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 OpenAI 员工一年能够拿到多少钱?

我想研究一下 OpenAI 的薪酬结构,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

第一,目前,美国 AI 领域的人才报酬已经贵到离谱。第二,随着 OpenAI 继续引领人工智能的进步,OpenAI 很可能会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定义科技业的竞争性薪酬。

但结果我发现:OpenAI 对于如何运作自己的薪酬体系和估值方式,极为保密。

并且即便是在硅谷,OpenAI 的薪酬结构也是非常独一无二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OpenAI 是如何思考和塑造其薪资体系的。

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再来回顾一下 OpenAI 的使命和其非常特殊的前世来生:

OpenAI 本是一家非盈利组织。为解决如何从谷歌、Facebook 等科技巨头手中抢夺 AI 人才以及公司发展所需要的巨额资金问题,2019 年 OpenAI 重组公司结构——母公司为非盈利组织,子公司为盈利性公司,同时开始采用“盈利上限”模式。

也就是:把 OpenAI 早期投资者的回报,限制在其原始资本的 100 倍,以防止投资者驱动公司只关注利润。并且后面的投资者,回报上限只会更低。

根据 OpenAI 的博客文章,“OpenAI LP 的基本理念是:如果我们成功完成使命,投资者和员工都可以获得上限回报,这使我们能够筹集投资资金并通过类似初创公司的股权吸引员工。但任何超出了这个数额的回报——如果我们成功了,我们预计会产生比投资 OpenAI LP 或在 OpenAI LP 工作的人更多的价值——都归原来的 OpenAI 非盈利实体所有。”

下面,就是 OpenAI 独一无二的薪酬体系。

(一)首先,与硅谷其他公司类似,除了提供标准的医疗、牙科、心理健康福利之外,OpenAI 还提供以下服务:

  • 401(k) 计划,4% 匹配
  • 每年无限次休假和 18+ 公司假期
  • 带薪育儿假(20 周)和计划生育支持
  • 年度学习和发展津贴(每年 1,500 美元)

不过,与所有硅谷大科技公司和创业公司不同的是:

OpenAI 的签约奖金非常稀有,而且没有目标绩效奖金,在赔偿方面,也几乎没有谈判的余地。

实际上,OpenAI 的 Offer 由最简单的两个部分组成:基本工资 + 股权。

这里,基本工资是指员工每两周会收到的现金工资。大多数员工每年的基本工资为 30 万美元。

“股权”方面,则 OpenAI 不叫“股权”,而称其为是“利润参与单位”或者是“PPU”。

见附件图一,这是 OpenAI 最近的 Offer 报价。……

本文剩余内容的主要摘要如下:

OpenAI 员工每年的总薪酬是多少美元?OpenAI 采取了什么非常特殊的薪资结构?为什么要采用这种薪资结构?员工的PPU 流动性如何?PPU的风险性如何?


说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官网写的东西和我在知识星球写的不太一样,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Coatue 46 页 PPT 中最有趣的一个问题

6 月 30 日,对冲基金 Coatue 发表了长达 46 页的 PPT <EMW/2023>,从美股二级市场一路讲到了一级市场。由于我本身就是美股交易者,所以 PPT 里的大部分观点,我其实觉得平淡无奇。但是里面有一张图,我认为提出了 Coatue 全部观点中最有趣的一个问题。让我们先来看一下 Coatue 的主要观点。如下:


(一)

从二级市场中学到的

“世界正变得更具弹性。作为结果之一,美股已经反弹。但美股内部也很复杂:实际上,只有科技股在反弹,其他像布伦特原油股、地区银行股、运输类股、零售类股票等经济敏感行业,都表明压力依然存在。

此外,即便是在科技股里,也只有七大巨头—— MANTA + Meta + 苹果——表现出色,其他的都不怎么样。

自由货币的时代已经结束,市场需要公司实现盈利性增长,像扎克伯格等领先的创始人正在努力转型(小扎不再在财报会议上讲元宇宙,而是开始讲效率);而如黄仁勋这种厉害的创始人则已经得到了奖励。

市场正感受到一个潜在的新超级周期的开始。一般来说,每个主要周期都有一个突破性时刻。例如移动时代,是 2012 年苹果发布 iPhone 4S;云时代,则是 2014 年亚马逊 AWS 的市场规模突破了 1500 亿美元。那么英伟达今年二季度的收益,是否代表着人工智能时代的突破性时刻呢?

总结:人工智能可能是未来十年经济的生命线。

紧接着,Coatue 从二级市场转到了一级市场,提出了如下几个观点:


一级市场的情况

市场上有太多的独角兽公司需要太多的钱了。但是相比于投资独角兽,今天的投资者有太多替代性的投资选择。而今天公司退出的渠道也很有限——IPO 少、并购少、VC 向 LP 的募资减少。在这种大环境下,公开市场与私人市场里许多公司的估值已经被大减记,甚至 Klarna 已经被减记了 85%。但即便如此,仍有大量的独角兽公司没有被重新定价,他们甚至可能永远都不会拿到新融资。

那么,这对创始人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今天的创始人,必须同时关注两个指标——“效率”和“规模化”,而公司里的关键角色,不再是 2021 年时候的“增长官”,也不是 2022 年时候的“首席财务官”,而是变成了 2023 年的“首席战略官/并购主导者/业务开发人员。”

这种情况下,两个问题是:1,创始人如何赢得资金流动性的途径?2,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创始人改变这场游戏吗?


(二)

让我们先来看第二个问题:人工智能能够帮助创始人改变这场游戏吗?

给到大家今天刚刚出炉的两组数据:

1,的的确确,今年二季度美国 VC 投资总额显示:风险投资资金总量继续在减少。

根据 Crunchbase 的最新数据:今年二季度,美国创业公司筹集的总资金量仅为 276 亿美元,环比下降了约 40%;同比,则更是大幅下降了 55%。

需要注意的是:从去年的 1 月开始,我就一直在看数字的下降

也就是说:这实际上是美国整个 VC 生态系统连续第六个季度的数据下降(可怕)。

2,但是另一方面,令人惊奇的是:人工智能分支继续一枝独秀,甚至上周还进入了一个 AI 风投史上的拐点。

上周,投资交易金额最大的 10 个交易里面,有三个是人工智能公司,分别是:Inflection AI(融了 13 亿)、Runway(融了 1.41 亿)、Typeface(融了 1 亿)。

这印证了 Coatue 的核心观点:人工智能或许可以帮助创始人改变这场游戏。包括如:创始人可以通过 AI 为现有业务带来新的推动力、创始人可以把业务完全转向 AI、创始人可以扩展产品套件以抓住 AI 机会、甚至是创始人可以和新的 VC 重新开始业务,等等。


(三)

现在,再让我们来看一下 Coatue 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我觉得整个 Coatue PPT 中最有趣的一个问题:创始人如何赢得资金流动性的途径呢?

