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崛起:OpenAI、微软洽谈投资 Figure AI,希望募资 5 亿美元

据彭博社两小时前报道: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 Figure AI 正在洽谈由微软公司和 OpenAI 领投的一轮融资,希望总共筹集高达 5 亿美元的资金。

知情人士告诉彭博社:Figure AI 正在为这笔交易寻找更多投资者。而在目前正在讨论的一种情况下,微软公司将投资约 9500 万美元,OpenAI 将投资 500 万美元。

彭博社指出:这笔交易将使 Figure 的投前估值达到 19 亿美元左右,投后估值则可能显著提高。换句话说,Figure AI 很可能将通过这笔交易跻身独角兽俱乐部。

不过,融资还未最终确定,投资金额也可能发生变化,或交易仍然可能破裂。微软、OpenAI 和 Figure AI 均拒绝置评。

需要注意的是:Figure AI 将自己描述为是“一家将通用类人形机器人带入生活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公司”。该公司正在开发一款由 AI 驱动的机器人,其外观和动作都与人类很相似。Figure 表示,希望其名为 Figure 01 的机器人能够执行不适合人类的危险工作,并且希望其技术能够有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

截至目前,Figure AI 总共募集了 7900 万美金。去年 4 月,其募集了 A 轮 7000 万美元,领投机构为 Parkway Venture Capital。之后的 2023 年 7 月,该公司又募集了 900 万美元,领投机构为英特尔。

看起来,目前全球 AI 机器人行业的募资活动超级忙碌。

今年 1 月初,由 OpenAI 支持的挪威 AI 机器人初创公司 1X Technologies AS 筹集了 1 亿美元。而总部位于温哥华的 Sanctuary AI 正在开发一款名为 Phoenix 的人形机器人。此前伊隆·马斯克也曾表示,特斯拉正在开发一款名为 Optimus 的机器人。

相关阅读:34% 的独角兽公司将消失


说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官网写的东西和我在知识星球写的不一样,关心美国创投圈和美股二级市场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34% 的独角兽公司将消失

仅仅是因为在 2013 年发明了“独角兽”这个词,Cowboy Ventures 的创始人 Aileen Lee 就应该被铭记。此后,这个词成为了私人市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

2024 年初,也就是十年之后,Lee 和她的同事刚刚又写了一篇最新文章,总结了 2023 年与 2013 年独角兽榜单的区别,以及她们从中发现的启示。

Lee 指出:2023 年美国市场上的 532 家独角兽公司中,有 34% 将消失。也就是 182 家独角兽将消失。此外,到 2033 年,美国独角兽数量将增加 4 倍,约为 1400 家。还有一组数据的描述方式把我给看笑了。Lee 指出:在多元化方面,如创建独角兽公司的女性 CEO,数量仍然相当可怜。2023 年的 532 家独角兽中,男性创始人里重名都叫“迈克尔”、“大卫”和“安德鲁”的数量,比女性独角兽 CEO 的数量还要多!按照这个速度,我们要到 2063 年才能实现男女比例平等。

下面,我将 Lee 这篇最新文章的核心思想,简要概括如下。希望对后台的投资者和创业者有帮助。


(一)

2013 年,Lee 所在的 Cowboy Ventures 刚刚起步。

为给自己机构的投资策略提供依据,Lee 和同事分析了 2013 年时美国所有创建时间少于 10 年的最成功的由 VC 支持的初创公司。Lee 用 “独角兽 “作为一个缩写,来捕捉这些企业的魔力。

她发现:2013 年时,美国只有 39 家独角兽。他们都具有以下特征:

1,他们中的大多数(实际比例是 62%)都已经 “退出”——已经上市或被收购。

2,大多数公司都是消费级公司:消费级独角兽约占到总独角兽估值的 80%,占到总独角兽数量的约 60%。

3,企业级独角兽的资本效率极其高(为 26 倍),是消费级独角兽的 2.4 倍。

4,十年间,有一家公司成为了 “超级独角兽”(价值超过 1000 亿美元),它就是:Facebook。

5,与刻板印象相反,这 39 家独角兽创立时创始人的平均年龄为 34 岁(扎克伯格显然是一个异数值);而企业级软件公司创始人的平均年龄为 38 岁。

6,拥有共同工作经历、求学经历和技术经验的三人联合创始团队,占到大多数。

7,湾区是独角兽的总部所在地(占比 70%)。纽约有 3 家,是第二大独角兽公司的总部。

8,这些独角兽的多元化程度极低——没有一个女性 CEO,女性联合创始人的占比也仅占到 5%。


(二)

之后的 2013 至 2021 年,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故事。

风险投资生态系统的资金在十年间增长了两倍。由于 VC 的历史回报,以及如社交、移动、云、加密等各种新概念引发的不断增长的新市场,还有因为疫情的影响和低利率环境,在 2013-2021 年间,VC 基金所吸引的资金池增加了 3 倍(5800 亿美元!)

