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数字化转型离不开这家公司:云扩科技

(一)

去年4月,全球RPA标杆巨头UiPath上市。就在UiPath成功登陆纽交所之后的第8个月,中国RPA领域的创新领军者——云扩科技,将办公室搬到了上海徐汇万科中心。

“实在是中国市场需求增长太快,我们员工的数量也大幅增长,原来的办公室已经坐不下了。”2021年12月15日,云扩科技乔迁大喜之日,云扩科技的CEO刘春刚告诉我说。

10个月前,云扩科技完成了由Flaming Capital领投的B+轮融资。此前,云扩科技已经获得红杉资本、金沙江创投、眀势资本、深创投等超过4500万美金的投资。而此次B+融资,云扩将主要把资金用于“RPA+AI+LCAP”超自动化平台的商业化推进上。

云扩科技,创立于2017年,其创始团队基因根植于微软,创始人兼CEO刘春刚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任微软云计算部门数据管理自动化产品的负责人,带领团队发布了xplat自动化管理工具,被全球数十万Azure客户所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创投圈,RPA实际上是一个热闹了好几年的赛道。而去年4月随着UiPath上市,RPA也再次吸引了公众的目光。

不过,云扩科技值得关注,因为在2020年Gartner发布的《RPA市场竞争格局》中,Gartner列出了全球RPA市场里最具代表性的厂商,其中,云扩作为本土厂商首次进入国际视野。这个时候,距离云扩科技成立才三年时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相比本土ERP厂商和Gartner的关注清单,你就能够看出这种差距了。

其次,与美国的RPA巨头UiPath更多服务的是大客户不同,云扩科技实际上走的是另一种商业策略,即:这几年在硅谷悄然兴起的“产品驱动增长”策略。

也就是类似Dropbox以及Slack等新兴软件公司的打法,让客户们先免费使用,然后,需要增值服务再付费。这种策略不仅可以覆盖大客户,也可以覆盖中小客户。

那么,为什么云扩科技要选择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来大力推进它的“RPA+AI+LCAP”超自动化平台呢?这种选择背后,反映了RPA市场的什么变化?以及中美RPA市场的主要差异在哪里,中国的RPA厂商又有可能向海外输出产品和服务吗?

(二)

我们制造软件机器人,所以人们不必成为机器人。

这20个字,是整个RPA产业的精髓。所谓RPA即是指: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指的是:企业内部可以通过部署RPA软件机器人,来完成一系列重复性的、基于规则的单调任务,从而让人类员工可以专注于更有价值、更富创造性的活动。

比如说,证件票据的验证、纸质文件的录入、财务发票的录入和对账等等,类似单调乏味的重复性工作,假设企业全部雇人来做,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有出错率,员工也无法获得工作满意度。

如果我们放眼全球,RPA市场在2012年左右,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拐点。而RPA市场的演变,就像其他任何主要的技术趋势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也包括了阶段性的突破。

根据刘春刚的介绍,主要是“需求侧”与“供应侧”的变化,共同促成了现在RPA的火爆。

首先,在需求侧上: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余波中,伴随着像ERP这样的传统技术走向成熟,企业需要找新的降低成本的驱动力。而2020年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爆发的疫情,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这种需求。

其次,企业尤其是传统企业意识到,必须找到不受科技公司干扰(绑架)的方式,而RPA被认为是一种更简单、更划算的数字化方式。包括像银行、汽车、制药以及全球物流等一系列大的传统行业,都已经开始部署RPA工具。

当然,人口结构也是一大主因。

“中国一线城市的劳动成本上涨,每年都超过了15%以上,全球就更加如此了。”刘春刚指出:全球人力成本上涨,以及可用劳动力的下滑,都使各行各业的公司开始关注内部个人的效率提升,从而开始关注RPA技术。

而从员工工作满意度讲,实际上随着千禧一代人群进入职场,他们想要的,也是更加富有创造性和吸引力的工作。

第二,是供给端的变化。

“在企业服务领域,实际上很难有什么10年前大家从没听说过,但10年后突然冒出来的革命性技术,大部分都是软件技术和算法的更新迭代。而RPA背后的人工智能算法,以及UI automation界面的自动化技术也如此。”刘春刚指出。

“但这几年,以云扩为代表的RPA厂商们,把这些传统软件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封装成为了很好的产品,实现了让RPA技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为企业节省成本。”刘春刚说。

根据Gartner的数据:2020年,RPA的平均价格被预计下降了10%-15%。而在2021年和2022年,每一年预计都将再下降5%-10%。

所有这些趋势,都使企业在采用RPA时,投资回报(ROI)可以得到几倍的提升。而这也就进一步深化了RPA技术的下沉。

以云扩科技的重要客户之一国药集团为例。按照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运营与信息分管副总刘璺的说法:“云扩的RPA,使国药集团的业务在每个相关流程的平均成本,节省了超过50%以上。”

根据Gartner的预测:到2022年,全球90%的大公司,都将以某种形式采用RPA产品。

而实际上,RPA是所有软件行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根据Gartner数据:2021年全年,全球RPA软件的收入将达到近20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19.5%。同时预测到2024年,尽管有疫情带来的经济压力,但RPA市场仍将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三)

需要注意的是:云扩科技也是第一家将 RPA+AI+LCAP 打造成为一体化智能自动化平台的厂商。

所谓“RPA+AI+LCAP”即是指:RPA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低代码开发应用平台的融合。那么,为什么云扩科技要选择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来大力推进这样一个超自动化平台呢?

“因为中国市场的客户已经到了这个阶段。”刘春刚告诉我说。

过去,大量的客户只是采用RPA解决一些重复性场景,比如把发票录入到SAP系统里。但这些场景,并不触及企业真正核心的业务场景。“而现在,我们看到大量客户在进行了第一波RPA的尝试之后,已经愿意把RPA技术应用到真正核心的业务场景中。”刘春刚说。

换句话说:过去,传统RPA能够做的是流程的连接,也就是流程的自动化,更多解决的是企业内部的一些“片段”。

但现在云扩的超自动化平台,不仅能解决这些问题,还能让客户基于云扩的产品,进行有效的机器人协同管理,例如机器人在执行过程中的状态,都可以通过云扩控制台监测。此外,员工还可以利用全栈式低代码应用平台云扩ViCode,自主开发出应用界面以获取机器人运营的效果。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云扩有一个北京的客户,应用RPA技术做舆情监测,所有机器人都直接跑在云端。

而因为舆情监测需要监测非常多媒体,这就要求每天有多个机器人在不同渠道获取相关信息,之后,再进行存证、分析以及展示。也就是说:每天都要有多个机器人在做“协同工作”。