请看下图,在这份 PPT 的第 37 页:

这张图表明,今天的创业公司,实际上是在和投资者包括 LP 的下面三种资本部署方式进行竞争:

  • 无风险利率 ( 5% )
  • 买 Meta 或者谷歌这样的大型科技公司的股票 ( 20× P/E )
  • 买 AI 增长/ 英伟达的股票 ( 50× P/E)

换句话说:如果你是投资者,你会把钱放在哪里呢?


大家可以到我的知识星球获取 Coatue 的这份 46 页的 PPT。


说明:文章首发公众号,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公众号写的东西和我在知识星球写的不太一样,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美国 AI 创业公司的新难题:有钱,但是缺数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附加值重心,已经悄悄发生了转移。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最新报道:正在筹集数十亿美元的生成式 AI 创业公司,如果没办法获得正确的数据,那么它们可能已经走向失败。

风投机构 Primary Venture Partners 的联合创始人兼普通合伙人布拉德.斯夫鲁加指出:

“我们已经看到很多公司可能正在寻求出色的 AI 应用,但他们无法访问能够让他们构建强大应用程序的数据,更加不用说可以帮助他们的专有数据了。”

换句话说:当市场上,构建实际的模型已经变得类似于可以购买的商品时,真正的价值变成了数据。拥有正确的数据,现在可能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一)

这里的逻辑是:目前,许多 AI 创业公司都希望能在如金融或医疗保健等细分领域建立起小众的 AI 模型,但因为他们缺乏品牌认知度和社会认同,这些创业公司要获得垂直行业的培训数据集并不容易。

在这方面,大公司可能更具优势,因为在如何处理数据方面,大公司已经赢得了大客户们的信任。

例如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安永全球有大量的交易数据,每天都有生成式 AI 创业公司找上门来。但安永全球担心:如果把自己的专有数据用于训练外部模型将会发生什么?

“谁拥有这些数据?当我们训练模型时,我们对这个模型的访问权限是什么?其他人还能如何使用这个模型?数据是由我们带来的知识产权的一部分。” 安永全球指出。

要解决类似的 IP 问题,一种对策是:创业公司可以通过仅仅是根据每个客户的数据,来为每个客户训练不同的模型。

例如 TermSheet 就是用这种策略来构建 Ethan 产品策略的。后者是一种生成式 AI 模型,可以为房地产开发商、经纪人和投资者回答行业的问题。但是 TermSheet 的 CEO 罗杰.史密斯也表示,即便客户同意这一点,他们也需要教育客户和一些说服力。  

此外,对网络安全的担忧,也是大客户公司不愿意选择创业公司的原因。

如金融服务公司 Truist 的首席数据官特蕾西.丹尼尔斯就表示,在数据安全方面,他们信任更加大的供应商,因此只选择与大技术供应商而非创业公司一起探索生成式 AI 应用。

第三,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垂直行业的大客户会要求生成式 AI 创业公司支付巨大的资金额或者是公司股权。如生成式 AI 公司 Veesual 可以生成人们试穿衣服的图像,他们最初利用互联网上的公共图像进行训练,但在努力让大零售商同意交出他们数据以增强模型时,就因为上述原因失败了。

第四种情况,则是在技术上很难实现。

如 PatentPal 是一家帮助律师事务所起草专利申请的生成式 AI 初创公司,他们接受过公开专利申请方面的培训。他们有机会继续根据加密或匿名的实际客户反馈,来训练其模型,从而使他们的工具更加准确。但这种过程十分复杂,因为反馈必须与高度敏感和机密的数据(包括商业机密)分开。 

然而与此同时,生成式 AI 创业公司的竞争已经趋向白热化。

如果从资金注入规模看,根据《华尔街日报》引用 PitchBook 的数据:从去年 2022 年到今年的前五个月,生成式 AI 创业公司的风险投资资金规模已经从 48 亿美金增长到了 127 亿美元。

因此,为了确保能够在某些利基市场中获得更多数据,生成式 AI 创业公司的压力已经越来越大。

Struck Capital 的创始人兼执行合伙人亚当.斯特拉克指出:一些初创公司正竞相相互竞争,以确保在某些利基市场内获得更多数据。

“如果你相信有一个专有数据集,你就想在他们之前得到它,然后,协商排他性。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几乎变成了一场军备竞赛。”他说。


(二)

有意思的是,上述现状也不禁让我想到:似乎,市场上真的缺乏一个数据的公开交易市场。

实际上在 2018 年或者更早的 2017 年,我在美国流媒体公司 Netflix 的一位朋友就和我聊起过他的这个创业想法:做一个数据的公开交易市场。不过,始终没有合适的产品形态,包括如何让公司自愿交出自己的数据。

从这个角度讲,前两天的一个新闻——OpenAI 正在考虑推出一个交易市场——就非常值得关注。

需要注意的是:在 ChatGPT 的插件计划几乎失败之后,根据美媒的报道:

OpenAI 正在考虑推出一个交易市场,以让客户可以将他们根据自己需求定制的人工智能模型出售给其他公司。换句话说:这个交易市场将为企业提供一种访问前沿大语言模型的方法,并托管客户们构建的 OpenAI 模型的微调版本。……

本文剩余内容的主要摘要如下:

1,为什么 OpenAI 考虑推出一个交易市场?

2,这个交易市场有什么方式可以打通公司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易吗?


说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官网写的东西和我在知识星球写的不太一样,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萨姆.奥特曼:请不要相信萨姆.奥特曼

上周四,OpenAI 的 CEO 萨姆.奥特曼在旧金山举行的彭博科技峰会上发表了讲话,下面是他在这一活动中谈到的最重要的七个内容:


1,关于未来人工智能带来的生存威胁: 

“我们正处在一条指数曲线上,而且,是一条相对陡峭的曲线。(但)人类对指数曲线的直觉非常糟糕。考虑到我们都有这个弱点,我认为我们必须真正强迫自己说:

好吧,GPT-4 不像您所说的那样存在风险,但是,我们对 GPT-9 有多大的把握? 