这使老牌 VC 募集到了破纪录的资金;二级市场上的 “跨界”基金也纷纷加入。与此同时,1000 多家新 VC 筹集到了资金。

成千上万的新投资者加入 VC 行业。但由于投资速度太快,投资者对企业的指导或监督有限,尽职调查程序匆匆忙忙,融资规模与估值打破记录,一大批的独角兽公司诞生了。

2022 年 3 月,美联储加息,引发上市倍数和企业预算的多年下行效应。虽然,大的 VC 继续募资(2022 年,64% 的风投机构募集 10 亿美元以上的基金),但是投资者大多冻结(2023 年,约 40% 的风投机构停止了交易)。初创公司开始重新关注利润率和盈利能力,独角兽公司倒下。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VC 潮流逆转的拐点,发生在 2022 年。并且,到现在也没有结束。

第二,目前我们看到的初创公司的最后一轮估值,不是一个完美的衡量标准。这些估值非常可能夸大了当前独角兽族群的规模与价值(如 Cerebral、Clubhouse 和 OpenSea 可能是例子)。且 Lee 采用的时间点方法也会导致遗漏:如 Stripe 成立于 2010 年,Zoom 成立于 2011 年,Snowflake 和 Coinbase 成立于 2012 年。这些公司在 2013 年时都还不是独角兽,现在则都已经成立超过 10 年,因此也被排除在了 Lee 的数据集之外。

下面,就是 Lee 和她同事最新统计的 2023 年独角兽数据。


(三)‍

Lee 和她同事发现:2023 年美国共有 532 家独角兽。并且他们具有如下特征:

1,过去十年中,美国独角兽的数量膨胀了 14 倍,从 39 家猛增到 532 家。总价值达到了 15 万亿美元(2013 年时,是 2600 亿美元)。此外,

# 独角兽的诞生仍然是非常罕见和不可能的事——只有不到 1% 的风投机构支持的初创公司,成为了独角兽。以及,优秀人才进入斯坦福、哈佛或麻省理工学院的几率,是创办独角兽公司的 5 倍。

# 2023 年的独角兽,在多个领域进行创新,跨越了更广泛的领域(如 Lee 正在追踪的领域就有 19 个!)。其中,大多数行业不在 2013 年的独角兽榜单上。

# 2023 年最有价值的独角兽创新领域范围很广,从通用 AI 和医疗保健,到食品配送、人力资源软件以及股票交易。

# 各年龄段的公司都可能成为独角兽。与 2013 不同,2023 年的独角兽成立时间没有最佳年份。但 2020 年和 2021 年是各阶段公司的 “加冕”期。此外,今天的独角兽平均年龄为 7 岁,与十年前相同,这似乎是件好事。

# 过快成为独角兽可能是一种诅咒。像 Hopin 和 Bird 这样的没落独角兽公司,在成立一年内就被加冕;汽车租赁公司 Fair 在两年内加冕;Convoy 和 Knotel 在成立的三年后加冕。

2,相当惊人的数据:几乎与 2013 年榜单完全相反,独角兽的钟摆严重地摆向了企业级公司(占比 78%):

# 10 年前,38% 的独角兽是企业级公司,总价值 550 亿美元(占到总独角兽榜单价值的 20%)。如 Workday、ServiceNow、Splunk 和 Palantir 等。而如今,共有 416 家企业级独角兽,数量占到总独角兽榜单的 78%,总价值为 1.2 万亿美元,占到总独角兽公司价值的 80%(2013 年为 20%)。

# 消费级独角兽则占到总独角兽价值的 20%,而 2013 年时为 80%。2013 年时主要是”SoMoCo”公司,也就是社交、移动和电商公司。

# 如今,最有价值的消费级独角兽主要在最后一英里的配送上(DoorDash、GoPuff)、健康领域(Devoted、Ro、Cityblock)和游戏驱动平台(Discord、RecRoom)等领域,这些公司在疫情期间推动了新的消费习惯。

#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过去十年有如此多的资本涌向了企业级独角兽/公司呢?……

本文剩余内容的主要摘要如下

1,是什么原因导致过去十年有如此多资本涌向企业级独角兽/公司?

2,后续报告的所有内容。附数据图。

3,Aileen Lee 从分析中得到的启发。


说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官网写的东西和我在知识星球写的不一样,关心美国创投圈和美股二级市场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美国版美团 Instacart 已经是一家广告公司

以下文章主要写给后台的美股投资者,因为我发现了大部分中文报道没有注意到 Instacart 这两年来的业务变化。

也写给非常关注美国市场与中国市场差异性的读者。

也写给想了解本月美国科技界最重要事件的读者。因为 Instacart 的上市,至少能够排到本月美国科技界最重要事件的 Top 3。它和 ARM 的上市一样,是创投界很多人观察美股 IPO 市场是否即将回暖的风向标。


(一)

前天晚上,美国最大杂货配送服务商 Instacart 在纳斯达克 IPO。

股价收于 33.70 美元,股价上涨了 12%,完全摊薄后的公司估值超过 110 亿美元。这是今年美国市场上的第四大 IPO,也为 Instacart 的联合创始人阿普尔瓦.梅塔带来了 11 亿美元的财富。