与此同时,这些机器人不是给一个人使用,而是给整个部门使用,而这就涉及到了公司内部各部门间的“协同”,以及全信息的权限管理等等,非常的复杂。

但是这些,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业务,而云扩的超自动化平台,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根据去年11月全球知名分析机构Forrester发布的《中国低代码平台发展报告》,因为云扩的RPA+LCAP解决方案,以及客户的高度认可,云扩科技成为了少数入选Forrester的领先RPA厂商。

Forrester在这份报告中指出:

“云扩ViCode结合强大的云原生与RPA+AI技术,能够帮助员工摆脱复杂的代码编程,通过拖拽可视化组件,轻松完成业务功能搭建与迭代,快速满足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

而这也正是云扩科技的核心理念。

“我们之所以强调低代码,是希望能够降低RPA机器人的使用成本和学习门槛。因为云扩的产品理念就是简单、智能,让RPA人人可用。”刘春刚指出:“让每一个客户都能够轻松使用,是云扩RPA+低代码所形成的超自动化平台未来的最大产品特色,也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而从企业数字化的转型来看,这也符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两条经典路径。

其一是自上而下的统筹建设,指公司通过CEO、董事会,将金字塔顶端的ERP等系统,在企业内部落地推行,整个建设工程庞大。而另外一种,就是持续不断地改进和优化。

“后者正是‘RPA+AI+LCAP‘超自动化平台的机会,因为超自动化就是指在不改变企业现有IT基础设施的同时,整合功能和数据孤岛,以增强业务流程。”刘春刚说。

云扩科技创始人兼CEO刘春刚

(四)

有意思的是:云扩科技的海外探索,也引起了我的注意。

根据刘春刚的介绍:2019年,云扩科技在日本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分公司。而这是国内所有RPA厂商里真正在海外建立子公司的第一家。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RPA赛道上海外市场与中国市场的差异。

“首先,包括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人工普遍都贵,人们不愿意做重复性的事情,甚至某些地区,还有劳动力人口很少的问题(如日本)。而这就导致:海外企业为自动化服务付费的意愿,要比中国市场高很多。

第二,海外公司的信息化建设要更早。这就决定了:海外公司的内部流程会更规范,也就更适应RPA 流程自动化技术,因此海外企业的RPA需求空间也会很大。”刘春刚指出。

这些,都是海外市场对中国RPA厂商的吸引力。甚至具体到价格差,相比于C端消费者的付费能力,如果说,海外C端消费者的付费能力,可能与中国一线城市相差不会太多,那么在企业级服务领域,这个价格差简直就太大了。

“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海外市场比中国市场要培优很多,一旦有任何中国企业级服务公司找到出海路径,将对整个中国企业级服务公司的出海有很大帮助,而这也是我们在2019年就启动探索的原因。”刘春刚告诉我说。

不过,企业级服务公司要出海,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因为比如说,消费级产品是一个绝对的标品,主要由C端采购,但企业级软件的出海,企业决策会相对复杂。

“实际上很难说ToB出海更容易还是更难,但企业采购的核心原因和C端消费者采购的原因肯定是不同的,这就需要中国企业去积极探索。”刘春刚说。

此外,中国企业还需要去克服一个难题。

“因为在过去的10-20年里,企业级服务的购买是反过来的,是海外在向中国输出高科技产品,如微软、甲骨文、SAP等等这些公司。但现在,如果要他们把思维逐步转化为:中国企业也会做、甚至是能够做出比海外更好的高科技产品来让他们去使用,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刘春刚告诉我说。

不过,与中国消费级公司存在着出海优势一样,中国的企业级服务出海也存在着机遇。

“因为就优势而言,中国的研发成本要比海外低很多,而这个优势,就会驱动中国的企业级服务往海外走,因为中国软件技术人才的储备,包括庞大的AI人才的储备,都是中国未来可以向海外输出的能力之一。”刘春刚指出。


说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微信公号写的东西和我在知识星球写的不太一样,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红杉资本被预测:将与红杉中国分道扬镳,美国投资者正在撤离中国市场

我在去年8月看到“中国独角兽公司数量急剧下降”的数据,但是我担心:这是全球数据机构数据收集不及时的结果。

直到我看到下面两个信息,我觉得我还是应该给大家写一下整体宏观方面的情况。

请注意,以下三件事或者数据都具有相关性。如下:

  • 红杉资本被预测:将和红杉中国彻底分道扬镳;
  • 去年也就是2021年,投向中国市场的美元基金,从美国LP那里募集到的资本额度,整体下降了65%。
  • 中国独角兽公司的数量急剧下降。

这也就意味着:美国投资者正在撤离中国市场。

也意味着:今年中国市场上的一些美元基金,可能会面临更多挑战,尤其是如果想筹集更大规模的资金池的话,可能会被海外LP们反复询问到有关监管风险的问题。

以下是关于上面几个数据点的详细解析。


(一)

先来看第一件事。根据美国付费阅读媒体The Information的预测:

红杉资本可能会在今年结束与红杉中国长达16年的合作关系。

投资界的朋友都知道:由于沈南鹏的原因,沈南鹏实际上是帮助红杉中国获得了非同寻常的自主权,红杉中国可以作为“红杉”品牌下的独立法人运营,并做出自己的投资选择。

红杉的美国LP们从参与红杉的全球基金中获益。这些全球基金与沈南鹏团队一起,投资了中国市场上的一些公司,或是直接参与红杉中国的基金。

让我们来简短回顾一下红杉中国的历史:

2005年,红杉在北京建立中国前哨基地,掌舵者为沈南鹏。之后的近20年时间里,根据PitchBook的数据:沈南鹏为红杉中国的十几个基金筹集了超过100亿美元,红杉中国管理着约400亿美元的资产。

而红杉中国与红杉资本的关系,也在中国科技繁荣期内蓬勃发展。沈南鹏投了一系列的明星公司,包括拼多多、美团等,这使沈南鹏连续3年位居福布斯“The Forbes Midas list”的榜单榜首,并提升了红杉资本的整体回报。

而这些成功,也使沈南鹏有望成为接替红杉资本全球管理合伙人道格.利昂的可能性人选。

也就是说:沈南鹏原本是有可能接替道格.利昂,从而成为红杉全球管理合伙人的。但是,

……

本文剩余内容的主要摘要如下:

1,为什么预测红杉资本会与红杉中国彻底分道扬镳?
2,投资中国科技创业公司的美元基金,在去年募资的总金额大幅减少。与此同时,新成立的美元基金数量也大幅减少。这种缩减将如何影响今年中国市场上的创业风貌?VC们可用于支出的资金量会减少吗?中国创业公司可用于发展业务的资金量会减少吗?今年中国创业公司的估值会因此得到抑制吗?
3,过去两年里,中美两个国家在新技术独角兽公司方面的差异显著。中国新增独角兽公司数量的下降是惊人的。这种具体的下降情况如何?


