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英伟达的 AI 霸主地位只是暂时的”

现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绝大部分创业公司都想和英伟达合作,而英伟达也在疯狂地买、买、买。

根据英伟达财报:其二季度营收达到了 135 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并预计第三季度营收将猛增 170%。

英伟达似乎不知道该把如此多的钱用来干什么。根据金融数据公司 PitchBook 的数据:今年以来英伟达大约已经完成了 20 笔交易。甚至仅仅是在上周,我看到它又完成了三笔交易。

目前,英伟达正在试图投资每一个可以想象到的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收购目标,它还投资了一系列最有前途的人工智能公司。

包括投资了推理类的自主代理 AI 创业公司,如 Imbue、 Inflection AI 和  Adept AI;也包括收购或投资了边缘人工智能(Edge AI)的创业公司 OmniML 等等。

与大家分享一篇文章《为什么说英伟达的 AI 霸主地位只是暂时的》。本文涉及了“推理”,也涉及了未来时态的边缘人工智能。以下是我的翻译简写。


英伟达是一家令人惊叹的公司,数十年来,它一直在执行逆向愿景,并因为其在人工智能革命中的核心作用而成为了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之一。

我想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认为英伟达在机器学习领域的头把交椅,在未来几年还远远没有坐稳。

为此,我将谈一谈英伟达当前主导地位背后的一些驱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未来将如何变化。


一,当前

以下是我认为目前英伟达胜券在握的几大原因。

1,几乎没有人在运行大型 ML 应用程序

除了少数几家大科技公司外,很少有公司能够真正在生产中运行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他们仍在摸索如何开始使用这些新功能,因此主要成本都围绕着数据集收集、训练硬件以及模型作者的工资。这意味着:(目前)机器学习的重点是训练,而不是推理。

2,所有英伟达的替代方案都很糟糕

如果你是创建或者使用 ML 模型的开发人员,使用英伟达的 GPU 要比使用 AMD OpenCL 卡、Google TPU、Cerebras 系统或其他任何硬件都简单得多,耗时也少得多。

软件栈方面,英伟达的软件也要成熟得多,有更多的示例、文档和其他资源,找到有英伟达经验的工程师也要容易得多,与所有主要框架的集成也更好。

因此,竞争对手不可能超越英伟达打造的平台效应。在当前市场上,赢家通吃才是最合理的,而英伟达就是赢家。

3,研究人员拥有购买力

现在,招聘 ML 研究人员的难度可想而知。而 ML 研究人员的需求之一,就是使用英伟达的平台。

他们熟悉英伟达的平台,使用英伟达的平台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如果选择其他平台,不仅需要时间,而且无法获得就业市场所看重的技能。

由于目前聘用和留住研究人员的成本非常高,因此在购买硬件时,研究人员的偏好会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4,训练延迟规则

根据经验,模型需要在一周之内从头开始训练。从早期的 AlexNet 开始,我就发现这一点是正确的,因为如果迭代周期变得更长,就很难进行经验测试和原型设计,而经验测试和原型设计对于实现准确性的目标仍然至关重要。

随着硬件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会建立更大的模型,直到训练所需要的时间再次大致相同,并通过更高质量的模型而不是减少总训练的时间来获得收益。

这样一来,购买最新的英伟达 GPU 就变得非常有吸引力,因为你现有的代码大部分都能正常工作,但速度会更快。

从理论上讲,竞争对手有机会以更低的延迟取胜,但是他们的软件栈不可避免地处于较差的状态(英伟达的 CUDA 已投入数十年),这意味着这种理论上的假设主要是一种幻想。


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变化?

所以,希望我已经提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即英伟达的成功背后,有着强大的结构性原因。

以下是我对未来几年这些条件将发生变化的看法。

1,推理将占据主导地位,而非训练。

多年前有人告诉我:”训练成本随着研究人员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推理成本,则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我从这句话中得到的启示是:……

本文剩余内容的主要摘要如下

促使英伟达占据 AI 霸主地位的“条件”未来几年将发生什么变化?以及当这些条件变化时,对未来又意味着什么?


我平时主要在知识星球写美国科技界的内容,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伊隆.马斯克:他如何暴风雨般戏剧性地收购了 Twitter

大家还记得我在 7 月提到的:9 月,关于伊隆.马斯克的一本自传 <Elon Musk> 会在美国出版吗?

目前这本书已经出版,并在亚马逊上可以购买。近日,《华尔街日报》等媒体纷纷刊登了这本书的内容节选。

周末,推荐一篇由《华尔街日报》节选自 <Elon Musk>的文章。最重要的是,传记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写得非常深刻而好笑,每次重新看,我都忍不住哈哈哈想笑^-^。

以下内容,由 DeepL 和我的小助理编译。祝大家周末愉快!


The Real Story of Musk’s Twitter Takeover

2022 年 4 月,伊隆·马斯克的境况出奇地好。

特斯拉的股票在五年内上涨了 15 倍,市值比跟在它后面的其它 9 家汽车公司加起来都要高。此外,SpaceX 在 2022 年第一季度发射进轨道的卫星总数是所有其他公司和国家总和的两倍。而 SpaceX 的 Starlink 卫星刚刚成功建立了一个私有互联网,为包括乌克兰在内的 40 个国家的 50 万用户提供服务。

这将会是辉煌的一年,只要马斯克能够保持在这种足够好的状态。但那就不是马斯克了。

希冯·齐利斯是 Neuralink 的高管,也是马斯克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注意到,到了去年的 4 月初,马斯克就像是一个游戏上瘾的玩家,虽然已经赢得游戏,但就是不肯关机。那时,她和马斯克说:“你不必一直处于战斗状态,还是说处在战斗中才会让你舒服呢?”

