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美国模式,批判性思维必不可少

以下文章,来自欧洲专注“概念轮”到“种子轮”的早期投资基金 Forward Partners 管理合伙人 Nic Brisbourne,他对世界范围内的“复制美国模式”现象进行了批判。

YC 毕业的美国食品递送网站 SpoonRocket 这两天被传即将倒闭,这真是个耻辱,不仅对它员工,还有砸了它 1350 万美金的投资机构。当然,耻辱还因为它激动人心的产品策略:承诺 10 分钟内把价格 10 美金的食品递送到消费者手中。

由于这个承诺,SpoonRocket 在脱离 YC 前就获得大量媒体报道,而且在它募到约 1100 万美元时,英国已出现大范围复制者,包括 Rocket Internet 支持的 EatFirst。就我所知,复制猫就不止三家,但 Eatfirst 目前已调整策略,而除 Eatfirst 外,我还没听说英国哪家复制猫做得还不错。

对 SpoonRocket “验尸”后人们认为:它不太可能在按其承诺价格同时保证服务质量。也就是说它基本面有问题:扣除配料成本后,它在“准备”和“配送”方面赚的已所剩无几,根本不能覆盖顾客获取成本。因此有人强烈建议:削减食材预算,然后把数字做到平衡,但这样一来,它食物质量得不到保证,用户流失惨重。这其实也是我们没投任何一家复制 SpoonRocket 模式创业公司的原因。

今早我们在办公室讨论了 SpoonRocket 这类公司被大量复制的原因,不能忽视的一个现象是:

企业家们为下次创业“想法”而四处寻找创意,其中来自美国的创意又尤其容易引起瞩目,这种情况下,又尤其是那些还是由 YC 资助或是已获很大数额 A 轮投资的美国创意。

而有趣的是:为什么像 SpoonRocket 这样的公司运营模式会被“不加鉴别”就全盘吸收?创始人们在思考以下两个问题上,严重偏向了前者:

  • 是否能融到钱?
  • 是否这个“创意”模式能长久生存?

这里,还有发挥了作用的一种假设:即复制美国公司模式,并将其大肆炒作就足以拿到融资了,根本没人去研究模型本身。

是否能长期成功远远要比短期融资重要,这点显而易见,但这种策略很可能一开始会需要更艰苦工作,不过就像 SpoonRocket 展示的,艰苦最终会给你带来红利。

需要注意的是:SpoonRocket 消亡不代表食品按需递送作为一个分支种类走不通,比如 Sprig,它得益于“更高价格、更慢的递送”这样的 Point 赢得了成功/运行良好。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