Instacart 与 DoorDash 一样,都被称作为是“美国版的美团”。但是与 DoorDash 不同,DoorDash 更加倾向于专门配送餐厅的餐食,而 Instacart 则专注于配送杂货和其他的家庭必需品。

从定价和估值角度看,这次 Instacart 上市时的估值,大概是其在私人市场最后一次融资时估值的 28%(私人市场最后一次融资时估值为 390 亿美元),并且大约是其去年销售额的 3.9 倍,也是它今年销售额的约 3 倍。

也就是说,目前 Instacart 的定价,不仅要大大低于它在私人市场晚期融资时的估值,而且要略高于它已经公开上市的同行。

不过在所有这一切中,最最需要注意的是:

美国投资者在购买 Instacart 股票时,他们在押注的其实不是一家杂货配送公司,而是在押注 Instacart 的数据和广告业务。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去年 5 月,Instacart 向纳斯达克递交的 S-1 文件其实透露了很多信息。

如果我们用“广告”作为关键词在这份文件中搜索一下,你会发现获得了 249 个点击。而如果把关键词扩大到“广告”或者“广告商”,则点击数将达到 301 个。

也就是说:在 Instacart 的 S-1 文件中,广告这个词被提及的次数,要远远多于该公司作为一家杂货配送服务商的核心业务——“送货”(171次)、“提货”(63次)或者是“快速消费品CPG”(46 次)——被提及的次数。


(二)

下面,就让我们回到 Instacart 的业务本身。让我首先给到大家几个数据:

杂货配送领域的业务利润通常很低。Instacart 大概成立于 11 年前,但是在其上市前的三年财务状况中:

2020 年时,Instacart 的净亏损达到了 7000 万美元;2021 年时,则亏损了 7300 万美元。

不过在 2022 年也就是去年的时候,Instacart 突然实现了 4.28 亿美元的正利润。

发生了什么呢?Instacart 是如何突然成功扭亏为盈的?……

本文剩余内容的主要摘要如下

Instacart 突然成功扭亏为盈的关键是什么?Instacart 仍然面临着哪些最大的挑战?


我平时主要在知识星球写美国科技界的内容,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人工智能 2.0 模式正席卷硅谷,Imbue 获 B 轮 2 亿美金融资

我认为上周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一项投资是:

AI 研究实验室 Imbue 获得了 B 轮 2 亿美金的巨额融资,使其估值一下子冲到了 10 亿美金。

主要投资方包括有:英伟达、自动驾驶汽车 Cruise 的 CEO 凯尔.沃格特、生产力软件公司 Notion 的联合创始人西蒙.拉斯特等等。

而我之所以说这项投资很重要是因为,根据 Imbue 创始人 Kanjun Qiu 的思想:

目前,我们正处于人工智能的 Web 1.0 时代,也就是生成式 AI 时代。而人工智能 2.0 即将到来,2.0 指的是一种主动型的 AI 系统,它可以代表人类采取行动,并且无需人类监督。

从 1.0 到 2.0 飞跃的关键,也正是目前大语言模型最大的缺失,那就是——推理能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们公司的一个团队成员安排了一场团建,她选好了一个时间。有人说:哦,这个时间我不行。她换了一个时间,结果其他人又说:哦,我这个时间不行。

此时,她会指出:不能再改时间了。我们可以在人数上放宽限制,这个活动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去。

也就是说,这里的关键是:在什么时候大语言模型会反馈给我们,这不是一个正确做法,而应该考虑另外一种方案?

“推理能力涉及了很多的能力。”Qiu 指出:“比如,AI 系统知道在什么时候提问、澄清、思考不同的场景,然后做出决定:哦,这个方案行不通,我们要考虑别的方案来替代。”

简单讲,Imbue 正是这样一家专门训练针对“推理”进行优化的基础模型的公司,而 Imbue 的使命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构建定制的人工智能代理。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类似  Imbue 这种有关自主代理 AI 的创业竞赛正在席卷硅谷。显然,企业家与投资者们对自主代理 AI 模式的兴趣要远远高于仅仅是聊天机器人的兴趣,因为前者的商业潜力更大……

本文剩余内容的主要摘要如下

1,硅谷还有哪些自主代理 AI 创业公司拿到了巨额融资?它们各自做什么?

2,有意思的是,上述自主代理 AI 公司背后都出现了同一家投资方,这个投资方是谁?

3,从技术上讲,代理模式的 AI 创业公司准备好了吗?如果没有,目前处在什么阶段?又预计自主代理 AI 产品最快会在什么时候面市?