“这是我出厂设置的一部分。”马斯克回答说:“我想我一直想把筹码推回到桌上,或者玩下一个级别的游戏。”

在这段令人不安的成功时期,马斯克行权了一批到期的股票,大约有 100 亿美元的现金。“我不想把钱留在银行里。”他说:“所以我问自己喜欢什么产品,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的答案是 Twitter。”

那年的 1 月,马斯克悄悄告诉他的私人业务经理贾里德·伯查尔开始购买 Twitter 的股票。

马斯克咄咄逼人收购 Twitter 并将其更名为 X 的过程,预示了他现在运营 Twitter 的方式:冲动且不逊。

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令人上瘾的游乐场。Twitter 有很多学校操场的特征,比如嘲讽与霸凌。但在 Twitter 上不一样的是,聪明孩子会赢得追随者,他们不会像马斯克小时候那样被推下台阶挨打。拥有 Twitter,将使马斯克成为校园之王。

20 多年前,马斯克创办了 X.com,他希望将它打造成一个“超级应用程序”,可以处理一个人所有的金融交易和社交关系。而当 X.com 与彼得.泰尔创立的支付服务公司 PayPal 合并时,马斯克强烈地争取保留 X.com 作为合并后的公司名字,但他被拒绝了。

当时,Paypal 已经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名称,有类似 Twitter 的友好和活泼,而 X.com 这个名字,会让人联想到某个你无法在一家体面公司里去谈论的小网站。

马斯克被赶下台了,但他至今仍对自己的观点坚定不移。他说:“如果你只想成为一个利基市场的参与者,那么 PayPal 是一个更好的名字。但如果你想接管整个世界的金融体系,那么 X 是更好的名字。”

当马斯克开始购买 Twitter 股票时,他认为 Twitter 这个名字太小众、太矫情了。

马斯克将 Twitter 视作为是实现他最初愿景的一个途径。那年的 4 月,他提到“Twitter 可以成为 X.com 应该成为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帮助挽救言论自由。”

那时,一种新成分已经被添加到这口大锅里:马斯克越发地担忧被他称作为是“觉醒病毒”的危险性。他认为这种病毒正在感染美国。他严肃地告诉我道:“除非彻底消灭觉醒病毒,否则文明将永远不会跨越多个行星。从根本上说,这种病毒是反科学、反价值、反人类的。”

在一定程度上,马斯克的反觉醒情绪是由他最大的孩子,当时 16 岁的 Xavier 想要“变性”的决定引发的。她(变性之后称为“她”)发信息给马斯克的弟媳说:“嘿,我变性了。现在我的名字叫詹娜,别告诉我爸爸。”

当马斯克发现后,他对此还是乐观的,但后来詹娜成为了一个狂热的马克思主义者,并和马斯克断绝了关系。

马斯克说:“她不仅仅是社会主义,而是成为了一个完全的共产主义者,认为任何有钱人都是邪恶的。” 这道裂缝,是在他长子 Nevada 去世后一生中最让他痛苦的事。他说:“我已经示好了很多次,但她不想花时间和我在一起。”

马斯克把这一切中的一部分,归咎于是詹娜就读 Crossroads(一所洛杉矶的学校)时所受到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他认为,Twitter 也已经被一种类似的思想所感染,这种思想打压了右翼和反体制的声音。


Twitter 需要的是一条喷火巨龙

在马斯克购买 Twitter 股票的消息公布后的一天晚上,他打电话给软件工程师帕拉格.阿格拉瓦尔,这位人物接替了杰克.多尔西担任 Twitter 的首席执行官。俩人决定在 3 月 31 日与 Twitter 董事会主席布雷特·泰勒秘密会面,共进晚餐。

马斯克觉得阿格拉瓦尔很讨人喜欢,他说“他是个好人”。但这就是问题所在。如果你问马斯克 CEO 需要什么特质时,答案里不会有“是个好人”这一条。

马斯克的一条格言是:管理者不应该以讨人喜欢为目标。他在那次会面后说:“ Twitter 需要的是一条喷火的巨龙,但帕拉格不是。”

那个时候马斯克还没想过自己接管。在他们的会议上,阿格拉瓦尔邀请他加入 Twitter 董事会,他同意了。在接下来的几天,硅谷仿佛迎来了和平。

4 月 6 日下午,马斯克的密友、PayPal 联合创始人卢克.诺塞克和肯.豪厄里在德克萨斯州奥斯汀的特斯拉工厂和总部的夹层工作区里踱步。此前一天,马斯克宣布将加入 Twitter 董事会。他们对此很谨慎。

马斯克坐在一张可以俯瞰装配线的会议桌前,愉快地承认:“这可能是一个麻烦的处方。很明显,这里就像是囚犯在管理精神病院。”他指的是 Twitter 的员工。

马斯克重申了自己的观点,如果 Twitter 停止限制用户言论,对民主政体有利。尽管赞同马斯克关于言论自由的自由意志主义观点,豪厄里还是温和地反驳道:“它真的应该像电话系统一样,从一端输入到一端的输出完全一样吗?或者你认为这更像是一个管理世界话语权的系统,或许应该在算法中加入一些人工智能,来区分事情的优先次序?”

马斯克回答道:“是的,这是一个棘手问题,人们有说话的能力,但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能力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或放大。”也许传播推文的算法应该更加开放。“这可能是一种放在 GitHub 上的开源算法,人们可以对它进行仔细检验。”

随后,马斯克抛出了一些其他想法。“如果我们向人们收取一小笔费用,比如每个月两美元,来做身份验证,会怎么样?”他问道。

他说,获得用户的信用卡来付费,不仅能消除机器人,提供新收入来源,还能加速把 Twitter 变成一个支付平台的目标,就像他对 X.com 的设想一样,在那里人们可以转账、给小费,为故事、音乐和视频付费。

因为豪厄里和诺塞克曾在 PayPal 与马斯克一起共事,他们喜欢这个主意。“它可以实现我对 X.com 以及 PayPal 的最初设想。”马斯克高兴地笑着说。

第二天,马斯克的弟弟金博尔.马斯克在午餐时告诉马斯克,最好做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新的社交媒体平台。马斯克被激起了兴趣,进入了天马行空的状态。他半开玩笑地说,或许可以建立一个使用狗狗币的支付系统。狗狗币是一种半严肃的加密货币,马斯克一直在悄悄地为其开发提供资金。午饭后,他给金博尔发了几条信息,具象化了这一想法:一个像 Twitter 的基于区块链的社交媒体系统,既可以支付,也可以发推文。

然后,马斯克飞往(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尔森在夏威夷的 Lanai 岛。他计划这次旅行是与他其中一个女朋友、澳大利亚女演员娜塔莎.巴塞特安静地约会。但是他没有把它当作为是一个轻松的迷你假期,而是花了四天时间来思考如何处理 Twitter。

第一天晚上的大部分时间,马斯克都没睡觉,一直在思考 Twitter 面临的问题。他看了关注者最多的用户列表,发现他们已经不再活跃。因此,在夏威夷时间的凌晨 3:32,他发了一条推文:“大多数顶流账户很少发推文,发的内容也很少。Twitter 正在消亡吗?”