说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微信公号写的东西和我在知识星球写的不太一样,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对冲基金继续冲击创投界:创业公司转而向华尔街寻求早期风险投资

先来回答一下几位朋友针对上一篇文章(详见《个人VC崛起:一个人就管理6.2亿美金》)的提问。

第一个疑问是:“我猜这些独立风险资本家的资金来源就是华尔街”;第二个是:“全都自己干,怎么做DD呢,这样会不会失败率更高?”

如下:

1,这些资金来源不是华尔街,而是来自于传统VC的LP们。所以,这是风险投资行业内部自身发生的变化,其核心原因是:LP想要追逐更好的投资回报。

而吸引LP的是:独立风险投资家的业绩记录(我在文章中列举过这些独立风险投资家在过去10多年以个人投资者名义投资的一系列公司)。

与此同时,LP押注:创始人更愿意从人脉广泛的个人那里拿钱(真正创过业、签过投资协议的创业者,感同身受一下,你是更想从个人那里拿钱,还是从机构那里拿钱?)


2,先纠正一下:投资更注重的不是失败率,而是成功投资案例的收益倍数。

同时,个人VC这个人群实际上很小,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作为一个“Solo Capitalist”从LP那里拿到钱的。风险投资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其顶层首先是:认知差。我在文章中列举的Elad Gil,他首先是一位思想家。

但有一点是对的,那就是:作为对冲基金冲击西海岸硅谷式风险投资模式的一个结果,美国一、二级市场的融合,正在进一步下沉。

具体表现为:今年开始,硅谷的一些创业者,在寻找早期风险投资时,不再去沙丘路找VC,而是反过来,去东海岸寻求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帮忙。

这些金融机构包括:像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这样的大投资银行,也包括像William Blair这样的一些规模较小的投资银行。

这是很奇怪的,因为在以前,一般创业公司只会在两种情况下去寻求投资银行的帮助,一种是:当公司要上市的时候;第二种是:当公司要把自己卖掉的时候,也就是委托投资银行寻找买家。

而造成这种变化背后的核心原因就是:

……

本文剩余内容需要大家到我的知识星球阅读,剩余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1,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2,关于这种交易的一般交易方式。

3,关于驱动力:创业公司为什么要这样做?投资银行又为什么要这样做?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美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又一变化:个人VC崛起,一个人就管理6.2亿美金

除了红杉巨变、A16z变得越来越大之外,美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另一个趋势是:变得越来越小。  

而其极端表现形式就是:独立风险投资家的崛起。 

独立风险投资家,又称作为是“个人VC”,英文名叫“Solo Capitalist”或是“Solo VC”。  

这一概念在去年被提出,主要包含以下5个基本特征:

1,是基金的唯一GP; 

2,是投资团队的唯一成员; 

3,将个人品牌,等同于基金品牌; 

4,基金规模一般都在5000万美金以上,并能够在单次融资轮中投资500万美元以上。(ps:两者都超过以前硅谷的超级天使)。 

5,与传统VC机构竞争,且争夺的是“领投权”,且争夺创业公司所有阶段的融资,包括种子轮、A 轮以及晚期融资轮。  


需要注意的是:

个人投资者,一直是硅谷风投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硅谷的天使文化很发达,但以前,通常他们只做早期交易,且开出的支票都很小。

第二,所谓的“领投”权。一般来说,领投的VC会设定投资条款,然后,跟投的VC以等量金额加入。

但近期来,美国的一些投资(其实也包括欧洲),像A轮甚至是D轮这样的晚期投资,有一些交易领投的是低调的独立风险投资家,然后,传奇投资者如红杉资本、A16z等跟投。

第三,“Solo capitalist”的基本特征之一是:5000万美金以上的基金。

但发展到今年,实际上我看到这些独立风险资本家融的基金,总额都在一个亿美金以上。

一句话总结就是:独立风险资本家,是所有VC机构的竞争对手,且他们投资的风格与对冲基金类似:1,速度极快;2,给的估值更高;3,要的股份更少。

而这些人,可能会有1-2个助理,但是,坚决不找合伙人。 


(一) 

这样一个投资趋势,也就催生了美国一些史无前例的投资事件的发生。

本文剩余内容的主要摘要如下:

1,这些史无前例的投资事件是指?
2,独立风险资本家究竟有哪些优势?为什么坚决不找合伙人?
3,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独立风险资本家所投资项目的估值,突然间飙升至数十亿美元,实际上他们是没有足够资金量,来维持他们在这些公司中的股份的。也就是说:如果要参与到规模很大的晚期融资中,他们通常会用到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而这种工具,也是目前美国很热的投资方式。这种特殊的投资方式是什么?
4,独立风险投资家已被证明能吸引到LP,并能募集到更多资本。这个人群的崛起最终将如何影响VC行业?10年后,谁会赢?谁会输?

编注:此文为星球会员专享文章,会员可以通过我的知识星球阅读全文,不用再付费阅读。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您可以看到我每周 2 篇关于美国科技界的深度报道和分析。

以下是近期有关美国风险投资行业变化的系列文章:

全球VC“内卷”得有多厉害?早期风险投资机构如何应对?

红杉刚刚炸掉了整个美国VC模式

干得好,红杉,游戏开始了:红杉资本炸毁VC基金结构获得的5个新优势

“我们熟悉的‘风险投资‘即将终结”

美国VC的又一大变化:纷纷成立加密货币基金

A16z 被预测将在明年准备上市,其影响将超过红杉巨变?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硅谷教父Paul Graham的新文章:超越了“聪明”的厉害东西

我很喜欢的一篇文章,来自于硅谷教父保罗.格雷厄姆。以下是我的翻译简写,祝大家周末愉快。


Beyond Smart

如果你问爱因斯坦有什么特别之处,大多数人会回答说:爱因斯坦真的很聪明。  

即便是试图给出一个更复杂答案的人,首先想到的可能也是这一点。直到几年前,我自己给出的答案也一样。但这并不是爱因斯坦的特别之处。  

爱因斯坦的特别之处是:他有“重要”的“新的”思想。  

一个人非常聪明,是他/她拥有新想法的必要前提。但聪明和拥有新思想,本质上是不完全相同的。  

这两者有很大的差距。任何花过时间在大学和研究实验室呆过的人都知道这种差距有多大:有很多真正聪明的人,并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

我从小就认为:聪明是最值得期待的事。你也许也一样,但我敢打赌:这不是你真正想要的东西。  

想象一下:你必须在非常聪明但是没有新发现,以及和不太聪明但正在发现大量的新想法之间做选择,你会选择哪个?你肯定会选后者。  

我也是。尽管这个选择让我感到不舒服,但当你看到它们如此明确地排列在一起时,哪个更好一目了然。  

我之所以会感到不舒服的原因是:聪明,仍然在感觉上让人们觉得很重要,即便我在理智上知道它不是。而童年的环境,是培养这种错觉的完美风暴。  

智力比新想法的价值,更容易被衡量,而且,你经常性地被它所评判。与此同时,即便是最终会发现新事物的孩子们,也不能经常性地“发现”新想法。对于有这种倾向的孩子来说,智力是城里唯一的游戏。  

还有一些更微妙的原因,它们会一直持续到成年之后。  

智力让人们在对话中取胜,从而成为支配等级地位的基础。再加上,拥有新想法这件事,在历史上其实是相当新鲜的一件事,直到现在,也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所以社会还没有“吸收”这样一个事实,即:拥有新想法,才是真正的目的,而智力,只是达到这个目的的一种手段。  

为什么这么多的聪明人都不能够发现新东西?  