如果有可能,即便情况很糟糕的可能性很小,也值得我们关注。” 

2,但是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停止开发这种有潜在危险的技术: 

“我认为这里有巨大的好处,你知道地球上的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比今天任何人都要更好的优质教育、医疗保健,并使其真正地在全球范围内提供。 

这将是变革性的。我们将看到的科学进步——我坚信,生活质量的真正可持续改善来自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我认为结束贫困是一件好事。也许,你认为阻止一项可以做到这一点的技术是一件好事。但我个人不这么认为。” 

3,关于呼吁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并指责 OpenAI 只是为了保护自己当前的领导地位而提出需要监管这种说法:

 “我们不认为低于某个非常高的能力门槛的小创业公司和开源模式应该受到大量的监管。我们已经看到了那些试图过度监管技术的国家的情况。我不认为那是我们在这里想要的。” 

“你可以,比如,指出我们在这里试图做监管俘虏或其他什么,但我只是认为这是(一个)透明的、智力上不诚实的反应。” 

“我认为,人们培训的模型已经远远超过我们今天任何模型的规模。对于已经超过了某些能力门槛的模型,我认为你应该需要通过一个认证过程来实现。我认为应该有外部的审计和安全测试,我们对其他很多关心安全的行业都是这样做的。” 

4,关于与中国合作制定人工智能发展的安全规则: ……

剩余全文需要到我的知识星球阅读。


说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官网写的东西和我在知识星球写的不太一样,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为什么 ChatGPT 没有成为超级入口?

前些天有这样一条消息:5 月 29 日,OpenAI 创始人萨姆.奥特曼在接受人工智能公司 Humanloop 的 CEO 拉扎.哈比卜访谈时谈到了 OpenAI 的未来。

尽管第二天,Humanloop 应 OpenAI 要求迅速删除了这一分享。但根据其他网站的转载,我们依然可以追溯到奥特曼当时分享的几个核心要点。

其中,奥特曼提到了一个重要信息。如下:

“ChatGPT 不会很快发布后续插件,因为从实际市场情况看,插件目前没有达到产品与市场的契合度(Product/Marketing Fit)。除了浏览之外,插件的使用情况表明,他们还没有和市场达到最佳的契合点。”

换句话说:ChatGPT 并没有像很多人预期的那样因为插件而成为一个超级入口。

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呢?


(一)

5 月 29 日那天,我正好把自己关在家里,紧张兮兮地测试钉钉加入生成式 AI 后的能力。

5 月底,我成为了“钉钉斜杠‘/’”第一批邀请测试的企业用户,“钉钉斜杠‘/’”首批开放的能力还挺多,不光有熟悉的文档,还有群聊、应用开发以及会议等场景。

我的目标是:我要测试一下这几个场景的生成式 AI 能力,并将其与我所熟知的海外同类产品做一对比。

首先我发现,钉钉文档与 Notion 很像,都围绕办公内容生产的自动化设置了十几个场景。但两者的最大差异是:钉钉把“文生图”、“文生表格”的能力也一起放进了文档里。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在一个界面,就完成写作、插图和表格的植入。这将大大提高职场人士生产内容的效率,也使钉钉成为了国内首个将文生图 AI 能力落地到应用中的生产力工具。

比如,Notion 就没有文生图功能。文字生成图片方面,海外做得最好的是 Midjourney。尽管钉钉文档生成的图像在画质优雅方面不如 Midjourney,但我觉得这不是大问题,因为钉钉强调的是办公场景,更加强调的是图像的功能性。反而,我觉得钉钉文生图两个最大的 Bug 是:

第一,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钉钉无法生成敏感人物的图(如特朗普、范冰冰等);第二,钉钉无法很好地生成涉及名人的图。根据钉钉告诉我的说法:这个问题与版权有关,因为名人图像非常容易被恶搞之后四处传播,在法律上容易存在风险。

下面,是我用钉钉文档中“文生表格”功能生成的一张表格,我把它调成了我最喜欢的绿色。随后,我将用这张图来测试钉钉在生成应用方面的生成式 AI 能力。


(二)

在钉钉应用生成方面,我最喜欢的是一个傻瓜级功能,叫“识图搭应用”,它允许任何人通过拍照的方式来让钉钉识图,然后快速生成应用,非常适合我这种不会写代码的人。

如下图,当我把上述绿色的表格上传到“识图搭应用”里,机器人很快就把我制作的表格变成了一个应用,让我预览。

预览中,我发现表格的标题不完整,于是动手修改。这个时候,页面飞快地转到了钉钉在 2020 年推出的低代码应用平台——宜搭。

根据从钉钉了解到的信息:我用 AI 生成的这些应用,也可以打通钉钉、内部系统。如销售人员可以在群里实时提交当天的客户跟进记录,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宜搭接口同步到企业内部的 CRM 系统中,数据打通实现数据回流。

第二,钉钉已经把低代码的各类通用模板、常见小程序喂给大模型。因此,大模型里沉淀了千行百业(制造业、医疗、建筑等)以及各类高频业务场景(人事行政、财务报销、生产制造)中的上千个应用模板,构建了大量业务 Knowhow 数据,可以根据用户指令来智能推荐并补全业务应用信息。

另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 AI 功能,是钉钉群聊 IM 中的问答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支持任何人和公司在投喂给它私有数据后,都可以定制一个专属于自己的 AI 对话机器人。如下图,我投喂给了机器人我的《加入知识星球必读》。

在快速学习了我的私有数据后,下面是我向机器人提取的信息:

这个机器人的胃口很大,可以一次学习数十万字的中文材料,然后,智能生成对话问答。每一位群成员都可以在群里 @它、向它提问。

从体验中可以想象到商业场景的可能性:这种 AI 场景将在社群运营、客服答疑、新人培训、公司制度及各种专业类内容(如法律等)时发挥重大作用,并大大帮助公司节省人力、提升分析问题和寻找答案的效率。

当然,钉钉也有群聊 AI 方面的其他功能。如在面对群内海量聊天记录时,能够一键自动生成聊天摘要、拿捏出重要信息。

此外,钉钉会议还可以实现无时长限制、无字数限制的摘要能力,一场两小时、一两万字的会议,钉钉会议会根据内容智能划分章节,最终根据信息整合类似的内容生成为几个大的议题摘要。

需要注意的是:5 月 4 日,Salesforce 也推出了人工智能工具 SlackGPT。和今年 3 月 Slack 推出的 ChatGPT 机器人作为一个集成添加到平台中不同,SlackGPT 是被嵌入到了 Slack 的核心功能里。

简单讲,SlackGPT 具有集成到应用本机界面的功能,以及用于自定义工作流程的无代码工具。用户可以一键点击迅速“总结”错过的内容。在大家的讨论场景下,SlackGPT 还可以根据音频记录生成智能摘要并将其放入聊天中。

但是截至目前,Slack 还没有推出 SlackGPT,高管说可能需要等到明年。也就是说,钉钉推出群聊 AI 的速度要比 Slack 快很多。


(三)