我平时主要在知识星球写美国科技界的内容,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OpenAI 已经出手投资了 6 家 AI 创业公司

早在 ChatGPT 引爆全球生成式 AI 的热潮之前,2021 年的 5 月,OpenAI 已经悄悄成立了第一支专门投资早期 AI 创业公司的投资基金 OpenAI Start Fund,规模为 1.75 亿美金,主要 LP 是微软。

根据 OpenAI 首席运营官兼 OpenAI Start Fund 的经理布拉德.莱特卡普自己的说法,

该基金最喜欢的项目是:正如任何平台转变,将出现一类全新事物,如移动浪潮出现了 Airbnb,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这种由全新平台带来的全新机会。

而 OpenAI Start Fund 主要秉承着以下两个投资原则:

第一,需要项目有非常大的雄心,需要市场规模非常非常大,最好是世界上每个人都可以用。需要创始人有这样远大的愿景。

第二,创始人的价值观必须正面,要理解 AI 产品的社会影响力,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这也是 OpenAI 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始人必须具有责任感,必须负责任地使用产品,并且对产品有保障措施。

反之,违反这两个原则的项目,他们就不太有兴趣。

截至目前,OpenAI 总共投了六个项目,其中四个为领投。而正如该基金的原则——“需要项目市场规模非常大”,OpenAI Start Fund 所投的这六个项目全部是消费级 AI 项目,无一例外。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六个项目。

(一)

第一个项目,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项目。并且我觉得哪怕你不做投资,它对你作为个人用户也十分有价值。

简单讲:这是一个学语言的消费级 AI 应用,涉及了包括英文、中文、德文、法语、西班牙语等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大小语言语种。

你不仅可以用这个 App 来直接练习现实世界中的英语对话场景,如面试、问路、商务对话等,它还会根据这些语言练习来给你提供口音及语法方面的帮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世界第一个且也是唯一一个可以让你获得真正的对话练习而不需要另外一端有现场辅导的应用。此外,它非常个性化,能够根据你的英语水平进行实时调整。

总结:我觉得这个项目其实就是想构建起一个可以放在每个人口袋中的语言导师。这位语言导师是基于你个人情况的非常个性化的、实时的、24/7 在线的。而且,价格十分便宜实惠。……

本文剩余内容的主要摘要如下:

这个学英语的 App 叫什么?如何下载使用?OpenAI 的基金还投资了哪些市场规模巨大的消费级 AI 应用或产品?


说明:我平时主要在知识星球写美国科技界的内容,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预言大师孙正义的“失算”

不知怎么地,人工智能领域最狂热、最长期的信徒之一,完全错过了生成式 AI 的浪潮。 

2016 年,当软银集团 CEO 孙正义斥资 320 亿美金收购 Arm 时,孙正义给出的价格比 Arm 的市值整整溢价了 43%,并且是一项全现金交易。

孙正义告诉世界称:他正在购买一个未来科技的水晶球。Arm 将提供给他对世界前沿技术研发的宝贵观点,以指导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 

七年之后的 2023 年 9 月,也就是再过几天,Arm 将开始路演并登录纳斯达克,成为今年美国市场上最大的 IPO。

而在这七年之间所发生的“变化”是:孙正义曾预见到的技术转变,已然发生。但孙正义也许有生以来第一次低估了技术发展的速度。 

当今天,全世界都为在大型数据中心构建人工智能的前景而着迷时,他押注了无处不在的小型计算。

Arm 的架构,是智能手机的黄金标准,因为 Arm 在处理随机、临时任务时有较高的功效。但目前看来,最重要的处理器类别是英伟达和 AMD 销售的图形芯片。 

今年以来英伟达与  AMD 的股票涨幅

上周三,英伟达发布了让人瞠目结舌的新财报。 

其 2024 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收入达到 13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1%,分析师此前的预测是约为 110 亿美元。净利润则同比增长了 843%,从 2022 年的 65.6 亿美元飙升到了 619 亿美元。英伟达还预测:下一季度的销售额将达到约 160 亿美元,高于分析师此前估计的 125 亿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

这是英伟达连续第三次发布超过华尔街预期的销售预测指引。并且英伟达还攀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其季度销售额,首次超过了英特尔。 

2020 年 7 月,英伟达的市值第一次超过英特尔,并在此后一直高于英特尔。但这并没有在销售额上体现,而现在,英伟达跨越的新高度也意味着其产品已经变得多么普遍。 

也许,孙正义在 2016 年时候的“逻辑推理”并没有错——Arm 仍然十分重要。但不容置疑的一个事实是:支持生成式 AI 的大部分超快计算发生在了别处,Arm 不再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根据美媒的报道:软银将 Arm IPO 的目标估值定在了 600 亿-700 亿美元区间。这大约是七年前孙正义购买 Arm 时的价格的两倍多。 

因为 Arm 的 IPO,今年夏天的孙正义应该很高兴。但孙正义对 Arm 的投资,本可以给软银带来更好的结果的。

2020 年,孙正义曾经与英伟达达成了一项交易。

交易内容是:英伟达将出资 400 亿美金的股票与现金,收购 Arm。而软银,则将获得英伟达约 250 亿美金的股票。这些股票如果放在今天,价值约为 930 亿美金。

