人才和知识产权。

再来看下另一个匿名社交 Whisper

这个项目有红杉、光速、腾讯投资,成立于 2012 年,四轮融资共获 6100 万美金,刚刚 10 天前消息:裁员 20%,同时公司 COO 已经离开。

至此,匿名社交领域最有名的三个 App 都在经历死亡或滑坡。

匿名社交应用程序 Whisper

当然,媒体讨论最多的还是匿名模式容易引发人性中“恶”的一面,最终破坏生态系统。但仔细想想,我觉得匿名社交最大问题还是没有 “Trust”,这里指人与人之间的 Trust,也指对信息的 Trust。

因为没有人和人之间的 Trust,也就意味它虽然叫“社交”,但其实压根就不是一个 Networking,每天我们上去,实际上都是从“零”开始

而后者,但凡有点社会阅历,大概就没什么兴趣持续 Invest 时间了,当你还是个“学生”时,事情可能才有点意义,因为除了时间比较多,状态也不太会意识到“说信息的人是’谁‘?”这件事有多重要,接收就是了,而这个时候,它体现的就非常类似“游戏”的特征了,其核心要素是“好玩”,但要一个“好玩”东西有持续爆发力是很难的,就像火成那样的 Pokemon Go,风靡一阵,也就过去了。

不过,确实有个 App 我觉得值得一说——Blind,它破了匿名社交 “没有 Trust/Networking” 这个诅咒,在匿名社交 App 死成一片时,今年 5 月直接上了 B 轮 600 万美金,领投是 DCM Ventures。

这个 App 其实我已经听说有一年多,但就是进不去,它一直把我挡在外面,因为我不符合注册资格。

简单讲,Blind 做的是科技公司员工的匿名社交,并且一定要用公司邮箱才能登陆,这样,就相当是把很大一部分人挡在了外面,不仅是我,硅谷很多创业者都上不去,我每次都得蹭朋友手机才能瞄上几眼。

这个 App 产品逻辑如下,共有两条主逻辑——

第一条是:你能看到所有有关你公司的匿名讨论,如下图(抱歉,我把朋友所在公司的名字隐掉了):

第二条主逻辑是:App 里热点话题排行榜。

见下图,今天排名第一的是 Facebook Offer,一个微软的人拿到 FB 的 Offer,问薪酬 Package 情况,下面有人在问:是西雅图的 FB 还是湾区 FB?还有一连串回复,实在太长,这里不贴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

Blind 用“公司”这条逻辑,破了 “Trust” 和匿名社交实际上”没有 Networking、每天都是从零开始”这个问题。

除必须用公司邮箱注册,保证了发布者是 Insider 外,就算某个人有视角偏差导致发布信息有误,也会有公司其他人来“纠正/调整”(只要用户量足够大,注意:Blind 直接上的是 B 轮)。

第二,它创建于 2013 年,发展很慢,媒体上也看不到什么铺天盖地的宣传,大概是把资金都用来探索可持续性发展了(社交模式出了名的难“货币化”),但反过来说:各种用户快速涌入,对 Blind 未必是件好事,因为非常可能破坏它的 Content 体系。而老实说,这个时代我觉得非一/二线的 App 如果能做到以下两件事就很不错了:

  • A,用户不卸载你; 
  • B,用户还能时不时拿出来看一看。

而就我知道在用 Blind 朋友的情况,这个 App 至少做到了这两点——因为有自己公司信息在上面;还能看到其它科技公司信息,你终归有一天可能跳槽吧?

当然,Blind 上人很多是在问 Offer、薪水、期权这些东西,美国公司不允许员工之间互相问薪水收入(每个人薪水都不一样),这里会有一些敏感性,但这也是所有匿名社交团队必须要抗住的一个最难问题——怎么做好内容的平衡。

其实我在想:这样一个模式,如果搬到中国会爆发出怎样的景观?大概应该很热闹吧——好比 BAT 的程序员们、产品经理们、销售人员们在上面噼里啪啦匿名发布一些职场信息,估计还会加速中国科技公司员工的跳槽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