显然,智力不是拥有新想法的唯一因素,那么其他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吗?  

他们说:智力的问题,在于它大部分是天生的。我不打算对此进行讨论,因为我更关心的是产生新思想的其他成分,而且很明显,这些成分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我关心这些是因为:这意味着,真相与我小时候得到的那些故事,有着令人兴奋的不同。  

如果说智力是最重要的,且大部分是天生的,那么作为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你能做的最好事情,就是去弄清你有哪种工作上的”天赋”,这样你与生俱来的智力,至少可以得到最好的利用,然后,尽可能努力地去做。  

而如果智力,实际上只是最重要的几个因素之一,且其中许多因素不是天生的,那么事情就变得更加的有趣了。这意味着:你对自己的发展有更多的控制权,但就因此,你将如何安排你的生活,这个问题也将变得更加复杂。  

那么,拥有新想法的其他成分到底是什么呢?  

我不打算尝试在此提供一份完整的目录。因为这也是我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提问我自己,我想我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回答。但最近,我写了一篇关于这些答案中最重要的一个品质,那就是: 

对特定主题的强烈的兴趣。而这一点,绝对是可以培养的。  

为了获得新想法,你还需要的另一个品质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不想说独立思考与智力有什么不同,因为我不愿称没有独立思想的人为聪明人,但尽管智力主要是与生俱来的,而独立思考这个品质,某种程度上似乎仍然是可以培养的。  

此外,还有一些一般性的技巧。

比如说,你在自己的项目上工作,以及,克服你在早期工作中面临的障碍。这些,都可以学习。其中一些,你可以通过社会来学习。还有一些,则用于产生特定类型的新想法的技术集合,例如:创业想法和论文题目。  

当然,在发现新想法方面,也有很多相当平凡的成分,比如努力工作;有足够的睡眠;避免某些类型的压力;有合适的同事,以及找到技巧来做你想做的事,即便这不是你应该做的工作。  

任何阻碍人们完成出色工作的事物,都有一个相反的方向,可以帮他们达到目标。而这类成分,并不像乍看起来那么的乏味。例如, 

拥有新想法通常和年轻人有关。但这也许不是因为年轻人本身产生了新想法,而是年轻人所带来的那些特定的特质,例如:他们身体健康、缺乏责任感。对此进行调查,可能会产生一些有助于任何年龄段的人获得更好想法的策略。  

当然,拥有新想法的最令人惊讶的因素之一,是写作能力。 

有一类新想法,你最好就是通过写文章和写书来发现。  

为什么是必须通过“写”来发现呢?因为你实际上不是先想到了这些想法,然后,你把它们写下来。实际上,有一种特定类型的思考,是通过“写作”这个过程,来完成的。

写作,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如果你笨拙于写作,或者你根本就不享受于写东西,当你试图做这种类型的思考时,这些习惯就会妨碍你。

这篇文章就是这样一个奇怪的例子。它一开始,是一篇有关于写作能力的文章。但当我谈到智力与拥有新想法之间的区别时,我突然发现:这似乎是一个更重要的命题,以至于我把原来想写的文章翻了个底朝天,把这个题目和我原来的题目,作为了我在这篇文章中叙述的一个点。

就像在其他许多领域一样,一旦你有了大量的实践,这种程度的“再创作”,就更容易思考到了。

我预测:智力和拥有新思想之间的差距,将会变成为一个有趣的地方。

如果我们仅仅把这种差距,看作为是:对未实现的潜力的衡量,那么它就会成为一种我们试图匆匆穿过的荒地,而我们却视而不见。但是如果,我们是把这个问题翻过来,开始探究它所暗示的新思想中所必须存在的其他成分,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差距中,挖掘出关于这种发现的更多的发现。 


End. 

A16z 被预测将在明年准备上市,其影响将超过红杉巨变?

除了红杉巨变之外(详见《红杉资本炸毁VC基金结构获得的5个新优势》),美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另一种“变体”就是:变得越来越大。 

几年前,A16z曾抛出过一个预测,认为未来的VC市场将分裂为两大类:

 一类是,具有巨大规模的VC机构;另一类是,专业的小规模VC。而中间地带,将被摧毁。 
此后,曾受大型金融机构“摩根大通”启发和激励的A16z,就在“变大”的路上一路狂奔,以至于硅谷的VC们流传着一个笑话:最终,他们所有人都会成为A16z的合伙人。

根据我查阅的A16z官网:截至昨晚,A16z的投资团队已经达到了74人。

(其中不到25名是GP,其他是初级投资人员),   

而据美媒在今年10月的报道:截止10月,A16z的投资团队是70人,比四年前增长了约170%,几乎是红杉资本、General Catalyst、Accel,以及光速创投等美国顶级VC招聘速度的4倍多。4年前,这几家机构的投资人员数量相当。

实际上,不仅是投资团队的快速增长,根据美媒的报道:截至10月,过去一年里,A16z的整体员工人数激增了56%,达到了285人。

而昨晚我查看A16z官网,这285人,又已经增长到了309人。


(一)

当然,A16z的招聘速度,与它资金管理规模的增长是一致的。

过去三年里,A16z总共募集了约125亿美元,几乎超过美国所有传统VC。

这就是为什么当红杉发生巨变时,Slow Ventures的合伙人Sam Lessin这样写道(详见《红杉资本炸毁VC基金结构获得的5个新优势》): 

“在这方面,红杉的举动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在可部署资本的基础上,与A16z等其他风投机构相比,红杉是一条小鱼。但通过挥舞其管理的全部资产,一夜之间,红杉资本成为了湾区最大的传统风险投资机构。”