不幸的是,监管机构最终以反垄断问题为由阻止了该交易。软银失去了一个更大的投资。 

但如果该交易实现,其将给软银带来令人瞠目结舌的 275% 的回报率,本可以弥补这七年来软银在一系列科技投资中所犯下的重大错误。 

例如,对 WeWork 的投资。软银总共向 WeWork 投资了超过 180 亿美元。而也是在本月,WeWork 在二级市场上警告投资者称,它可能会破产。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软银与英伟达的交易失败,不是孙正义的错。但这实际上是孙正义第二次错过了分羹英伟达股票近期增长的机会。

哪怕是硅发布微信公号后台的文章也证明,孙正义确实投资了英伟达。 

就在 2016 年软银收购 Arm 的一年之后、就在英伟达股票因为人工智能概念而开始攀升的 2017 年,软银在二级市场悄悄收购并累积了英伟达约 5% 的股份,成为英伟达的第四大股东。这个时候,软银持股英伟达的股票价值约为 40 亿美元。

2019 年初,孙正义卖掉了这一股份。 

当时,软银卖出的价格是约为 36 亿美金。但如果当时软银选择了保留,那么这些股份的价值现在是接近 600 亿美元。 

令人惊叹的是:就在今年 6 月软银的投资者大会上,对风险偏好极大的孙正义开玩笑地和他的股东们说:“即便是愿景基金的损失,也‘在误差范围内’。” 

66 岁的孙正义,再次向全世界宣告称:自己将结束多年的休眠状态,并将很快重新发起对科技领域的投资攻势,以寻求在新兴的人工智能领域建立自己的资历。


我平时主要在知识星球写美国科技界的内容,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拜登总统“缩小”对中国科技业的投资限制

美国时间 8 月 9 日周三美股收盘之后,美国总统拜登低调地宣布了对美国在中国的投资实施限制。

该命令重点关注美国对一些中国芯片、量子计算以及人工智能公司的投资。

但与之前传闻中的全面限制不同,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拜登宣布的限制范围明显收窄了,

预计将:仅针对于那些有 50% 以上的收入是来自于受限制行业的中国创业公司和大公司。

也就是说:如果美国投资者(包括 VC 和 PE 等)投资的中国公司有 50% 以上的收入不是来自于以上三个受限制行业,则将不受到这一行政命令的影响。

此外,这一命令要到明年才会生效。

这一命令不具有追溯力。

这一命令不包括生物技术等行业。

这一命令最终可能会豁免被动投资以及公开交易证券、指数基金以及其他资产的投资。

对此,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莎拉·鲍尔勒·丹兹曼称:“对于商界,这是一个相对好的消息。这是一个相对狭窄的通知流程和非常狭窄的禁令。”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协议是经过了近两年的审议才最终签署的。

彭博社称:虽然规则的细节仍有待制定,但该命令的措辞表明,美国财政部与那些主张对限制采取更谨慎态度的人“胜出”了。

彭博社在报道此消息时用的副标题是“白宫此举是为了缓解与北京的紧张关系。”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在命令颁布前,美国风险投资机构与美国的科技行业都对白宫进行了游说,并且美国的盟国进行了抵制,后者认为如果限制严格,将影响到他们的经济。

白宫在一份新闻稿中称,美国已经限制向中国出口一些敏感技术,而最新的这一命令“将阻止美国的投资帮助加速这些技术的本土化”。

对此,中国驻美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表示,中方对美方继续实施限制措施的决定“非常失望”,并将维护自身利益。

刘鹏宇说:“中方反对美方过度利用国家安全将贸易、科技问题政治化、武器化,故意为正常的经贸交流和技术合作设置障碍。”

随后,北京商务部呼吁华盛顿尊重市场原则和公平竞争,而不是阻碍全球经济复苏。

彭博社称:预计美国市场对白宫的这一命令反响会很平静。因为美国的主要投资者对此早有预期,一年多来,美国的风险投资机构已经缩减了对中国初创企业的押注。


说明:我在官网和知识星球中写的东西不一样,后台关心美国创投圈与美股二级市场及加密/Web3 的专业读者,请如下扫码登录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马克.安德森谈 AI、创始人背调和关于创业的 5 大谎言

最近,硅谷顶级 VC 机构 A16z 的创始合伙人马克.安德森,接受了俄裔美国计算机科学家、人工智能研究员和著名播客莱克斯.弗里德曼的专访。一起来看一下,以下是我们的翻译简写。


对 AI 的看法

问:你已经投资科技公司大约 20 年了,其中约 15 年是在 A16z。你看到了哪些有趣的科技趋势?如果只说公司和行业发展的话?

马克.安德森:20 年来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科技行业曾经是一个工具行业。基本上从 1940 到 2010 年,几乎所有成功的大公司都是卖工具的公司(镐和铲公司),像是 PC、数据库、智能手机,就像是那种人拿起来就用的工具。

从 2010 年开始,大多数赢家公司则是通过做“应用”,也就是在现有行业里创办一家公司,然后,直接面向这个行业里的客户提供产品。

早期的例子有 Uber、Lyft 和 Airbnb,这种模式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复杂和精细。实际上,AI 是这类模式的反转,因为现在大多数 AI 是在云上为其他人提供一个 AI API 接口的业务。

问:但 AI 最重要的东西,可能还是会发生在应用领域吧?