大约 90 分钟后,Twitter 的 CEO 阿格拉瓦尔给马斯克发了一条短信:“你可以随便发推说 Twitter 正在死亡吗?或者是别的啥东西,但我有责任告诉你,在当前环境下,这并没有帮助我让 Twitter 变得更好。” 这是一条含蓄的短信,措辞谨慎,以避免让马斯克认为是暗示他不再有权诋毁 Twitter。

马斯克收到短信时,夏威夷刚过早上 5 点,但他仍然很精神。他反驳道:“那你这周做了什么?”这是来自马斯克的终极羞辱。

然后,他回复了一个决定命运的三连击:“我不会加入董事会。这是在浪费时间。我会提出让 Twitter 私有化。”

阿格拉瓦尔大为震惊,并哀伤地回道:“我们能谈谈吗?”。

不到三分钟,Twitter 的董事会主席泰勒就发短信给马斯克,同样恳求他谈一下。“你有 5 分钟时间让我理解一下啥情况吗?”他问马斯克。

马斯克回答道:“和帕拉格沟通来修复 Twitter 是行不通的,我们需要采取激烈的行动。”


“我出价了”

马斯克说,当他到达夏威夷时他清楚地意识到:他无法通过进入董事会来修复 Twitter 或是把它变成 X.com:“我决定,我不想成为董事会的附庸,成为某种形式的内奸。”

这里还有一个因素是:当时,马斯克心情狂躁,行事鲁莽。

和以往一样,他的想法随着他的情绪波动而剧烈地波动。就在他准备收购 Twitter 时,他还在和金博尔发短信聊他们要创办一家新的社交媒体公司的想法。他写道:“我认为需要一个基于区块链并包含支付的新的社交媒体公司。”。

但在当天下午晚些时候( 4 月 9 日,星期六) ,他彻底拥抱了收购 Twitter 的想法。他告诉我说:“ Twitter 已经有了一个用户基础,我需要那个助推器来推出 X.com。”

他给伯查尔发了一条短信,明确道:就这么干,做一个持股 9% 的股东是没法修复这家公司的。

随后,马斯克飞往温哥华,与他分分合合的女友克莱尔.鲍彻见面。鲍彻是一位行为艺术家,被熟称为 Grimes。她一直在催马斯克过去,这样她就可以把他们的儿子 X (是的,儿子名字就是 X )介绍给她父母和日渐年迈的祖父母。但到了开车出发去看望父母时,她决定把马斯克留在酒店里。“我能看出来他当时处在压力模式下。”她说。

的确如此。当天下午晚些时候,马斯克给泰勒发去了他的正式决定——“经过几天的深思熟虑,这显然是个重大问题,所以我决定了,我要把 Twitter 私有化。”

当晚,Grimes 回到酒店,发现马斯克沉浸在玩“艾尔登法环”中。这款游戏精心地设计了神秘的线索和奇怪的情节转折,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在计算何时发动攻击时。

马斯克花了很多时间在游戏中最危险的区域,一个被称为是”凯利德”的火红色地狱地带。Grimes 说马斯克那天晚上一夜没睡,玩到了凌晨 5:30。

结束游戏后不久,他发了一条推特: “我出了个价(I made an offer)。”

之后,马斯克开始寻找外部投资者,帮他为收购提供资金。他找到了金博尔,但被拒绝了。但在(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尔森那儿,情况则不一样,当马斯克在那周的早些时候问埃尔森是否有兴趣介入交易时,埃尔森回答道:“当然有”。

马斯克问:“准备投多少?不需要你保证啥,但这笔交易已经超额认购,所以我必须减少或踢出一些参与者。”

埃尔森道:“10 亿美元,或者你开个数也行。”

埃尔森已经有十年没有发过推了。事实上,他记不住自己的推特密码,马斯克不得不亲自为他重设密码。但是埃尔森认为,推特很重要,他告诉我说:“这是一种实时新闻服务,没什么能与之相媲美。如果你认同它对民主很重要,那么我认为它值得投资。”


“我的废话探测器发出红色警报”

一个也渴望参与该交易的人,则是随后将名誉扫地的加密货币交易所创始人 Sam Bankman-Fried 。马斯克的摩根士丹利银行顾问催促他给 Bankman-Fried 打电话,表示 Bankman-Fried “将为社交媒体与区块链做整合工作”,并在这笔交易中投入 50 亿美元。

尽管与金博尔讨论过在区块链上建立一个社交网络的想法,但马斯克认为这条路太慢,不能支持快节奏的 Twitter 发帖,所以他不想见 Bankman-Fried。当他的银行顾问坚持重申 Bankman-Fried “可以给 50 亿美元”时,马斯克回复了一个“不喜欢”的按钮表情。

马斯克说:“区块链 Twitter 是不可能的,点对点网络无法支持这里对带宽和延迟的需求。” 他表示,他可能在某个时候与 Bankman-Fried 见面:“只要我不必和他掰扯区块链就行。”

随后,Bankman-Fried 直接给马斯克发短信说自己“对你将用 TWTR 做的事感到非常兴奋”。Bankman-Fried 说他有一亿美元的 Twitter 股票,他想“展期”,这意味着一旦马斯克将其私有化,他的 Twitter 股票将被转换为新公司的股份。

“不好意思,这是谁发的信息?”马斯克回复。

Bankman-Fried 道了个歉,并介绍了自己。马斯克简短地回答:“欢迎上车。”