按目前A16z管理的总额计,它实际上已经几乎与世界上最大的一些私人科技投资者——如Insight Partners、老虎环球以及Coatue相当。 

 其中,老虎环球和Coatue是对冲基金(详见《“我们熟悉的风险投资已经终结”》)。 

 而Insight Partners,则是一个PE。近段时间因为受到A16z和老虎环球的启发,策略开始改变,开始更积极地向早期投资进攻。

整体上这一年,美国VC行业的变化很大,基本上都在讨论:你必须变得非常非常大,或者你必须非常小。


(二)

推荐大家阅读一篇预测A16z将会在明年准备上市的文章。以下是我的翻译简写: 


《为什么A16z可能将会上市》

从历史上看,风险投资机构的规模太小,无法上市。但这可能很快就会改变。  

在目前风险投资行业的巨大动荡中,最大的VC机构,开始在规模和结构上,看起来更像是上市公司。其中,A16z脱颖而出。我预测,它最早会在明年准备上市。  

A16z的公开上市,其影响将远远超出红杉的变化,可能会为数十亿美元的公共投资者基金打开大门。  

这似乎也更符合A16z两位联合创始人本.霍洛维茨以及马克.安德森的想法。十多年前,他们创立了A16z,并以好莱坞人才经纪公司为蓝本,这震动了发展缓慢的风投界。然后,他们在2019年对机构结构进行改造,成为注册投资顾问,以便可以更多地投资加密货币等资产。

……

本文剩余内容需要大家到我的知识星球阅读,剩余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1,为什么说A16z将可能会上市?

2,作为美国风投界的后起之秀,A16z的发展策略是什么?

3,截至目前A16z的投资业绩情况。

4,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私人市场都在膨胀。通过上市,A16z将获得哪些好处。


说明:我平时主要在知识星球写美国科技界的内容,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用户请用这个二维码:

美股与比特币的“相关性”正在上升

前提:鉴于后台北美用户偏多,所以写这篇文章。同时本篇内容不涉及也不鼓励虚拟币交易,只是客观分析加密行业在美国金融科技领域的发展,是以特别说明。

加密货币在2010年代初被引入市场,它的特点是:和其他资产的相关性低,因此,通常被认为在对冲股票等资产类别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比特币都表现得像是一种避险资产:当股市下跌,它就上涨。这也符合长期流行的一个观点,即:比特币是一种“数字黄金”。

但事情正在起变化。

实际上是:比特币与美股的相关性正在上升。

根据彭博社最新发表的一篇文章:

本文剩余内容的主要摘要如下:

1,目前比特币与标普500指数的100天相关系数情况。
2,出于美股与比特币的相关性,为什么说比特币不是一个好的市场对冲工具。
3,和大家介绍一篇11月初刚出炉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也指出:比特币不是一些投资者希望它成为的那种股票对冲工具。原因以及结论。
4,不过虽然比特币不是对冲工具,但它仍然可以成为投资者的工具,只是需要知道如何使用它。原因以及结论。

 
编注:此文为星球会员专享文章,会员可以通过我的知识星球阅读全文,不用再付费阅读。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您可以看到我每周 2 篇关于美国科技界的深度报道和分析。

以下是我最近几期的星球会员内容:

哈哈笑死,鼻子过滤器来了,空气污染的答案可以放在我们的鼻子里?
美国风险投资行业的又一大变化:纷纷成立加密货币基金
原来统统都想错了?元宇宙的第一炮,将在“办公场景”里先打响?
突然之间,Zoom变成了江南春的分众传媒
干得好,红杉,游戏开始了:红杉资本炸毁VC基金结构获得的5个新优势
“我们熟悉的‘风险投资‘即将终结”
为何一个冥想类应用Calm能值20亿美金?
24个月融了5轮共超过10亿美金,虚拟活动平台Hopin为何爆炸性增长?
全球VC“内卷”得有多厉害?早期风险投资机构如何应对?
Coinbase基本面分析:又一个亚马逊横空崛起,美国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远不止是一个交易平台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哈哈笑死,鼻子保护器来了,空气污染的答案可以放在我们的鼻子里?

先和后台的朋友们说三遍:我目前在中国,我在中国,我在中国!

前天我给欧洲的一家创业公司写了一封邮件,我说我只有一个问题:请问你们的产品能够运到中国吗?

对方很快给我做了回复:

“Yes we do! Just select international shipping in the check out 😊”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两个月里,我可能会以这个样子走在大街上:

如果我再给家人和朋友们也买一个,那么就会变成这样:

这究竟是啥东西?

简单讲:这是一个鼻内空气过滤器,旨在减少每天我们吸入肺部的污染物和颗粒物。

这是一个欧洲项目,在去年7月的时候拿到了种子轮前轮4.3万英镑。虽然它不在我追踪的#美国顶级VC交易流里,但基于以下几个原因,我觉得还是很值得关注:

第一,我相信我们的地球,一定会越来越脏。无数科幻片和这一次的疫情,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第二,作为人类,我相信我们身上的设备一定会越来越多。

这里,可能会有两条线索:一条是,设备用以作为我们与互联网交互的方式。另外一条是,设备用来作为我们隔离地球上细菌的方式。

而鼻子,作为我们身体与环境交互的最重要通道,它当然值得被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鼻内空气过滤器和口罩是不一样的。

戴口罩,本质上是为了保护他人,以避免把自己产生的细菌和病毒,传播到空气里。而鼻内空气过滤器,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大家想一想你们身边可怕的二手烟。

第三,我发现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买它,因为我有鼻炎。那么既然我感兴趣,我相信后台一定也有其他读者感兴趣。

换句话说:我怀疑,未来某种类似的设备,可能会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就像现在每天我出门,我要拿起手机、带上口罩(在硅谷的时候,还要拿起墨镜,因为要保护眼睛),未来,作为保护我们肺部的一种解决方案,也许我们也会像拿起手机、墨镜或者还有钥匙一样,每天出门之前先拿起鼻内空气过滤器。

但重点是:它不能太丑,它还需要有点儿时尚。就像苹果的无线耳机,它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我们耳朵的一部分。


(一)

让我们先来看一些数据: 

根据环境保护署 (EPA) 的空气质量指数报告,六种最常见的空气污染物是: 

1,氮氧化物(NOX);2,颗粒物(PM);3,二氧化硫(SO2);4,臭氧(O3);5,一氧化碳(CO);6,铅(PB)。

 而时至今日,似乎没有比呼吸系统疾病更加致命且呈上升趋势的疾病了。

根据我手上的数据:全世界每9人中,就有1人的死亡与空气污染有关。空气污染,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影响我们的健康: 

1,呼吸系统

2,心血管系统

3,神经系统

4,骨骼

5,生殖系统

6,消化系统

7,肌肉系统

8,皮肤、头发和眼睛 

其中关于呼吸系统:14% 的肺癌死亡,归因于空气污染,仅次于吸烟。 

污染物是导致我们呼吸道疾病的主因,暴露于高浓度的空气污染会导致严重的肺损伤。

微粒和有毒气体积聚在我们的气道中,会导致鼻塞、鼻窦炎和喉咙刺激。 

然后,这些微粒和有毒气体会到达肺部,损坏肺膜并引起气道炎症,这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支气管炎、过敏和肺癌有关。