马克.安德森:是的,我认为大部分的钱,可能会投在 AI 财务顾问、AI 医生或者 AI 律师之类,或是任何一个领域的这类东西。

有趣的是,硅谷现在什么都在做。企业家们布局了每一个可能的想法。因此会有一些公司做一些会被大型律师所采购的 AI 的东西,然后会有别的公司直接进入消费级市场,比如做 AI 律师的 App。


三大因素造就了伟大的创始人

问:你见过那么多成功和失败的公司,你会给一个想在科技领域建立下一个超级成功的创业公司创始人提什么建议?像谷歌、苹果、推特那样超级成功的。

马克.安德森:所有真正伟大的创始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他们不接受任何建议(笑)。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正在听建议,也许你不应该听。

问:那么你认为是哪些方面造就了伟大的创始人?

马克.安德森:超级聪明、超级有活力,加上超级有勇气。我想就是这三点。

前两个,是特征,第三个,是选择。我认为勇气是一种选择,因为勇气是一个面对痛苦的承受能力的问题。对吧?在放弃之前,你愿意被打击多少次?

还有一点是一个创业公司创始人最被大众误解的地方。人们总把创业这事儿浪漫化。即便他们失败了,也被浪漫化,人们会说:这是一次多么伟大的冒险。但现实是,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在对创始人说“不”,通常,还会接着表示你很蠢,对吧?

不,我不会来为你工作。我不会离开我轻松的工作。不,我不会买你的产品。不,我不会写关于你公司的故事。总之就是各种拒绝。所以大部分创始人不得不做的事情就是接受“习惯被打击”。

而人们之所以不理解做创始人很痛苦,是因为当你是一个创始人时,你就不能表现出你的痛苦,否则,人们会认为你很软弱,会对你失去信心。所以你就必须“装”,必须在被拒绝的时候还表现出 You’ve had a great time,哪怕你内心感觉要死了,对吧?(笑)这就是苦楚。

问:那他们为什么要创业?

马克.安德森:为什么要创业?这就是问题所在,也可以说是,我认为的一个(关于创始人的)结论。

我认为,实际上对大多数创业者,考虑到平衡风险,一个理性的选择是:如果他们有一份在大公司的工作,平均来说,他们可能会在财务上更成功。但有些人就是有一种非理性的需求,他们就是要去做一些新的事,为自己建造一些东西,有些人就是不能够容忍有老板。

有一件事很有意思,就是你如何背调一个创始人。通常,你要雇某个人时,你会打电话去问 TA 的前老板们这个人是不是一个好员工。好,现在你想做乔布斯的背调,结果就是:天呐,他太可怕了,他是一个糟糕的员工,他从来不做我们让他做的事。

问:你的意思是,前任老板说他从来没做过他安排给他做的事,这可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马克.安德森: 嗯,理想情况下,我认为你想要的答案是:前任老板说,我想去为那个人工作。他在这里为我工作过,现在我想为他工作。可惜大多数人不会这么说,他们的自尊心无法承受。但理想情况是这样。


两类创业者

问:你会给那些超级聪明、超级有活力和超级勇敢的人什么建议?

马克.安德森:我认为另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有时候我们会看到有人说,他想开一家公司,然后,他们会在开公司的过程中去想某个创业想法。

但一般来说,这类人不如那种先有想法,然后意识到有机会自己去建一家公司,然后他们就变成了做这件事的合适人选的那一类人。

问:这里的想法,是指长期的愿景还是指关于产品的细节?

马克.安德森:我是指具体的产品。因为在最初的五年里,你不需要愿景。你只需要创建人们想要的东西,然后想办法卖给他们,对吗?这很实在。

问:所以建议的第一部分,是你的第一个产品真的能挣到一些钱。

马克.安德森:没错,第一个产品必须要有用。我的意思是,它理论上是能够实现的;然后它必须真正符合市场,是客户心里想要的东西。 

另一部分,就是人们必须想要付钱,就像有人要付账单一样。所以你必须弄清如何定价,以及你是否真能赚钱。这就更容易去预测。

成功永远无法预测,但如果你先有一个好想法,再创办公司,它会更容易预测。

我们自己就是这么做的,我们在做网景前先做了 Mosaic 浏览器,谷歌创始人是在斯坦福工作时做的谷歌搜索引擎。有很多这样的例子,Pierre Omidyar 在离职之前就让 eBay 运转起来了。

问:我真的很喜欢这点。在扩张之前,先有一个真正有效的原型。

马克.安德森:顺便说一下,这种情况下融资也会更容易。一份带着已经验证过的概念的融资计划,肯定比那种 30 页都在描述一个梦想的计划书更容易融到钱。

我们有一个概念叫 Idea Maze(创意迷宫),是 Balaji Srinivasan 提出的。这是关于一个谬误,这个谬误指的是:创意会像魔法一样闪现。

但现实是,创始人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是因为创始人在创办公司之前就已经思考了 5 到 10 年,他们通常在学校时就已经在研究,甚至还是个小孩时就已经在做实验。