当然,Notion 和钉钉的最大差异其实是“第一逻辑”。

尽管两者在整体架构上很像,都可以用于经营公司、管理项目和捕捉想法,但 Notion 的第一逻辑首先是一个个人工具,然后才是公司逻辑;而钉钉则首先是公司逻辑,然后才是一个个人工具。也正因为此,我非常期待融合了 AI 属性的钉钉个人版的出现。

并且,我很自然地就由钉钉个人版的 “/”,联想到了伊隆.马斯克的 “X”。

因为同是 5 月 29 日消息:根据萨姆.奥特曼在接受人工智能公司 Humanloop 的 CEO 拉扎.哈比卜访谈时的说法:

“尽管许多开发者都表达了在 API 中融入 ChatGPT 插件的兴趣,但是插件可能不会很快发布:因为插件目前没有达到产品市场契合度(PMF),除了浏览之外,插件的使用情况表明他们还没有和市场达到最佳的契合点。

第二,很多人认为他们希望他们的应用程序在 ChatGPT 中,但他们真正想要的是在他们的应用程序中可以使用 ChatGPT。”

这里透露出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为什么目前 ChatGPT 的插件没有达到产品与市场的契合度?

我猜测可能的答案如下:

根据我查阅的 Chat.openai.com 在 Similarweb 的信息,如下图:

Chat.openai.com 在今年 3 月的总访问量(桌面和移动设备)达到了 18 亿次,平均每次访问的页数为 6.22,平均访问的持续时间为 8:32 分钟。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平均访问的持续时间太短,可能是一个问题。

此外根据美媒的最新报道:为了对抗微软和 OpenAI,以及谷歌的 DeepMind 的合作伙伴关系,伊隆.马斯克正在 AI 领域准备一个新项目,这个新项目“某种程度上”可能涉及利用马斯克的至少两家公司——特斯拉和推特——的技术。

马斯克的原话是:“我认为这场比赛中,应该有重要的第三匹马。”

马斯克近日对美媒表示,他不想在公告上仓促行事,“但 OpenAI 与微软的关系似乎运作良好……所以 X.AI、推特和特斯拉,可能会有类似的东西。”

上个月,马斯克将 X.AI Corp. 注册为 AI 的初创公司,并将 Twitter Inc. 并入了 XCorp.。根据马斯克的说法,他对 Twitter 的抱负之一是将其转变为“一切应用程序”,也就是它戏称的 “X”。

而叶军也曾在 4 月 18 日的媒体专访会上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如下:

“未来不需要那么多 App 了,用户端有一个超级 App 就可以了。然后,这个超级 App 去跟周边包括打车软件、订房软件全集成到一起。这是一种新形态,以前都是链接、跳来跳去,但未来的智能时代不会有跳转,不会有界面,也不会有 App。”

“我个人的判断是:未来是一个从 Low Code 到 No APP 的过程,而智能入口就是核心的入口,操作极简,把底层数据都打通。这个过程一旦完成,格局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所以从今年开始,钉钉的功能也会变得越来越简洁。我认为未来钉钉个人版的 AI 助手,会是就嵌入到各种场景里的自然语言的表达,这种形式将成为终极的形式。”

因此,我也非常期待钉钉 AI 个人版的发布。并且我想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如果 ChatGPT 的用户平均访问的持续时间太短是一个问题,那么一个本身就有极强用户粘性的超级 App——可能是如 Twitter 这样的 IM(即时通讯)或是如钉钉这样的办公 IM——是否可能塑造未来 AI 的终极形式呢?


说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微信公号写的东西和我在知识星球写的不太一样,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我是一名急诊科医生,我这样用 ChatGPT 来帮助患者”

比尔.盖茨最近和美媒指出:未来几年内,健康和教育是最可能被人工智能“彻底改变”的诸多领域中的两个例外。

和大家分享一篇我很喜欢的来自 Fast Company 的文章。作者乔什·塔马约-萨弗博士在美国的一个社区急诊科从事临床工作,他也是美国健康科技创新孵化器 Inflect Health 的创新副主席。

以下是我的翻译简写,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I’m an ER doctor. Here’s how I’m already using ChatGPT to help treat patients

随着人们对 ChatGPT 和其他大语言模型程序的爆炸性兴趣,许多人工智能传道者正在吹捧 AI 作为医疗诊断工具的用途——甚至广泛地宣称 AI 是医学的未来。

但就像许多高科技创新一样,这样的宣扬,往往会掩盖掉那些我们其实可以马上就能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小而关键”的应用。

我说这个话,是作为一名正在使用 ChatGPT 来帮助治疗患者的在职急诊科医生说的。

但我不是将 ChatGPT 用于诊断。作为诊断助手,ChatGPT 的效果相当好,但这需要前提——你需要给它提供完美的信息,而且病人已经有典型表现——但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很少,并且必须是在你不介意 50% 的成功率经常会错过危及生命的情况下。

最近的一次夜班中,我在凌晨 3 点左右,看到了 ChatGPT 在医学上更加直接的效用。当时,我在治疗一位 96 岁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由于她的肺部有液体,所以她呼吸困难。她的三个孩子(都是 70 多岁的老人)也在急诊室里,这更增加了挑战。

可以理解的是:他们围着我和我的工作人员转来转去,以至于他们不断提出的要求实际上延缓了治疗。而让问题更复杂的是,他们绝对地确定他们的母亲需要什么。

“护士,我们的母亲需要静脉输液来治疗她的脱水症。请快点!”他们三个人都向我们重复这个请求,整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上,静脉输液会使她的情况更糟,甚至会导致她死亡。

“我知道你们很关心你们的妈妈,”我试着向他们解释:“但她现在不能呼吸,因为她有肺水肿,也就是肺部有液体。如果我用静脉输液给她补充水分,会使她的肺水肿恶化,她可能会死。一旦我们把她肺里的液体排出来,呼吸问题解决了,我们就可以担心她的脱水问题了。”我说。

但病人的儿子们坚持说,而且很坚定:“但凡她生病,就是因为脱水而需要输液。你为什么不直接给她输液呢?她马上就会好起来的。”

我试图用多种不同的方式重新解释,但从儿子们面无表情的情况看,这些话都没有引起他们的共鸣。这其实是急诊室里的一种常见情况,人们在清醒时没有计划好在夜深人静时把患者带到我这里来的这种紧急情况,而且,他们的情绪往往处于失衡中。

更糟的是,其他几个病人更需要我的关注。

我急于寻找解决办法,就走到大厅的电脑前启动 ChatGPT-4,输入了下面这样一段话:

“请解释一下,为什么你不会给一个有严重肺水肿和呼吸困难的人进行静脉输液,尽管你可能担心病人脱水了。请用简单而富有同情心的语言来解释,让关心母亲的糊涂人能够理解。”

几秒钟内,ChatGPT 就制作了下面这段话:

“我真的理解你对你母亲的关心,对她的健康感到担忧是很自然的。

在严重的肺水肿和呼吸窘迫的情况下,给予静脉输液似乎有助于补充水分,但实际上可能使她的病情恶化。

当某人患有肺水肿时,他们的肺部充满了多余的液体,这使呼吸困难。如果给您母亲静脉输液,有可能会增加她肺部的液体,使她更难以呼吸,会造成她更多的不适。

我们的首要目标是确保您母亲的舒适和健康。医疗团队致力于为她提供最好的护理,他们将密切监测她的水化水平,同时采用更适合她具体病情的其他治疗方法。

请知道,你母亲的健康和舒适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在这个困难时期,我们会支持你们。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担忧,请不要犹豫,与医疗团队联系。

我们都在一起,我们会尽一切努力帮助你母亲康复。”

我把这个答复打印了出来,并向患者家人们宣读。当我背诵 ChatGPT 的话时,他们激动的表情立即融化为平静的同意。

更妙的是,我把打印副本交给了护士。当病人在等待重症监护室的床位时,家属们经常会回到护士身边询问静脉输液的情况(有些成员可能正与记忆障碍作斗争),而护士会向他们宣读剧本。这种方式总是受到热烈的欢迎。

同样关键的是,家属们会因此悄悄地退到一边,让我的工作人员专注于他们的工作。这样,我就可以把时间用在其他病得更重的病人身上,并在夜班的剩余时间处理好混乱的局面。

自从这件事发生后,我就开始使用 ChatGPT 来帮助以富有同情心的方式向病人和他们的亲人解释具体的医疗情况。在我的急诊室病房太忙或是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这已经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可以准确又容易理解地解释复杂的医疗诊断。

在这样做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

与 ChatGPT 打交道,就像是与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杰出的、努力工作的——偶尔会宿醉的——内部人员合作。这已经成为我考虑 ChatGPT 有用性的心理模型。

现在,对于任何潜在应用,我都会想:“一个专心致志但偶尔宿醉的实习生会不会让我和我的员工更轻松,或者管理他们的工作最终会不会比没有他们参与的情况下更费劲?”

从这个角度看,ChatGPT 或者一个宿醉的实习生仍然可以。比如说:

  • 记下我病人的病史
  • 为病人和工作人员创造长篇的书面交流
  • 用富有同理心和同情心的方式向病人解释高度技术性的信息

在每一种情况下,宿醉的实习生/ChatGPT 的输出,在使用前都需要仔细检查。但审查现有工作通常比从头开始要快得多。至于我真正的人类实习生,ChatGPT 就可以让他们解放出来,专注于最需要的活动:照顾病人。

作为扩大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领域应用的倡导者,我希望该行业能专注于像这样立即就可以实现的应用,而不是人工智能会完全改变医学的长期前景。

因为许多或大多数这些未来主义的方案都忽略了实施的实际挑战。

仅仅满足于有关病人隐私的 HIPAA 规则就可能需要很多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来解决,我们甚至可以考虑在医疗剧院直接使用 ChatGPT 这样的程序。 

然而,有关 ChatGPT 的间接使用通常现在就可以实施,而且实际上是迫切需要实施的——特别是在医生的职业倦怠水平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点的情况下。

我们已经被仅分配给每个病人的几分钟时间所限制住,我们需要能够扩展和丰富医患关系的解决方案。

甚至,这些限制直接导致了一种常见的抱怨叫“医生讲话”——医生对症状和诊断的高度技术性的解释使病人们不知所措,甚至困惑,而不是让病人们感到被关心。很多时候,医生和他们的工作人员自己也不堪重负,无法用耐心、同情心和通俗的语言来解释医疗情况。

根据 CDC 的数据:美国各地的急诊室每年接待超过 1.31 亿人次。为了论证,假设使用 ChatGPT 来消除“医生讲话”的现象可以在全国急诊室中得到推广,并且每个病人平均可以节省 5 分钟,那么这将转化为每年节省超过 1000 万小时的时间——医生和他们的员工,可以将这些时间用于对更多病人的亲身护理。

但这些方法仍然在工作流程上存在挑战。如目前,输入 ChatGPT 的任何内容基本上都被发布到了网上;但为符合 HIPAA 的要求,任何能与特定病人联系起来的因素都必须被删除或改变。

(注:HIPAA 是一项联邦法律,要求制定国家标准以保护敏感的患者健康信息不被泄露)

此外,在采集病史的情况下,需要开发对 ChatGPT 与病人直接互动的系统,以确保宿醉的内部因素不会开始产生灾难性的建议。但这些都不是不可克服的挑战,而且回报是真实的。

我有点不好意思地承认:从 ChatGPT 的建议答复中,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向病人解释事情。但我也非常感激,因为我从病人那里感受到了更多的人际关系,他们明白我在为他们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这么做。

现在,有很多关于 ChatGPT 和其他 LLM 因其庞大的知识库而夺走医生们工作的炒作。它们其实不会的,事实上一个奇怪的讽刺是:由于人工智能的存在,我和我的急诊室工作人员都能够将更多时间投入到医疗保健的人类方程式(human equation)上。


说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官网写的东西和我在知识星球写的不太一样,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谁还错过了暴涨近 30% 的英伟达?

(一)

订阅我英文博客的读者都知道:我从今年开始(实际上是从去年底开始),每个月“定投”我喜欢的股票——每个月定投 1000 美金,因为最难的事情其实是我们不知道大盘会在什么时候触底。

5 月 24 日那一天,正好是我定投的时间区间,我对大跌的英伟达进行了“补仓”。结果第二天醒来,盘后发布了财报的英伟达股价大涨了约 24%,25 日涨幅继续达到近 3%。

英伟达这份新财报的最大亮点是:

其对今年 7 月季度的收入指引——将达到 110 亿美元。这超过了华尔街的普遍预期,并表明英伟达的季度收入将同比增长 63%。英伟达还预计:其 7 月季度的毛利率将比 4 月季度增长 4 个百分点达到 68.6%。


就这样,在英伟达市值爆涨了 1900 亿美元的推动下,纳斯达克 100 指数出现了连续第五周的上涨 ;与

此同时也得益于英伟达惊人的销售预测,美国的七大科技股(英伟达、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Meta 和特斯拉)在五天内的总市值增加了 4540 亿美元,拉动标准普尔 500 指数连续第二周上涨。