在1990年至2017年间,空气污染与40%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例有关,与35.6%的肺部感染有关,与25.8%的肺癌有关。 

另外,对于心脏: 

来自英国污染最严重地区的统计数据:每年有多达3.6万的人死于空气污染。CO、NOx和PM2.5颗粒会损坏血管内壁,导致它们变硬和变窄。这反过来,又会限制血液流动并增加血压和凝血风险。 

而进一步的数据表明:血液中的污染物会导致心律失常、心脏骤停以及心力衰竭。在英国被认为是“高污染日”的日子里,心脏病发作的次数,平均比污染水平较低的日子多124 次。 

当然,空气污染也会损害大脑:超细粒子(UFP或PM0.1)通过鼻子内的神经末梢进入我们的大脑,可以导致认知异常、神经死亡、痴呆和脑癌。 

根据我手上的数据:暴露于PM2.5和NO2可以使我们患痴呆症的风险分别增加10%和30%。与空气污染有关的中风,占到了痴呆症病例的50%。

如果你肠胃不好,也可能与空气污染有关。

细小颗粒和煤烟会对你的消化系统造成长期损害。当您血液中的PM2.5颗粒到达肠道时,它们会杀死有益细菌并刺穿你的胃壁保护层。这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阑尾炎、肠病、胃癌和前列腺癌有关。

此外,空气污染还会影响生育能力,导致健康卵子较少,并改变精子结构,减少精子的数量。空气污染还会导致皮肤癌、脱发,以及失明。等等。


(二)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家创业公司。

它的产品适配于各种鼻子,可以根据鼻子的形状和大小,进行调节。

如果你的鼻子属于中等或大号,你可以买大号产品,如果你的鼻子不算大,则可以购买小号。甚至如果你的鼻子很长,它也可以伸展以适应你的鼻子。 

它的轻型磁性附件系统已经获得专利。此外,它的外壳内有一块隐藏的磁铁,可以连接到鼻扩张器。

它也防水、耐汗,以及耐妆(女性注意看)。它还完全支持运动时佩戴。 

小号带过滤器的产品重量为11克,大号则重15克。 

我订购的是一个小号。 我帮大家算了一下价格,请注意看:

……

本文剩余内容需要大家到我的知识星球阅读,剩余内容包括以下内容:

1,这个创业公司的名字、产品售价情况,以及技术实现方式;

2,也许你觉得它在视觉上还是有点太具攻击性,那么全球还有哪些创业公司也在做类似产品?(比如底下这两个,第一个特别好笑^-^)

3,疫情之后,风险投资者对这一类预防疾病的可穿戴设备怎么看,到达消费者使用拐点了吗?

产品 2(见上) 以及产品 3(见下)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硅谷教父Paul Graham谈投资面试:识人的艺术

周末来看一篇硅谷教父保罗.格雷厄姆谈YC面试秘密的文章,希望对后台的创业者和投资者有帮助。本文节选自格雷厄姆的博客<Billionaires Build>,以下是我的翻译简写。


节选自<Billionaires Build> 

多年来关于如何搞定YC的面试,已有太多无稽之谈,我一直想给创始人们写点真相。  


(一)YC是谁?YC是专业的猜测者

YC在寻找的,最重要一点就是: 

了解一部分用户群体,并能做出这部分用户想要的东西的创始人。 

这一点非常重要,以至于都成了YC的座右铭:“做出人们想要的东西”。

某种程度上,大公司可以把不合适的产品强加给不情愿的用户,但创业公司没有这个能力。创业公司必须为自己的晚餐而吆喝,制造出真正让用户满意的东西。否则,创业公司将无法起步。  

这也是让事情变难的地方。  

在市场经济中,人们很难做出用户想要、但市场上却没有的东西。这也是市场经济的伟大之处:其他人如果知道又能满足,他们就会去做,也就没你什么事了。  

这也就意味着:在YC面试时,你必须讲的是一些新东西:  

要么,是新需求;要么,是能满足需求的新方法。而且不仅要新,还要有“不确定性”。因为如果确定性存在且你能够满足,这就会反映在你公司大量且快速增长的收入上,你也就不会再寻求种子资金。  

因此,YC合伙人就必须猜测:1)你是否发现了真正的需求?2)你是否能满足这种需求?  

这就是YC,至少在这一部分工作中,YC是:专业的猜测者。 


(二)YC如何猜测?

YC合伙人有1001种启发式方法来做这件事,我不会全告诉你,但我很乐意告诉你那些最重要的,因为这些是无法伪造的。  

而你“破解”的唯一方法,就是“做你作为创始人应该做的事”。  

通常情况下,YC合伙人首先要弄清的是:你做的东西,是否会成为很多人想要的东西。  

它不一定是现在很多人想要的,因为产品和市场都会发展,并相互影响。但最终,必须有一个大市场,这就是YC合伙人试图弄清的:是否有一条通往巨大市场的路?

有时,这显而易见。比如说,如果Boom能造出超音速飞机,那么国际航空公司将不得不买它。但通常,市场不会这么明显。

通常,通向巨大市场的道路是:发展一个小市场。这点很重要,我们称之为是——”幼虫市场”。  

完美例子是:1976年苹果成立时的市场。在1976年,没有多少人想要个人电脑。然后,越来越多人开始想要一台,直到现在地球上,每个10岁的孩子都想要一台(现在叫”手机”)。  

而匹配理想幼虫市场的组合,是一群 “生活在未来 “的创始人,他们有处于某种前沿变革的嗅觉,并正在创建自己想要的东西。多数超级成功的创业公司,都属于这种。  

苹果的联合创始人Steve Wozniak想要一台电脑;扎克伯格和他的大学朋友想要在线交流;谷歌的两位创始人Larry和Sergey想在网上找东西。所有这些创始人,都在创建他们和他们同龄人想要的东西,而他们,处于前沿变革中的这一事实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人想要这些东西。  

但一个幼虫市场,也可能是区域性的:你创建的东西,服务于一个地方,然后,再扩展到其他地方。  

早期市场的关键特征是:它“真实”存在。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点,但多数创业想法的最大缺陷,就是没有这一点。  

必须要有一些人想要你现在正在创建的东西,而且是非常迫切地想要,以至于他们愿意使用,不管你是一家他们从未听说过的小公司,还是产品有很多缺陷。不一定要有很多用户,但必须要有一些。  

因为只要有一些用户,你就有直接的方法来获得更多:打造他们想要的新功能,寻找更多像这些用户一样的人,让这些用户介绍你给他们的朋友,等等。 

因此,这就是YC合伙人在面试时几乎肯定会深挖的一点:你的第一批用户会是谁?你怎么知道他们想要这个?  