5 月份的时候,Bankman-Fried 给马斯克打了个电话。

马斯克说:“我的废话探测器立刻疯狂发出警报”。

Bankman-Fried 开始飞快地谈论自己。马斯克说: “他说起话来就像在嗑药一样,一分钟跑一英里,我以为他应该问我有关这笔交易的问题,但他一直在告诉我他在做什么。我当时在想,兄弟,冷静点。” 

这种感觉是相互的。Bankman-Fried 也认为马斯克似乎疯了。这通电话持续了半小时,Bankman-Fried 最终既没有投资,也没有展期他的 Twitter 股票。

马斯克成功地筹集到了资金,Twitter 董事会在 4 月底接受了他的计划。那日晚上,马斯克没有庆祝,而是飞往他位于德克萨斯州南部的 Starbase 火箭发射基地。

他参加了关于重新设计猛禽引擎的定期夜间会议,并花了一个多小时思考如何处理他们难以解释的甲烷泄漏问题。

Twitter 的收购新闻成为了全球的热门话题,但 SpaceX 的工程师们知道马斯克喜欢把注意力集中在手头的任务上,没有人提起这件事。随后,马斯克在布朗斯维尔一家有音乐表演的路边咖啡馆遇到了金博尔,他们在那一直待到了凌晨两点,坐在演奏台正前方的一张桌子旁,听着音乐。

在达成协议和正式成交之间的那几个月里,马斯克的情绪波动很大。

有一天凌晨 3 点,他给我发短信说:“我非常高兴终于实现了 X.com,它早该被实现了。Twitter 就是催化剂!而且,希望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帮助民主和公民自由言论。”

几天后,他变得更加抑郁了。

“我需要住在 Twitter 总部。现在的情况非常棘手。我太失望了(备受失眠困扰)。”

他对接下这样一个棘手的挑战开始怀疑。一天晚上,他在与我的长谈中承认:“我有一个坏习惯,就是贪多嚼不烂,我想我只是需要少去想一下 Twitter,此刻的谈话就是不应该的。”

一个爆料者和其他人的爆料,让马斯克越发坚信 Twitter 在实际用户数上撒了谎,他最初提出的 440 亿美元报价太高了。

他想要更好的交易。整个九月,他每天都和律师通三、四次电话。有时,他的情绪很激动,坚称他们能打赢 Twitter 在特拉华州提起的诉讼,该诉讼试图迫使他完成第一次的出价。他在谈到 Twitter 董事会时表示: “他们太害怕这场垃圾箱火灾了,我不信法官会强行通过这笔交易,在公众那不会过关的。”

马斯克的律师最终说服了他,如果把这个案子送上庭,他就会输掉这个案子。最好还是按照最初的条款完成交易。那个时刻,马斯克甚至重新燃起了接管公司的热情。

他在 9 月底告诉我说:“可以说,我应该付全价,因为这些运营 Twitter 的人都是傻瓜和白痴,这里的潜力是巨大的,我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马斯克同意在 10 月份正式完成交易。


“所有这些该死的鸟都必须消失”

马斯克计划于 10 月 26 日(星期三)访问旧金山的 Twitter 总部,以便了解情况,为正式完成交易做准备。交易原定于在那周五完成。

当马斯克在 Twitter 总部附近闲逛时,他似乎被惊到了。

Twitter 总部位于一座 10 层高的装饰艺术风格的旧商品市场内,建于 1937 年。它被装修成一个科技时尚的风格,有咖啡吧、瑜伽室、健身室和游戏厅。九楼的宽敞咖啡馆提供免费餐饮,从手工汉堡包到素食沙拉,应有尽有。

厕所上的标语写着“这里欢迎性别多样化”,当马斯克在堆满 Twitter 品牌商品的柜子里翻找时,他发现了印有“保持觉醒”字样的 T 恤,他手甩着 T恤,像在表达他认为这种觉醒思想已经感染了公司。

Twitter 大陆和马斯克的宇宙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观点分歧。

Twitter 为自己是一个友好的地方而自豪,在这里,纵容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莱斯利.贝兰德表示“我们的同理心非常强,非常关心包容性和多样性;在这里,每个人都需要获得安全感”。在被马斯克解雇之前,贝兰德一直担任公司的首席营销官和人事官。

Twitter 提供了永久在家办公的选择,并允许每个月有一个精神上的“休息日”。Twitter 内部常说的词是“心理安全”,提示大家要小心说话,别让他人觉得不舒服。

马斯克听到“心理安全”这个词时,发出了一声苦笑,这让他憋火,他认为这就是紧迫性、进步和加速度的敌人。

他更喜欢“硬核”这个词,他相信,不舒服是件好事。这是对抗自满情绪的一种武器。假期、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以及几天的“精神休息”不是他的菜。

他开始觉得好笑,然后,对 Twitter 标志性的蓝鸟标志贴得到处都是感到厌恶。他不是个快活的人,他喜欢黑暗和暴风雨般的戏剧,而不是爽朗和轻松的闲聊。

“所有这些该死的鸟都必须消失。”他告诉一个助理。

Twitter 的交易原定于周五完成。当日上午股市开盘,一切准备井然有序。

资金会转移,股票会被摘牌,马斯克拿到控制权。

交易会让阿格拉瓦尔和他的 Twitter 高管们收到遣散费,并获得他们的股票期权。

但马斯克不希望这样。

在计划退市的前一天下午,他有条不紊地计划了一场柔术式的突袭:那天晚上,他要提前收盘。如果他的律师和银行顾问把握好时机,他可以在阿格拉瓦尔和其他 Twitter 高管获得股票期权之前就“有理由”解雇他们。

这一招很大胆,甚至无情。但在马斯克看来,这是公平的,因为他确信 Twitter 的管理层在用户数据上欺骗了他。周四下午晚些时候,当计划展开时,他在作战室里告诉我说:“从今晚关上到明日早上打开盖子,饼干罐里有会 2 亿美元的差额。”

太平洋时间下午 4 点 12 分,一旦他们确认资金已经转移,马斯克就扣动扳机完成交易。

就在那时,马斯克的助手向阿格拉瓦尔和他的三名高管递交了解雇信。六分钟后,马斯克的高级安全官员来到二楼的会议室,说所有人都已经“离开”大楼,他们的电子邮件权限被注销。