这让我想起了今年 2 月我在朋友圈发布的一条消息。当时我问:

“美股的科技股今年开局是二十多年来最好的。但是它能持久吗?”现在回过头去看,美股的的确确已经在 2023 年出现分叉:

自今年 1 月以来,美国七大科技巨头的涨幅中位数达到了 43%,几乎是标准普尔 500 指数的五倍。换句话说:大科技公司提振了标准普尔 500 指数,将其他的股票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而华尔街最爱的英伟达,今年以来涨幅已经超过了 170%。



(二)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美股市场上大名鼎鼎的“牛市女王”——Ark  Invest 的掌门人凯茜.伍德,完美地错过了英伟达杀猪般的涨幅。

今年 1 月,凯茜.伍德的旗舰基金 ARK Innovation ETF 减持了在英伟达的持股,完美地错过了英伟市值增加了超过 5000 亿美元的大部分涨势。

伍德近日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为自己辩护称:

因为计算机芯片行业的“繁荣—萧条”周期带来了风险。当她听到关于 GPU 或者任何东西的短缺、短缺、短缺时,她开始考虑一个群体的周期性。

需要注意的是:

截至今天,伍德的旗舰 ETF——“方舟创新”已经跌至每股 39 美元,与其峰值时期——2021 年 2 月的 157 美元相比,下跌了超过 75%。

与此同时根据 S3 Partners 的数据:在 2022 年,对赌方舟系列基金的空头已经赚了 24 亿美元,收益率为 109.5%。

但必须公平指出的是:伍德也做得比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基金经理都要更加透明:

其与公众分享研究、定期举行网络研讨会,并在每天结束时公布交易。伍德也是一名罕见的投资组合经理,她是社交媒体上的专家,拥有着 150 万的 Twitter 粉丝。

今天,我想推荐大家阅读一篇有关凯茜.伍德的深度长文——毕竟,这位上个美股牛市期间最为火爆的基金经理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以及,她与特斯拉老板伊隆.马斯克的友谊。以下是我的翻译简写。


有关凯茜.伍德的一切

凯茜.伍德坐在方舟投资管理公司 Ark Invest 纽约办公室的一个电话亭里,听到公司分析师塔莎.基尼发出了一声尖叫——“一声快乐的尖叫。”伍德回忆道。

那是 2019 年的 2 月 1 日,基尼刚刚在 Twitter 上收到了伊隆.马斯克的一条私信——这是特斯拉 CEO 第一次私下联系方舟投资的人。“这真的很好。”马斯克给基尼发消息称,他提到了那天基尼在福克斯商业节目中对特斯拉公司的评论。

不到两周后,因为要见到马斯克本人而狂喜的伍德与基尼来到了加州特斯拉的总部,与马斯克一起录制播客。对于方舟投资,这是一件突破性的事件。

“(那个时候)我们什么都不是。”伍德说:“没有人知道我们是谁。”

但是今天,金融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凯茜.伍德是谁。这位方舟投资的创始人、CEO 和首席投资官,因为对马斯克的坚定信念,以及她对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各种大爆炸公司的天马行空的预测,而同时受到了尊敬与嘲讽。

“许多人都说马斯克会耗尽现金,会无法扩大 Model 3 的规模,而且……马斯克会破产。”伍德在谈到马斯克早期的怀疑者时说道:“而我们只是一直盯着奖品。”

2020 年,特斯拉帮助 Ark 的旗舰 EFT 基金——“方舟创新”飙升了 150% 以上。方舟投资的公司强调颠覆与创新,由于其已成为散户投资者加倍购买疫情中赢家公司的一种方式,资金涌入方舟。到了 2021 年的 2 月,方舟投资已经积累了 500 亿美元的投资,资金总和甚至超过了贝莱德和道富等巨头。而在 2020 年疫情发生前,方舟投资只有 36 亿美金。

伍德因此被称为是牛市女王——金融媒体对她的每一句话都赞不绝口,将她与富达明星经理彼得.林奇相提并论。CNBC 的吉姆.克莱默称伍德是“天才”。但这种崇拜并没有持续多久,当成长型股票的泡沫破灭时,方舟投资也破灭了。

方舟投资的 ETF 资产仍然相当可观,约为 140 亿美元,其基金继续获得了净流入(包括 2022 年的约 16 亿美元),伍德也仍然继续在电视商业节目中提供她的最新预言。但在其他方面,方舟投资已经谦虚了不少:

伍德的旗舰 ETF——方舟创新,已经跌至每股 38 美元,与 2021 年 2 月 157 美元的峰值相比下跌了超过 75%。现在,它已经失去过去五年来的几乎所有收益。甚至连克莱默都对伍德翻脸了,称她为是 “死亡之吻”。

在方舟基金的投资组合中,充满了大跌的成长股——Zoom、Roku、Docusign、Coinbase 和 Robinhood。它们的高价,曾使其成为做空者的热门目标,后者将这些公司视为是“垃圾”。

在 2020 年底做空 ETF 后,长期持有特斯拉股票的马克.斯皮格尔给他的对冲基金 Stanphyl Capital 的投资者写道:方舟创新包含了“纳斯达克上最可恶的故事类股票—— 一组混合[市盈率]为’无穷大’的公司。”他称伍德“可能是最古怪的投资组合经理。”

很大程度上,方舟投资的下跌是由于伍德的最大持股——特斯拉。特斯拉的股价从 2021 年 10 月的峰值下跌了……需要大家到我的知识星球阅读文章全文。


说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官网写的东西和我在知识星球写的不太一样,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当微软的 Bing 变成 ChatGPT 的默认搜索引擎

先说结论:在几个小时以前,微软的 Bing 与 OpenAI 的合作在搜索领域与谷歌的竞争,注定会失败。

但几个小时前,微软又放出了一个大招:称 OpenAI 将使用微软的 Bing 作为其默认搜索引擎。新搜索功能将在今天向 ChatGPT Plus 用户开放,并将很快通过插件方式为所有免费的 ChatGPT 用户启用。


我认为:这是微软与谷歌搜索战役的一次重大升级,因为微软将 Bing 与谷歌的战役转到了 ChatGPT 的界面。这意味着:Bing 将努力争夺那部分并不将“搜索引擎”作为工作或生活中主要使用场景的用户。这已经不是一场搜索引擎与搜索引擎之间的竞争,但却有可能从现在开始,真正意义上撼动谷歌在搜索领域的地位。


(一)

第一,为什么我说如果微软执着于 Bing 的界面,它注定将失败呢?