如果我必须根据一个问题来决定是否投资,那么这个问题就是:“你怎么知道人们想要这个?”   

最具说服力的回答是: “因为我们和我们的朋友想要”。  

如果这句话后面再加上一点,就是:你已经打造了一个原型,尽管非常粗糙,但你的朋友正在使用,而且正通过口碑传播。那就更好了。  

如果你能这样说,而且没有撒谎,YC的合伙人就会从默认的”No”,变为默认的”Yes”。也就是说,除非有别的不合格的缺陷,你被录取了。  

但这是一个很难达到的标准。Airbnb就从没达到这个标准。  

Airbnb实际上达到了第一部分,他们创造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没有传播开来。所以,如果你没有达到,也不要难过。因为如果Airbnb都没有达到,那就是这个标准太高了。  

在实践中,如果YC合伙人觉得你对用户需求有深刻的理解,他们就会感到满意。而Airbnbs确实有这个能力。他们能告诉我们所有关于激励房东和客人的因素。他们知道第一手的经验,因为他们自己是第一批房东。

我们在面试中完全不能问倒他们。尽管作为用户,我们对Airbnb的想法不感到兴奋,但我们知道这不能证明什么。  

有很多成功的初创企业,我们作为用户,也没感到兴奋。但我们能对自己说:”他们似乎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也许,他们发现了什么。它还没有增长,但也许他们可以在YC这里想出办法让它增长”。然后,Airbnb在加入YC大概三周的时候,做到了。  

在YC面试中,你能做的最好事情就是:向合伙人介绍你的用户。因此,如果你想为你的面试做准备,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去和你的用户交谈,找出他们到底在想什么,这也是你应该做的事。  

还有一件事听起来很奇怪,但确实如此,YC合伙人希望依靠创始人来告诉他们市场的情况。  

想想VC们如何判断一个想法的潜在市场。他们自己通常不是领域的专家,所以,他们把想法转给有经验的人,并征求他们意见。YC没有时间这样做,但如果YC的合伙人能够说服自己:  

创始人(a)知道自己在说什么;(b)没有说谎,   

那么YC的合伙人就不需要外部的领域专家。在评估创始人想法时,他们可以把创始人作为领域的专家。  

这就是为什么:YC的面试不是Pitch的原因。  

为了让尽可能多创始人有机会获得资金,我们将面试时间缩短到了10分钟。如果这是Pitch,这10分钟肯定不足以让合伙人通过你推销中展示的间接证据,弄清你是否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以及是否在撒谎。所以YC合伙人实际上会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深入了解你,而且,YC合伙人没有足够时间来按部就班地提问,他们实际上会“随机”地提问。  

关于如何在YC面试中取得成功,我听到最糟的建议是:你应该控场,确保传递你想传递的信息。换句话说,把面试变成为一场Pitch(此处,我想礼貌地骂句脏话)。  

当人们试图这样做时,是非常令人讨厌的。你问一个问题,他们不回答,而是说一些明显事前准备好的话术,然后,10分钟很快就没了。

除了现任或前任YC合伙人,没人可以给你准确的建议,告诉你在YC面试中应该怎么做。仅仅接受过面试的人,甚至是成功的人,都不知道这一点。但面试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取决于合伙人最想了解的内容。  

有时,这些问题是关于创始人的;其他时候,则是关于你的想法;而有些时候,则是关于你想法中某个狭窄的方面。  

创始人有时从面试中出来,会抱怨没有完全解释清楚自己的想法。确实如此,但实际上是,他们解释得够多了。 


(三)坦率回答,不要撒谎

既然YC的面试是由问题组成,那么做好面试的方法,就是好好回答问题。其中关键的一点是:坦率回答。  

因为YC合伙人并不期望你知道所有事。但如果你不知道答案,就不要试图用废话搪塞过去。  

就像大多数有经验的投资者一样,YC合伙人是专业的废话探测器,而你,只是一个业余的胡说八道者(但愿如此)。如果你试图跟他们扯淡而失败,他们甚至可能都不会告诉你:你失败了。  

所以与其试图向他们推销,不如坦诚相待。如果你不知道答案,你就说你不知道,并告诉他们,你将如何去找答案,或者告诉他们,一些相关问题的答案。  

例如,当你被问到“这中间会有什么问题?”时,你最糟糕的回答是: “没有”。  

这样的回答,不会让他们相信你的想法无懈可击,反而,他们会认为你是个傻瓜或者骗子。  

因为当YC合伙人问那些专业人士这个问题时,后者会尽可能聊到可能存在的问题的可怕细节。并且合伙人知道你的想法是有风险的,在这个阶段,一个好的赌注就是如此:小概率博巨大的结果。  

当合伙人问到你的竞争对手时,答案也如此。  

实际上竞争对手很少是杀死初创企业的原因。执行力差,才是。  

当然,你应该知道你的对手是谁,并坦率告诉合伙人,你相对的优势和劣势。因为YC合伙人知道,竞争对手不会杀死初创企业,所以他们不会和你过多纠缠这类问题。  

但如果你似乎没意识到自己有对手,或试图将他们构成的威胁降到最低,这就会对你不利。YC合伙人可能不确定你是无知还是撒谎,但实际上他们不需要确定。  

请记住:合伙人并不期望你的想法是完美的。这就是种子投资,在这个阶段,他们所期望的,只是有希望的假设。但他们确实希望你能够深思熟虑、诚实守信。  

因此,如果试图使你的想法看起来完美,导致你被认为是口若悬河或者无知愚蠢,那么你就为你不需要的东西,牺牲了你所需要的。 


(四)YC在创始人身上寻找的东西  

如果YC合伙人充分相信:你的想法中有一条通往大市场的道路,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会是:你能够找到它吗?  

这将取决于三点:1,创始人的一般素质;2,创始人在这个领域的具体专长;3,创始人之间的关系。 

创始人的决心如何?他们擅长创造东西吗?他们是否有足够韧性在有问题时继续前进?他们的友谊有多牢固?  