及时注销电子邮件权限是计划的一部分。阿格拉瓦尔准备了一封以权限变更为由的辞职信准备发送,但是当他的 Twitter 电子邮件权限被注销后,他花了几分钟才把文件传到 Gmail 上。那时,他已经被马斯克解雇了。

“他试图辞职。”马斯克说。

“但是我们打败了他。”他的枪手律师亚历克斯.斯皮罗回答道。


我平时主要在知识星球写美国科技界的内容,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英伟达 NVIDIA 进军云服务市场

我在第一期直播中说过,英伟达不仅是一家芯片制造商,同时也是一家软件巨头公司。

英伟达研发软件的历史,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 2005 年,它的 CUDA 软件平台。此后,英伟达于 2017 年推出了 AI 软件包,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领域提供的其实是硬件与软件的解决方案。

而根据美媒刚刚爆出的消息:英伟达新推出的云服务——DGX Cloud,将成为英伟达野心超越销售芯片的又一最新案例。

根据美媒的报道:英伟达正在利用自己在 AI 硬件领域的主导地位,来产生英伟达云服务 DGX Cloud 的收入。

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2022 年,英伟达向亚马逊 AWS 以及美国市场上的其他云提供商提出了一项提议,希望在后者的数据中心租用英伟达支持的服务器,然后,英伟达把相同的服务器租给 AI 软件开发商。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英伟达在 AI 开发方面要比其他服务器执行得更快,他向这些软件开发商客户收取的是“溢价”。也就是说,这种权利的游戏不一定会夺走其他云提供商的收入。

但是从长远看,这种安排,非常有可能会削弱其他云提供商的影响力,并帮助英伟达向可能从其他云服务那里购买 AI 软件的客户出售自己的 AI 相关软件。

因为在这种安排里,英伟达才是那个真正拥有客户关系的人。

也正因为此,根据美媒的报道:去年,微软、谷歌以及甲骨文都同意了英伟达的这一提议,但美国市场上的云服务老大——亚马逊 AWS 拒绝了。

简单讲,英伟达的云服务 DGX Cloud 能够帮助客户开发 AI 模型,并为他们提供可以为他们业务定制的预先训练的模型。这些预先训练的模型包括英伟达用于生成文本的 Megatron 530B 模型(类似于 ChatGPT)以及用于识别视频片段中的人物的 PeopleNet 视觉模型。

根据美媒的报道:最近,英伟达已经开始向 Adobe、Getty Images 等客户单独销售与 AI 相关的软件。显然,英伟达接下来可以利用 DGX Cloud 的客户关系来销售更多这一类的 AI 软件。

目前,英伟达的云服务客户已经有一些云服务领域的最大买家,包括像 IT 软件巨头公司 ServiceNow、生物制药公司 Amgen 以及保险公司 CCC Intelligence Solutions。在 8 月的财报会议上,黄仁勋告诉分析师们称:DGX Cloud 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没有透露具体的细节。

此外,我还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英伟达于 2022 年 9 月推出的全宇宙企业软件(英文名:Omniverse)。

因为在上周刚刚结束的由高盛举办的技术类会议上,英伟达负责企业计算的副总裁马努维尔·达斯指出了几个重要的数据,如下:

英伟达的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 6000 亿美元。其中,英伟达芯片与系统的价值是 3000 亿美元。英伟达 AI 企业软件的价值是 1500 亿美元,另外 1500 亿美元则将由英伟达的全宇宙企业软件 Omniverse 拿走。

这里,全宇宙 Omniverse 是指由英伟达开发的一个虚拟现实与仿真平台,可以用于如游戏开发、建筑设计、机器人控制等多个领域的应用。该平台的目标是——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融合,创造出更加真实、交互性更强的虚拟环境。

不过这部分内容,我将在下周的知识星球里详细写给大家。今天我们主要来看一下,今年以来截至 8 月,英伟达包括英伟达的风投部门 Nventures 总共投资了哪些项目。

综合上述英伟达对 6000 亿美金市场规模的评估,和他们今年以来非常 Aggressive 的投资步伐,我相信这些图谱将最大可能地透露给我们有关英伟达全部野心的大部分信息。

英伟达的投资项目详见以下内容:


(一)

目前,英伟达在 AI 硬件领域已经成为全民公敌,为保持自己在 AI 领域的领先地位,一方面,除了要在技术上不断自我突破之外,另一方面,英伟达还在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中进行了大量的投资。

下面,我将英伟达的投资项目做了一些分类。

1,首先是两类软件公司,我把对下面两类软件公司的投资归为一类。 

  • 投资与 AWS、微软云等云提供商相抗衡的小型云公司——案例:coreWeave
  • 投资与 OpenAI 竞争的 AI 软件公司——案例:Cohere、Inflection AI、Aleph Alpha

这里的投资逻辑是:为减少对英伟达的依赖,目前美国市场上包括微软、亚马逊等在内的大科技公司都在开发自己的 AI 芯片。所以作为一种进攻性战略,英伟达也要有自己类似于微软的云服务公司、类似于 OpenAI 的 AI 软件公司,以确保自己在 AI 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甚至英伟达是这样做的: 

一方面,英伟达会将自己的 GPU 资源,优先给到自己投资的这些小型云服务商。

包括优先给到他们像 A100 和 H100 这种最先进的 GPU 使用权限。同时,英伟达也在从大云提供商这里转移出去部分的 GPU 资源,以优先保证自己投资的小云服务商的供给。 

此外,英伟达还在提供 GPU 帮助那些不是自己投资的小型云服务商。

也就是说:英伟达正在投资和扶持目前美国市场上三大云服务商的竞争对手——这些小的、新兴的 AI 云提供商。 

另一方面:从数据上看,这些小的云服务商的收入增长速度非常快。

比如 CoreWeave,美媒预计它明年的收入将达到 24 亿美元。 

这说明:开发 AI 软件的公司正越来越多地从 CoreWeave 等 GPU 云初创公司这里租赁计算能力,而不是从像亚马逊 AWS、微软云公司这里租赁。 

甚至一些大的云公司,目前也从这些小的云公司处购买 GPU 服务器。如今年 7 月,微软与 CoreWeave 签署了一项租用 GPU 服务器的协议,因为微软没有足够的 GPU 服务器来供给给它的云客户。