因为微软的 Bing 在美国于 2009 年 6 月推出,而 2009 年正好是我到硅谷报道美国科技趋势的第二年。当时,包括雅虎公司在内的数位美国搜索界资深人士就和我指出:

“Bing 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是如果它不能提供谷歌所不具有的‘新东西’,要撼动后者近 70% 的市场份额基本不可能。不提供变量,Bing 几乎不可能改变这种已经被历史证明的强大而顽固的用户习惯。”

此后,尽管 Bing 四处结盟、积极地合纵连横,甚至引入了包括与计算型知识引擎 Wolfram|Alpha 的合作,但十几年来 Bing 的发展仍然如同一潭死水。

根据硅谷的一个定律:要改变用户习惯很难,除非新产品能够比旧产品好上十倍。

那么在搜索领域,Bing+OpenAI 的组合真的比谷歌的搜索好用上十倍吗?显然没有,甚至连搜索用户的核心诉求都差了不少,因为 ChatGPT 经常会提供似是而非、甚至是错误的信息。

也是这个原因,我从来没有换掉过谷歌作为我电脑和手机上的默认搜索。甚至我还认为:几周前,谷歌选择将搜索引擎与聊天机器人 Bard 独立分开推出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因为从用户体验讲,由 GPT 驱动的“搜索”体验,可能反而是一个绕远路的过程。


(二)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很有意思的新闻。

这两天,AI 搜索引擎公司 Neeva 宣布关闭。Neeva 是一家提供无广告搜索的搜索引擎创业公司,致力于用大语言模型(用于 ChatGPT 等 AI 聊天机器人)融入搜索引擎,由前谷歌广告技术高管创立。

但两位创始人在努力了很久之后,刚刚在一篇博客中称为何要关闭公司产品 ,原因是他们通过努力得出了一个结论,如下:

“在消费级搜索领域,不可能再有创建可持续业务的途径”,以及“要获取用户真的很难。”

Neeva 因此转向新的重点。有消息称:Snowflake 已经签署了收购 Neeva 的意向书。



(三)

我再给到大家两个更加直白的数据:在折腾了几个月之后,Bing 与谷歌在搜索领域市场份额的对比。

根据 Statcounter 的最新跟踪数据:

谷歌的搜索引擎仍是全球访问量最大的网站,目前约占计算机和移动设备搜索量的 93%,而 Bing 约占 3%。

此外,由研究公司 YipitData 收集并与美国媒体 The Information 独家分享的数据显示:

自从新的 Bing 推出,在 PC 浏览器用户中,Bing 在全球搜索市场的份额仅增长了约 0.25%。

真令人尴尬。需要说明的是:YipitData 的数据基于 200 万全球用户的样本,不包括 Bing 聊天机器人不可用的中国。此外,微软曾表示 Bing 的绝大部分使用都通过 PC 浏览器进行,而 YipitData 的这些数据没有反映 Bing 的移动用户情况。


(四)

不过,我真正想强调的是:我个人,其实只是作为一个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大量使用搜索引擎/精确信息场景的人的代表。

但是这个世界上,实际上还有大量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使用 ChatGPT 的场景会更多。

因此,当微软昨日将 Bing 作为 OpenAI 的默认搜索引擎相当于是:微软巧妙地让 Bing 的界面退居二线,从而把竞争引向了谷歌与 ChatGPT 的直接竞争,Bing 只需要坐收第二类用户的流量就可以了,毕竟这类用户也会时不时地需要更加精准的信息。

而这本质上已经是两个时代的用户入口界面之战:究竟下一个时代,更广泛数量的用户是会选择继续把搜索作为第一入口,还是会选择 ChatGPT 作为第一入口呢?

这可能取决于:OpenAI+Bing 的用户体验有多好,以及 OpenAI 会多快地在 ChatGPT 上推出各种形式/能够带来各种用户使用场景的插件,包括订机票、叫外卖、叫 Uber 等等等等。


相关补充:实际上此前美国已经有论文证明 LLM 在互联网搜索方面已经失败。该论文研究了四个著名的 AI 搜索引擎——Bing Chat、NeevaAI、Perplexity 以及 YouChat——的输出结果发现:对于可以作为信息搜索用户的主要工具的系统来说,这些 AI 搜索引擎输出的结果相当低,尤其是在考虑到它们的可信度方面。具体低到什么程度?大家可以到我的知识星球阅读论文全文和论文核心摘要。


说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官网写的东西和我在知识星球写的不太一样,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萨姆.奥特曼的最大一笔个人投资核聚变公司 Helion,来了!

我们人类真的要离清洁能源的“圣杯”更近了吗?至少硅谷希望你相信。

5 月 10 日,微软突然宣布:已经与核聚变初创公司 Helion Energy 签署购电协议,将于 2028 年向后者购买其核聚变发电厂的 50 兆瓦电力。

这意味着:OpenAI 掌门人萨姆.奥特曼的最大一笔个人投资—— Helion,其聚变产生的能源将在未来 5 年之内实现商业化,Helion 也将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家为其服务签署了实际购电协议的核聚变公司。

Helion 成立于 2013 年,随后,从 YC 等著名硅谷 VC 处共融资了 5.778 亿美元。其中,奥特曼是 Helion 的种子投资者,并在 2021 年领投了 Helion 的 E 轮 5 亿美金。在这一轮中,奥特曼个人就投资了 3.75 亿。这也是截至目前奥特曼个人所做出的最大一笔投资。

需要注意的是:

核聚变之所以被称为是能源生产的“圣杯”是因为:它可以产生近乎无限制的能量,但不会产生加剧气候危机的温室气体排放。也就是说,人类的气候危机问题将因此被解决。

但核聚变尚未实现商业化。而微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企业的采购商之一,这笔交易也使 Helion 以及整个聚变行业迎来了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二,在奥特曼看来,投资 OpenAI 与投资 Helion 这两个交易相互关联。

大规模机器学习的改进加快了实验速度,并帮助多家核聚变公司达到或接近核聚变反应所需要的极端温度和压力。聚变公司们最近看到了 AI 取得进展的相似之处。

“我对未来的看法以及我喜欢这两家公司的原因是,”奥特曼称:“如果我们能推动智能成本和能源成本一路走低,我们所有人的生活质量都将得到难以置信的提高。如果我们能用越来越少的钱让 AI 系统变得越来越强大——我们在 Helion 上试图用能源做同样的事——我认为这两个项目在精神上非常一致。”

第三,全球私人资本正涌入该行业,对聚变能源的投资即将成为主流。

今年 2 月,美国能源部首席聚变协调员斯科特.许称: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私人投资者会觉得他们必须投资核聚变,我们正开始达到那个拐点。除了一些核聚变公司达到了里程碑之外,我认为这里有一个宏观的趋势正在发生。”