在真的能做成这件事之前的那些时间里,他们一直在训练。所以他们就是真正的领域专家。但大家就是很相信谬误,认为可以做到:“哇哦,我恰好在洗澡的时候有了这个想法,所以我就在做这件事儿了”,但事实通常不是这样。

问:确实,也许在洗澡时我们有产品实施细节的灵感,但通常你会花上几年甚至是几十年时间,去思考相关的一切。

马克.安德森:是的,我们之所以称其为 “Idea Maze” 是因为,针对任何的想法,都像是一个迷宫,有很多条路径,各种排列组合,关于用户是谁?产品长什么样?应该如何将其推向市场等等这些事,有各种可能的组合。

所以真正聪明的创始人,在出去筹资时已经考虑了所有这些情况,针对每种可能性,他们都有详细的答案,因为他们花了很多心思。那些比较随意的创始人没有考虑过这些。考虑周全的人更容易做好。


鱼和熊掌很难兼得

问:如果你有一份轻松的工作或者幸福的生活,你该怎么迈出创业这一步?

马克.安德森:最好的理由,就是你不能忍受不做。这事儿就像是如果你是被建议去做的,你可能不该去做。可能恰恰相反,你只是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你必须这样做。我必须这么做,别无选择。

问:如果这会导致很多痛苦呢?

马克.安德森:就是会有很多痛苦。问:那如果这意味着,失去某种社会关系、破坏你和爱人的关系等等呢?

马克.安德森:这肯定会让你陷入社交隧道(social tunnel),你可以在推特上玩个游戏,去说点关于工作、生活平衡的骚话。比如人们应该努力工作,然后你会惹火每个人。

但事实上是,所有成功的创始人每周工作 80 小时,他们的工作就像是他们与同事之间建立了各种非常牢固的社会纽带。他们往往会失去很多外界的朋友,或是把那些友谊冰封了。

但对大多数的创始人来说,这就是创业的本质,这种交换是值得的。年轻创始人的优势可能是,他们拥有的更少,比如还没有结婚或还没有孩子,那这事儿就更容易忍受了。

问:那年纪大的人还能做创始人吗?

马克.安德森:当然可以。许多最成功的创始人都是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创业,在他们 30 多岁、40 多岁、50 多岁的时候。

作为一个大龄创始人的好处是:你知道得更多,你对要做的事情了解得更多,这非常有帮助。问题是好吧,现在你已经有了配偶、家庭和孩子,你必须去看棒球比赛,但是你又不能去,你懂的。

问:生活充满了艰难的选择。 

马克.安德森:没错。


相关链接:神秘的 OpenAI 员工一年能够拿到多少钱?


说明:我在微信公号和知识星球写的东西不一样,后台关心美国创投圈与美股二级市场以及加密/Web3 领域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成为我的星球读者(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此次美股财报季,投资者不关心 AI 技术

上两周是美国的财报季,有两家公司的财报透露了与 AI 有关的很有意思的信息:一家是台积电,另一家是谷歌的母公司 Alphabet 。


(一)

先来看一下台积电。

台积电是全球最重要的代工芯片制造商,它来自 AI 与来自智能手机的收入比,其实可以作为是智能手机作为时代变革主要驱动力还是 AI 作为时代变革主要驱动力的一个衡量指标。

从此次台积电的的财报看:

智能手机作为变革主要驱动力的地位正在逐渐减弱,甚至 AI 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因为:

台积电上季度 44% 的收入,来自于高性能计算(AI 加速器和数据中心处理器),而智能手机的这一比例是 33%。

也就是说:这是人工智能领域相对于智能手机的领先优势第一次达到了两位数的百分比差距。

这对于 15 年来一直靠移动芯片需求不断增长而崛起的台积电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转变。


(二)

再来看一下 Alphabet。

我们先来看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微软的 AI 搜索引擎 Bing 有没有很大地打击到谷歌的搜索业务?

答案是:并没有。根据 Alphabet 自己公布的数据:谷歌的搜索引擎业务继续增长,约同比增长了 4.8%,环比增长了 5.6%。

另外一个核心问题则是:谷歌的主要商业模式是搜索广告,因此谷歌一直被认为如果 AI 革命到来,会严重破坏谷歌的商业模式。但从此次 Alphabet 发布的财报看……


本文剩余内容的主要摘要如下:

1,微软是 AI 领域最强的公司之一,谷歌则被认为会受到 AI 的竞争。但为什么微软发布财报后股价下跌了近 4%,谷歌却盘后大涨了近 6% ?

2,为什么 Meta 股价盘后交易大涨?

3,为什么说在这个财报季,投资者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不是很重要?