 因此可以说,英伟达正在利用它的 GPU 稀缺资源,来试图调整美国市场上 AI 云计算的力量平衡。 

不过,英伟达仍需要小心,因为这些大的云提供商(AWS、微软与谷歌)目前仍然是英伟达芯片的最大买家之一。 

2,第二类投资项目,投资消费级 AI 应用——案例:Luma AI、Inflection AI、Adept AI、Runway

下面,我们一个个来看一下。

首先,Luma AI 是一款生成式 3D 应用,可以让用户用手机拍摄物体的照片或视频,然后,将其转换为超逼真的 3D 模型,就像我们在视频游戏中看到的那样。…… 

本文剩余的几千字内容,需要大家到我的知识星球阅读。

我平时主要在知识星球写美国科技界的内容,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人工智能 2.0 模式正席卷硅谷,Imbue 获 B 轮 2 亿美金融资

我认为上周人工智能领域最重要的一项投资是:

AI 研究实验室 Imbue 获得了 B 轮 2 亿美金的巨额融资,使其估值一下子冲到了 10 亿美金。

主要投资方包括有:英伟达、自动驾驶汽车 Cruise 的 CEO 凯尔.沃格特、生产力软件公司 Notion 的联合创始人西蒙.拉斯特等等。

而我之所以说这项投资很重要是因为,根据 Imbue 创始人 Kanjun Qiu 的思想:

目前,我们正处于人工智能的 Web 1.0 时代,也就是生成式 AI 时代。而人工智能 2.0 即将到来,2.0 指的是一种主动型的 AI 系统,它可以代表人类采取行动,并且无需人类监督。

从 1.0 到 2.0 飞跃的关键,也正是目前大语言模型最大的缺失,那就是——推理能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我们公司的一个团队成员安排了一场团建,她选好了一个时间。有人说:哦,这个时间我不行。她换了一个时间,结果其他人又说:哦,我这个时间不行。

此时,她会指出:不能再改时间了。我们可以在人数上放宽限制,这个活动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去。

也就是说,这里的关键是:在什么时候大语言模型会反馈给我们,这不是一个正确做法,而应该考虑另外一种方案?

“推理能力涉及了很多的能力。”Qiu 指出:“比如,AI 系统知道在什么时候提问、澄清、思考不同的场景,然后做出决定:哦,这个方案行不通,我们要考虑别的方案来替代。”

简单讲,Imbue 正是这样一家专门训练针对“推理”进行优化的基础模型的公司,而 Imbue 的使命是,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构建定制的人工智能代理。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类似  Imbue 这种有关自主代理 AI 的创业竞赛正在席卷硅谷。显然,企业家与投资者们对自主代理 AI 模式的兴趣要远远高于仅仅是聊天机器人的兴趣,因为前者的商业潜力更大……

本文剩余内容的主要摘要如下

1,硅谷还有哪些自主代理 AI 创业公司拿到了巨额融资?它们各自做什么?

2,有意思的是,上述自主代理 AI 公司背后都出现了同一家投资方,这个投资方是谁?

3,从技术上讲,代理模式的 AI 创业公司准备好了吗?如果没有,目前处在什么阶段?又预计自主代理 AI 产品最快会在什么时候面市?


我平时主要在知识星球写美国科技界的内容,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Midjourney 的创始人,一位被低估的罕见企业家

我是 Midjourney 的忠实粉丝,每个月向它付钱。但是我也感到很奇怪,它的风险投资者们怎么能忍受 Midjourney 长时间地“长”在 Discord 上,因为 Discord 的用户使用门槛其实很高。

直到有一天我做资料搜索时,我发现了 Midjourney 从未融过资。这对于必须消耗大量现金的 AI 创业公司来说,非常的另类,尤其考虑到昨日美媒刚刚曝光的信息:今年 Midjourney 的收入有望突破 2 亿美金。

此外,Midjourney 还成功避开了另一个阻碍 AI 初创公司发展的问题——GPU 瓶颈。原因是它的创始人早在 2021 年就开始囤积 GPU 了。

显然,Midjourney 的创始人戴维.霍尔茨的特立独行与远见,被低估了。

以下是一篇来自美国付费阅读媒体 The Information 的文章,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戴维.霍尔茨。以下是我的翻译简写。



‘He Doesn’t Need VC in His Life’: How Midjourney’s Founder Built an AI Winner While Rejecting Venture Capital


2021 年中,戴维.霍尔茨创立了 Midjourney。自那以后,风险投资家们就一直在乞求他拿走他们的钱。

除了不停给霍尔茨打冷电话和发邮件外,有些人还向他的核心圈子寻求“热情”的介绍,还有人抢先给他寄去了条款书。

少数幸运儿曾与这位 35 岁的首席执行官见过面。去年,Index Ventures 的合伙人迈克.沃尔皮在旧金山的意大利乡村咖啡馆 Cotogna 与霍尔茨一起吃晚饭。他说:“但是霍尔茨非常直接地表示他不打算融资。”

Midjourney 是一家利用机器学习模型生成超现实的不可思议的图像的公司。根据 The Information 的 Generative AI 的数据库:近年来,顶级 AI 初创公司筹集了超过 170 亿美元的新资金,霍尔茨成功地让 Midjourney 在风险投资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公司的盈利能力与天文数字般的用户增长数量吸引了众多投资者。

据接近该公司的人士透露:Midjourney 每月向用户收 10 美金到 120 美金不等的图像生成器订阅费,今年的收入有望突破 2 亿美金。此前,从未有媒体报道过 Midjourney 的详细财务信息。

此外,几位与 Midjourney 关系密切的人透露:虽然 Midjourney 的大部分收入都用于购买昂贵的 AI 芯片,但自该公司成立之初,Midjourney 就一直在盈利。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霍尔茨仅凭着约 40 名员工,就获得了数亿美元的收入。这使他成为了一名罕见的企业家。微软风险投资基金 M12 的合伙人迈克尔.斯图尔特说:“说得客气一点,他的生活中不需要风险投资。”