有意思的是:

历史上,Helion 曾数度食言自己的时间表。但它与微软的这份交易包含有对赌的性质。根据 Helion 联合创始人和 CEO 大卫.柯特利的说法:如果到时 Helion 不能向微软提供目标电力,Helion 将受到经济惩罚。

看起来,这是一场真正的比赛。


(一)

不过,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核聚变,以及为什么它会如此难以实现。

简单讲,核聚变与自然界中为太阳提供动力的过程相同——太阳,通过其核心的巨大压力和高温把物质转化为能量。

根据《瓶中太阳》一书的作者查尔斯.塞夫的说法:“如果你在足够热、足够稠密的环境中,将原子足够猛烈地撞击在一起,基本上你可以获得自由能。这是用极少的燃料产生的巨大能量。”

聚变,就发生在两个原子撞击在一起形成一个更重的原子时,就像两个氢原子聚变形成一个氦原子一样。

但尽管几十年来物理学家们一直在追逐“复制聚变过程”的梦想,聚变却从未真正发生。

核心问题,不在于“复制聚变”本身,而在于如何创造条件,使这一过程产生的能量能够多于吸收的能量。值得注意的是:

2022 年 12 月,核聚变领域发生了一个潜在的转折点。……

本文剩余内容的主要摘要如下:

1,对于聚变行业,去年和今年发生了两件大事,都促使大量的私人资本正涌入该领域。这两件大事是什么?

2,目前,除了政府的实验室外,美国大概有 30 多家核聚变私人公司,其中优秀的佼佼者分别是哪些公司?

3,在方法论上,Helion 与其它核聚变公司主要有三个不同之处。这三个不同之处是什么?


说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官网写的东西和我在知识星球写的不太一样,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为什么 ChatGPT 的流量增长放缓了?

其实最主要的是想和大家分享几组重要的数据。

第一组是,根据 Similarweb 数据:今年 1 月时,ChatGPT 的访问量环比增长率为 131.6%;到了 2 月为 62.5%;3 月为 55.8%;4 月为 12.6%。

也就是说:131.6% ➜ 62.5% ➜ 55.8% ➜ 12.6%。

不过,ChatGPT 的访问量仍然很大,今年 4 月在全球吸引了约 17.6 亿次访问,使其在一些类似网站旁就像是一把倚天屠龙剑。如下图,见蓝色部分:

不过,到底为什么 ChatGPT 的增长开始趋于平缓了呢?Similarweb 对此的解释是:

“某种程度上,这可能反映了 OpenAI 推动其 GPT-4 技术通过 API 访问许可协议成为了其他网站和数字服务中的‘Intel Inside’。”

也就是说:就像 1990 年代英特尔公司的 “Intel Insider” 创新品牌策略一样,ChatGPT 也通过开放 API 成功地让自己成为了其他公司内嵌的价值功能。但也因为此,直接访问 ChatGPT 的流量增长放缓了。

不过,我认为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一)

第一个原因是:就解决现实问题方面,事实证明,由大语言模型 LLM 驱动的 ChatGPT 式生成式 AI 还不够好。

至少,LLM 被要求在科技行业完成的第一项任务——互联网搜索——方面,已经失败了。

我在这篇文章《OpenAI 正式推出商业版,商业模式既 To B 也 To C》中曾举到过一个例子。而更全面的研究则如下:

今年 4 月,美国斯坦福大学以人为本的 AI 研究小组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其研究了四个著名的 AI 搜索引擎——Bing Chat、NeevaAI、Perplexity 以及 YouChat——的输出结果发现:

对于可以作为信息搜索用户的主要工具的系统来说,这些 AI 搜索引擎输出的结果相当低,尤其是在考虑到它们的可信度方面。

具体低到什么程度?大家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我的知识星球获取斯坦福该论文的简介以及论文全文。


(二)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害怕向 ChatGPT 泄露机密,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禁止其员工就工作目的访问 ChatGPT。

而微软公司的最新举措,正好精准地描述了这个趋势:

因为大多数公司,需要的其实是能够让他们将 ChatGPT 技术应用于他们的专有数据、但同时不能够损害他们隐私的东西。

由此上周消息:微软被披露已经计划在其专用服务器上运行一个版本的 ChatGPT,以让客户不用担心公司秘密会泄露到主要的 ChatGPT 系统里。

但这是有代价的。这意味着:微软这一产品的成本,可能是其目前客户成本的 10 倍。

而早在今年 3 月就有消息传出:微软公司已经面临运行 AI 所需要的服务器硬件短缺问题。甚至,已经造成了一些后果,如下:

微软云的 OpenAI 软件客户不得不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以及,微软内部一些构建其他 AI 工具的团队不得不先靠边站,以在对硬件访问的权限方面,先优先确保微软有足够能力来处理 Bing 的新 GPT-4 聊天机器人和即将宣布的新 Office 工具。

但是昨天,微软似乎解决了这个问题。

根据 The Information 的独家报道:微软和甲骨文正在讨论共享 AI 服务器的一项协议。具体内容为:

如果微软或甲骨文中的任何一家公司,无法为使用大规模人工智能的云客户提供计算能力,那么他们可以相互租用服务器。

此外,IBM 也冒了出来。昨日,就企业的这一刚需,IBM 宣布推出一款新产品 IBM Watsonx,称其 AI 客户可以借助该产品在 IBM 的整个业务中快速训练和部署自定义 AI 功能,同时保持对自有数据的完全控制。


(三)

当然,这个地球上,也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人工智能。

根据今年 4 月全球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的一项研究显示:新兴国家的人比发达国家的人更可能信任人工智能。

其中,巴西、印度、中国和南非,是仅有的超过半数人口对人工智能技术表示强烈信任和接受的国家。

信任度排名第一的是印度,接受率为 75%。此外,新兴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对人工智能的参与度最高。中国是工作场所使用人工智能最多的国家 (75%);其次是印度(66%);巴西(50%)。

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我的知识星球获取这份研究报告。

不过,就科技界的 VC 们,显然对 AI 非常兴奋。

根据“机构投资者”引用 PitchBook 的数据:大概有超过 1/3 的风险资本家认为,人工智能将在所有科技行业中带来最大的增长。

根据 PitchBook 的这份最新 VC 报告:

有 36% 的风险资本家预计 AI 将在所有技术领域中产生最大的增长;其次,是 XX 技术(18%)、XXXX 技术(13%) 以及 XXXXX 技术 (13%),需要大家到我的知识星球阅读该报告全文。


说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官网写的东西和我在知识星球写的不太一样,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