虽然Airbnb在想法部分,只做得还行,但他们在这部分做得非常好。

他们如何通过制作奥巴马和麦凯恩主题的早餐麦片来维持自己公司的故事,是我们决定投资他们的一个最重要因素。  

当然,Airbnbs的几个创始人自己没意识到,但他们认为的这个无关紧要的故事,实际上正是他们作为创始人素质的极好证明。这表明,他们足智多谋、意志坚定,并且能够合作。  

不过,实际上不仅仅是麦片故事显示了这一点,Airbnb创始人的整个面试,都表明他们的决心。他们这样做不是为了钱,也不是因为创业很酷。他们之所以在这家公司上如此努力工作,是因为这是他们的项目。他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新想法,而他们,就是不能让它消失。  

这听上去很平凡,但这就是最强大的动力,这不仅是在创业公司,也在大多数有野心的事业中:对你正在创建的东西,有真正的兴趣。  

这就是真正驱动亿万富翁的原因,或者至少是那些,通过创办公司成为亿万富翁的人的驱动力。公司,就是他们的项目。  

很少有人意识到关于亿万富翁们的一个真相,那就是:他们其实本可以更早地停止。  

他们本可以被收购,或是找人来经营,很多创始人都如此。而那些真正成为富翁的人,是那些继续工作的人。而让他们继续工作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钱。  

让他们继续工作的原因,与那些本可以停下、但却继续工作的人的原因一样:他们不想做别的事情。  

是这一点,才是那些通过创办公司成为亿万富翁的人的决定性品质。  

因此,这就是YC在创始人身上寻找的东西:真实性(Authenticity)。  

人们创办企业的动机,通常是一个混合体。通常是因为希望赚钱、希望看起来很“酷”、对某个问题有真正的兴趣,以及,不愿意为别人工作的混合。  

后面两个原因,其实比前两者更有动力。创始人想赚钱或是想显得很酷,多数人都如此。但如果创始人看起来只是为了赚钱,或者只是为了看起来很酷,他们不太可能获得大规模的成功。  

那些为钱创业的创始人,会接受第一个足够大的收购,而那些为看起来很酷的人,将迅速地发现:原来世界上有更多不那么痛苦的方法,也可以看起来很酷。 


(五)YC讨厌什么样的创始人   

YC当然会看到那些以利用别人为目的的创始人。  

对他们来说,YC很有吸引力,他们想要YC的品牌。但YC的合伙人如果看到这一点,他们会拒绝。  

因为如果坏人成为好的创始人,YC的合伙人就会面临道德困境。而坏人,通常都会成为坏的创始人。 

剥削型的创始人,通常不会大规模成功,事实上,甚至可能都不会小规模成功,因为他们总要走捷径,把YC就看作是一条捷径。  

他们的剥削,通常会从自己的联合创始人开始,这就是灾难。因为联合创始人之间的关系,是公司的基础。然后,剥削转向用户,这也是灾难,因为一个成功创业公司所希望的早期用户,是最难欺骗的。这类创始人所能期待的最好结果,就是维持住摇摇欲坠的欺骗大厦,直到有人被骗去收购,但这种收购,从来也不会很大。  


(六)总结  

所以,一切都关于用户。  

YC合伙人在面试中想了解的,就是用户,这也是我在与十年前我们投资的、现在已经是亿万富翁的创始人们交谈时,想了解的东西: 

用户想要什么?你能够为他们打造什么新东西? 

已经成为亿万富翁的创始人们总热衷于谈论这个话题。而这就是他们成为亿万富翁的原因。


End.

美国VC的又一大变化:纷纷成立加密货币基金

美国VC行业最近酝酿着非常多变化,除了对冲基金带来的冲击和红杉巨变外,另一个显著变化就是:纷纷成立加密货币基金。  

我在《红杉资本炸毁VC基金结构获得的5个新优势》一文里曾经提到了一个人物:原红杉资本的合伙人Matt Huang。

当时,文章写道:

  “Matt Huang于2018年离开了红杉,与其他人共同创立了加密风投机构Paradigm。根据所有已知的衡量指标,该机构已经成功,而红杉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加密繁荣的边缘,它现在正努力扭转这一错误。

红杉一定问过自己:为什么,红杉这个平台就不能够容纳Matt Huang的构建?”   

本月中,Matt Huang宣布已经为他的加密风投机构Paradigm募集到了整个加密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风险基金——总资本25亿美元。  

比今年6月时A16z新募集的22亿美元加密风险基金还要大。

根据Paradigm的说法:它将继续投资去中心化金融(DeFi)和Web3。

这两者,都是区块链技术大放异彩的领域。前者用区块链技术在没有金融中介参与的情况下实现交易自动化;Web3则是指:不受大型科技公司主导的去中心化、基于区块链的互联网版本。如果DeFi和Web3都继续获得动力,那么毫无疑问,加密也会如此。 

而根据付费阅读媒体The Information的报道:过去,像养老基金、主权财富基金、捐赠基金以及其他机构的传统资本,通常不会涉及加密,因为担心这些钱被用于非法活动。但最近,类似LP们的保留意见,正逐渐消散。  

最新的一个例子,是Pantera Capital。

这是美国最早专注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投资机构之一,已募集到第四支加密基金,总资本6亿美元。而这支基金里的约75%的资本,都来自捐赠基金等LP,而不是像以前那种资本来源——加密界的亿万富翁们。

实际上,Matt Huang的Paradigm也一样,这支25亿美金的新基金,绝大部分都来自于机构投资者,而不是加密新贵。

根据The Information的预测:今年从LP那筹集到的加密风险基金,将超过200亿美金,可能会比过去十年里所有加密创业公司的总资本,还要多。    


(一) 

我要特别指出的是:2018年,实际上是对美国加密股权投资领域非常重要的一年。

本文剩余内容的主要摘要如下

1,2018年,是对美国加密股权投资领域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硅谷的一些顶级项目,创业者开始不再用股权融资方式进行融资。而这就倒逼:美国的顶级VC必须成立专门的数字货币基金。

2,但这从法律结构看,对传统的VC组织结构,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在法律上,风险投资基金,被限制持有“流动性证券”类资产不超过20%的资本。

3,那么作为一家传统VC,如果你要参与到加密货币行业的繁荣中来,你有哪些方案可以选择?

编注:此文为星球会员专享文章,会员可以通过我的知识星球阅读全文,不用再付费阅读。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您可以看到我每周2篇关于美国科技界的深度报道和分析。

以下是我最近几期的星球会员内容:

原来统统都想错了?元宇宙的第一炮,将在“办公场景”里先打响?

突然之间,Zoom变成了江南春的分众传媒

干得好,红杉,游戏开始了:红杉资本炸毁VC基金结构获得的5个新优势

“我们熟悉的‘风险投资‘即将终结”

红杉刚刚炸掉了整个美国VC模式

特朗普概念股在5天之内大涨了846.73%,SNAP为何股价暴跌26%?

为何一个冥想类应用Calm能值20亿美金?

24个月融了5轮共超过10亿美金,虚拟活动平台Hopin为何爆炸性增长?

全球VC“内卷”得有多厉害?早期风险投资机构如何应对?

Coinbase基本面分析:又一个亚马逊横空崛起,美国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远不止是一个交易平台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