霍尔茨的第一家初创公司,是手部追踪传感器公司 Leap Motion。

该公司从包括 A16z 和 Founders Fund 在内的投资者那里,筹集了超过 1 亿美金。但当 Leap Motion 在 2019 年以令人失望的 3000 万美元出售后,霍尔茨开始对风险投资产生反感。

他决定自立门户。但这并没有减弱风险投资人的热情。

据知情人士透露:Greylock Partners、红杉资本、A16z、Index Ventures 及 Spark Capital 等风投机构都希望获得 Midjourney 的股份。

一些 VC 承认对霍尔茨的沉默感到不解,并私下表示担心 Midjourney 是否有能力与 Adobe 和 OpenAI 等提供文本到图像 AI 产品的大公司竞争。

他们还质疑霍尔茨最重要的举措之一:Midjourney 是在 Discord 上推出的。而 Discord 是一款群聊应用,学习如何使用这款应用非常复杂。

根据三位熟悉此事的人士透露:作为在该平台上开展业务的回报,Midjourney 与 Discord 分享了一部分收入,Discord 是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有 1000 名员工,估值高达 150 亿美元。

最初,霍尔茨认为:将 Midjourney 托管在自己网站上并开发自己的应用,对初创公司来说成本太高,耗时太长。但围绕 Midjourney 的 Discord 服务器形成的狂热社区,证明了他的选择是对的。

要在 Discord 上使用 Midjourney,用户只需在服务器聊天框中输入提示,然后,等待 10 秒左右,图像就会出现,并与服务器上的所有人共享结果。

Spark Capital 的普通合伙人、Discord 的投资人纳比尔.海特指出:与其他生成式 AI 平台比,Midjourney 的 Discord 服务器已经成为用户讨论与比较其艺术作品的场所,这让人感觉在这里生成图像不是一个人的追求,而是一个 “集体”。“相比之下,OpenAI 的图像生成器 Dall-E 就显得‘功利‘了”,海特说。

数字说明了一切:

过去一年里,Midjourney 服务器的用户从 200 万增加到了 1480 万,成为了 Discord 迄今为止最大的服务器。相比之下,OpenAI 在 2022 年 9 月的报告中称,Dall-E 的活跃用户仅有 150 万,尽管自那时起,其用户群可能已经大幅增长。Discord 拒绝让一位高管接受采访。

熟悉这一安排的三位人士表示:与 Discord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只是霍尔茨做出的众多标志性的决定之一。从一开始,这位 CEO 就决心以不同于典型硅谷创业公司的方式经营 Midjourney。公司没有多少经理,也没有董事会。公司保持小规模团队,并赋予他们独立性。

霍尔茨主要靠四位外部顾问提供建议,其中之一是:人工智能投资者、GitHub 的前 CEO 纳特.弗里德曼。根据一位熟知内情的人士透露:Midjourney 没有提供高额的股票套餐,而是给员工利润分成。

在每周与客户的办公时间里,霍尔茨以其独特的红色卷发与富有哲理的言谈举止而闻名。他承认,对自己在 Leap Motion 所走的由 VC 支持的道路感到“愤懑”,并认为:目前,这批渴望获得现金的 AI 创始人缺乏灵感。

他在一次罕见的采访中告诉 The Information,他的目标是:继续做一家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自营公司——“有点像 Craigslist”。他希望 Midjourney 成为“一个无人知晓如何与之进行竞争的怪胎,独树一帜”。


复杂的道路

从某种角度看,Midjourney 的故事与 Craigslist 的故事很相似,Craigslist 是克雷格.纽马克在 1995 年创办的一家只有 40 名员工的分类信息网站。

就像几十年后的霍尔茨一样,当风险投资家们得知纽马克的公司在 2000 年代初赚了大量的现金后,纷纷追逐其业务。

(据 2005 年的一项估计:Craigslist 的收入为 2500 万美元。据商业情报服务机构 AIM Group 估计:到 2020 年初,其收入将达到 10 亿美元,利润率预计为 70% 至 80%)。

但纽马克和 Craigslist 的 CEO 吉姆.巴克马斯特无意让公司上市,也无意遵守严格的公司治理要求。因为他们有充足的收入,没必要与风险投资人打交道。

纽马克上周说:“拥有大量的钱并不能更好地为我的社区服务。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随时间的推移,我的感觉会越来越强烈。”

与早年的 Craigslist 一样,Midjourney 也在应对一系列的法律挑战。这些障碍,可能会威胁到它的核心业务,有可能加速它接受外部资金的需要,甚至迫使它被一家更大的公司收购。

今年 8 月,美国一家地方法院裁定:AI 艺术不能获得版权。这可能会阻碍一些商业艺术家与 Midjourney 合作进行创作。Midjourney 还被指控使用艺术家的作品为其 AI 模型提供素材,却不给艺术家荣誉或赚取版税的途径。

律师们说,Midjourney 及其竞争对手还将面临更多法律诉讼。

律师马修.巴特里克指出:”他们所有钱,都是靠盗用他人的版权作品赚来的。他们吸纳了所有这些艺术家的作品,然后,制作出旨在取代艺术家作品的图片。”该公司拒绝对这起诉讼发表评论。

根据反数字仇恨中心的说法:Midjourney 的技术还被用于创建 “种族主义和阴谋论 “图片,以及病毒式的深度伪造——所有这些,都可能使其容易受到进一步的诉讼。

霍尔茨在硅谷获得人工智能名人地位的同时,这些争议也接踵而至。如果去年科技界对人工智能的炒作消退,那么这种摇滚明星的形象也会随之消失,就像之前的虚拟现实、元宇宙以及加密货币的繁荣与萧条周期一样。

更直接的担忧是:活跃用户数的下降。这已经影响到其他人工智能生成服务。

根据 Similarweb 的数据:上个月,OpenAI 的聊天机器人 ChatGPT 的网站流量下降了 10%,Midjourney 的流量在同期也下降了 6%。

Lensa 是一款 AI 自画像生成器,在一夜之间获得了病毒式的成功,并带来数百万美元的收入,随后,迅速销声匿迹。更糟的是,霍尔茨可能会重蹈 Leap Motion 的覆辙:虽然其技术被投资者和媒体赞誉为是计算的未来,但是它很快就陷入了困境。