说明:我的星球读者可以直接点击下面二维码继续阅读。后台关心美国创投圈与美股二级市场及加密/Web3 领域的专业读者,也可以如下扫码登录成为我的星球读者继续阅读全文(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详解伊隆.马斯克的新公司 X

上周日,Twitter 不再是 Twitter,而成为了 X,一个由伊隆.马斯克经营的社交宇宙,聚合了他 25 年的想法以及他最疯狂的幻想。我快速给大家写一个理解 X 的坐标轴。


1,马斯克与字母 X 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1999 年,马斯克创立的在线银行创业公司就叫 X.com,后来改成了 PayPal。马斯克也经常称他的一个孩子为 “X”。

2,去年的 10 月27 日,马斯克完成了对 Twitter 的收购。但实际上早在去年的 1 月 ,马斯克就开始了对 X 品牌的重塑策划。(大家可以期待一下今年 9 月马上会在美国出版的一本伊隆.马斯克的自传 <Elon Musk>,这本书透露了该细节)

3,X 是马斯克思考了 25 年的一个想法,即:建立一个可以帮助任何人从内容创作中获利的金融平台。也由此,从第一天起,马斯克就表现出了对广告的蔑视。他认为 X 可以通过提供付费订阅模式来改变新闻业,人们可以轻松支付任何他们喜欢的内容。目前止 X 做的很多产品调整,都围绕这一想法展开。

4,那么如何实现?伊隆曾称X是一个:Twitter+Substack+YouTube+PayPal+Amazon+TikTok+微信+百度的组合。前三者,负责塑造一个类似 Twitter 的数字城镇广场,“在这里讨论重要的想法”,而一旦同时建立了用户信任,支付——无论是传统货币还是加密货币——“都可以变得很有意义”。换句话说,马斯克非常有可能通过 X 独立发币。

5,但如果 X 的商业重心不在广告,则意味着 X 的创收会成为大问题,因为企业客户通常是大金主。那么马斯克打算如何为大金主服务?

其实我们可以从 X 收购的第一家公司找到答案。出乎很多人的意料:X 在两个月前收购了一家种子轮的人力资源技术创业公司 Laskie,这家公司开发了把求职者与公司相匹配的技术。

也就是说,X 将会有面向 To B 收费的求职功能。这是马斯克关于 X 的第一次公开收购,但不确定会不会成为马斯克创建 X 的第一步。

6,马斯克要面对的一个巨大挑战是:在亚洲,像微信这样的超级应用非常成功,但是要在美国市场构建其实会很难,因为各种环境问题,包括数据隐私问题、更加严格的银行法规等等。

当然还有用户习惯,因为美国用户需要有一个非常强有力的理由才能够让他们把自己的打车、支付、电商购物以及其他行为,从他们最喜欢的单一应用中转向 X。


7,财务上马斯克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伊隆对 Twitter 的收购价是 440 亿美元,但目前 X 的估值一直在呈自由落体状态:包括在截至今年 4 月底的一次估值中,富达将 X 的估值减记到了约 150 亿美元。哪怕是伊隆的大粉丝——Ark 的凯西·伍德,最近也将 X 的估值下调到了约 230 亿美元。


8,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很大原因是:X 的现金流仍然为负,即支出超过收入,即便是在马斯克已经裁了 80% 的员工的情况下。

目前,它的广告收入已经下降约 50% ,此外还有“沉重的债务负担”。马斯克为收购 Twitter 承担的债务的年利息成本可能约为 14 亿美元。但即使是伊隆上任前 Twitter 的运营支出的四分之一也达到了约 12 亿美元,你可以看到问题所在。

马斯克有可能要自己投入更多的钱、或是以目前的低估值再找一群投资者(这个想法已经被否决),或者就是 X 能够尽快产生现金流。

需要注意的是:刚刚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SpaceX 被披露预计今年将实现 80 亿美元的收入,约为去年的两倍。这种快速增长可能也说明了为什么马斯克能得到支持者如此强烈的支持。包括凯西·伍德表态:哪怕 X 的估值已经被减记,她也愿以低价再购入 X 的股份,以及此前 A16z 的马克.安德森在跟随伊隆投资了 Twitter 时笑称:“你的交易不需要再检查。”(类似的话,原话我记不清了)。


9,尽管目前围绕 X 的一切都很混乱,尽管 X 落后于 Facebook 与 Instagram 等拥有数十亿用户的平台,但是 X 在全球有着非常稳定的定期登录的忠实受众。

请见下图。这是扎克伯格刚刚推出的 Threads 与 X 的全球日活用户参与度比较图(安卓版)。数据来源为 SimilarWeb,参与度指的是:打开和/或使用该应用的人数。紫色为 Threads,蓝色为 X:

这个数据说明:过去两周里,Threads 的全球日活参与度(安卓版)自 7 月 7 日(即正式推出两天后)的峰值以来已经下降了约 75%,为 1280 万。

但 X 的安卓版全球日活参与度超过了 1 亿人(这还是在 X 被马斯克百般折腾、惹怒了美国大众之后),也就是说,加上 iOS 的全球日活用户之后 X 的全球日活参与度会更高,因为 Similarweb 的数据目前仅衡量了安卓的参与度,但在这种规模下,其数据科学家表示,安卓与 iOS 的趋势往往不会有显著差异。


相关链接:如何正确地给早期生成式 AI 公司估值?


说明:我平时主要在知识星球写美国科技界的内容,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