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给你提个建议吗?

当“建议”如信息轰炸般涌向创业者,听从什么样的建议才不会把自己和团队带进坑?

类似《刺猬理论——用简单的力量成功》,短小精悍但一剑封喉的一篇文章来自连环创业者、WP Engine 和 Smart Bear 创始人 Jason Cohen,Jason 也是 TechStars 等硅谷孵化器导师。以下是我们翻译简写。

Finding the Right Advice

上世纪 80 年代兴起的“健康饮食”风潮已经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所谓健康饮食方案都因人而异,你不该去问:“什么是最好的饮食习惯?”而应该去问:“就算所有方案都有用,但哪个最适合我呢?”

这一原则同样适用创业者。

在创业世界里,任何能证明 “X 是对的”东西,实际上都存在一个完全相反案例能证明 “X 是错的”,所以你真正该问的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建议才最适合我?

生理反应和可持续性

在饮食习惯案例里,一半答案来自“生理”——你的身体对此如何反应?

换句话说,你公司在特定市场、与特定竞争对手争夺特定消费者、用特定价格、制定特定商业模式、组建特定团队、设立特定目标时,你如何选择公司最适合方式?

答案因人而异——乔布斯、比尔.盖茨、扎克伯格都非常成功,但实际上他们做法大相径庭。

另一半答案,则和“可持续性”有关——你能够多长时间坚持某种“饮食习惯”?

比如,你可以大谈特谈布局社交媒体是市场营销关键,但如果你内心实际上认为 Twitter 上内容乏味、Facebook 上信息虚假、Instagram 不够严肃,同时你又逼迫自己长时间在上面发内容,你觉得你真会“成功”吗?

你也可以说“用户交互设计很重要”,但成千上百成功公司的用户交互设计都很烂。如果你不是设计师出身,也不打算投资设计公司,你不该纠结于“用户交互设计”这个问题,而应该问:到底是什么让这些公司如此成功,即使他们的用户界面如此之烂?

两种方法

有两种办法可以判断一个建议是否适合你。

首先,认识到“建议”都伴有上下文。

别人给到你的经验法则通常也只对他们自己有效,这里面必然包括了他们的个人目标、世界观、经验,甚至是他们公司面对的市场、产品、消费者和竞争对手,只有在这些“上下文”里,建议者才能提出建议。

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问自己:“我的处境在多大程度上和“建议者”相似”?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听取,即使你不喜欢建议内容;但如果你们上下文情境完全不同,你大可忽略掉这些“建议者”的高谈阔论。

第二,你的直觉一般都对。

有的时候,“感觉”真的比“深思熟虑”更能帮你找到方向。

在一个 “X” 和 “Not-X” 都被视为”真正道路”去兜售的世界,你可能需要纯逻辑之外的一些解析路径,也就是说:

如果你发现自己强烈同意某个新想法,那么这种“感觉”可能就是你需要的全部证据。

不过你需要先问自己:你喜欢这个想法,是因为它是你已知为“错”的一些东西的反面;还是因为它道出了有关你的真相?

比如说,你不喜欢社交媒体,你很容易就能找到一堆”社交媒体不重要“的建议,但你喜欢这些建议,是因为你真深信社交媒体是场“闹剧”,还是其实只是因为你在逃避“真相”——社交媒体对数字市场至关重要?

这完全不同。

留意让你立即产生情感厌恶的建议

如果你经常反问自己,涌现的尽管只是些“感觉”,答案也会变清晰。

而这里,最重要的是——重视那些立刻就让你产生生理/情感厌恶的建议。

通常,你第一反应是“对”的,因为你有自己世界观,你应该选择能给到你“能量”,以及行为方式和你人生中大部分事情行为方式有“一致性”的东西。

这种”一致性“很重要。

当然,吸取反面意见也会让你学习和进步(当你犯错,你需要转变你的世界观。这是机会,不要浪费)。

而当你积累出一堆有利于你能量涌现的原则,你投身其中,并把它推向极致,做到这点也许才是成功的真正不二法则——那就是你”全身和全心“(都)投入“。

“能让你产生最大能量并得以运用”,要比“到底你应该选择哪条路去走”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