以人工智能为重点的风险投资公司 Air Street Capital 的创始人内森.贝纳奇说:”人工智能的兴起,让所有的人都兴奋起来,但公司不能永远依赖于此。我们会看到一些自然的减员。”


科幻玩意

霍尔茨在佛罗里达州劳德代尔堡长大,小时候就开始捣鼓电脑零件。中学时,他遇到了迈克尔.巴克沃尔德,一位志同道合的技术人员。后来,两个人一起创办了 Leap Motion。

霍尔茨曾就读于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之后,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开始攻读数学博士学位。2011 年左右,他退学了,并与巴克沃尔德一起搬到旧金山。在那里,他们建立了最初为电脑设计的手部追踪系统的早期领导者。

从 2013 年到 2017 年——在 2014 年,Meta 以 20 亿美金收购 Oculus 达到了顶峰的 VR 狂热时期——Leap Motion 从 A16z、Founders Fund、SOSV、Highland Capital Partners 和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等投资者那里,共筹集了 1 亿多美金。在给予公司 3 亿美元的估值后,投资者们对公司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现在,这些投资者中的一些人将 Leap Motion 接下来的挣扎,归咎于是霍尔茨和巴克沃尔德缺乏经验,因为他们都是 20 多岁的首次创业者,不习惯受人瞩目。但最重要的是,该公司的手部追踪软件始终没有达到创始人早期设定的期望值。

“它必须是完美的,这就是消费者的期望。但你知道它并不完美。”Leap Motion 的早期投资者、风险投资公司 SOSV 的普通合伙人 Cyril Ebersweiler 指出。

据两位与 Leap Motion 相关的人士称,随着消费者对 VR 的热情逐渐消退,Leap Motion 的前景也逐渐暗淡,公司投资人催促公司寻找买家,还有些人私下鼓励霍尔茨辞职,另起炉灶。

最终,在苹果收购该公司的交易于最后一刻告吹后,Leap Motion 于 2019 年以 3000 万美元卖给了 Ultrahaptics(一家手部追踪摄像头公司,现更名为 Ultraleap)。

据几位熟悉霍尔茨想法的人说:这段经历,激励了霍尔茨尽可能长时间地自我资助。”Spark 的海特说:“很明显,他与(风险投资人)打交道的经历并不积极。”

作为收购一部分加入 Ultraleap 团队的霍尔茨,于 2021 年离开了公司,并立即开始构建后来成为 Midjourney 的第一个版本。

他把积蓄都投入到了图形处理单元——训练 AI 模型所需要的昂贵且难以获得的芯片——并构建了几个早期原型,试验了三种用户界面:短信、电子邮件和 Discord 服务器。

由于具有社交功能,Discord 显然是这三种方式中最受欢迎的。大约过了六个月后,也就是 2022 年的 3 月,霍尔茨在该平台上推出了 Midjourney。据早期测试者埃伯斯韦勒称:到了去年年底,Midjourney 的月收入已经超过了 100 万美元。

Midjourney 的推出,正值 Discord 的关键时刻。该公司刚刚收购了增强现实初创公司 Ubiquity6,并邀请其联合创始人安杰尼.米达加入,以扩大公司的开发者社区,目标是:增加基于 Discord 开发的应用数量。

Midjourney 成为了 Discord 的第一个旗舰应用。Discord 将资源用于帮助它扩大规模。Discord 的董事会成员、Index Ventures 合伙人丹尼.里默说:”如今,Midjourney 已经成为 Discord 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

Discord 的支持,以及作为 Midjourney 第一批用户的一批非流通代币爱好者的参与,帮助该应用几乎立即就产生了收入。

这帮助它绕过了风险投资,而这对一家 AI 公司来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转折。考虑到在获得任何有意义的收入前,训练机器学习模型的成本令人生畏,大多数人工智能公司都向外界寻求资金支持。

例如,据《连线》报道:OpenAI已经从外部投资者处筹集了数十亿美元,并花了 1 亿多美元来训练其 GPT-4 大语言模型。众所周知,与 Midjourney 的图像生成模型比,ChatGPT 这样的聊天机器人的训练成本更高。

霍尔茨还能解决另一个阻碍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发展的问题:GPU 瓶颈。

埃伯斯韦勒指出,由于对生成式 AI 模型的兴趣激增,霍尔茨预计:计算资源将越来越稀缺。因此,他从 2021 年就开始“囤积” GPU。

这位创始人依靠在 Leap Motion 工作时在谷歌内部建立的关系,这些人帮助他获得了计算资源。今年 3 月,霍尔茨投桃报李,谷歌宣布其云服务成为 Midjourney 的首选基础设施提供商。


人工智能名人

霍尔茨是一个快人快语的游戏玩家,有熬夜到凌晨 5 点的习惯。一直以来,他都被拥趸们描述为是一个能凭借技术实力改变世界的天才。但 Midjourney 一飞冲天的成功,将霍尔茨推向了科技中心社交圈的新高度。

旧金山计算公司的负责人亚历克斯.加耶夫斯基说:“他绝对是一位人工智能名人。他有一点史蒂夫.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场,他可以把人们编进他的故事里。”

事实上,一些投资者指责霍尔茨过于自负,警告说“自大”可能会限制他的成功。也许是为了应对这种可能性,霍尔茨找来了熟悉的面孔来帮助他建立 Midjourney。

Avid Technology 的创始人、Leap Motion 第一位投资者比尔.华纳是他的顾问。包括 Midjourney 的首席财务官 Nadia Ali 在内的几位员工,都来自 Leap Motion。

其他与 Midjourney 最初密切合作的顾问,包括有英特尔与苹果的前芯片设计明星吉姆.凯勒,以及元宇宙公司 Second Life 的创始人菲利普.罗斯戴尔。据两位熟悉内情的人士透露:安卓的联合创始人里奇.米纳是霍尔茨的非官方顾问。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他也更多地参与其中。

霍尔茨打算保持 Midjourney 的小规模,依靠他过去在 Leap Motion 组建人工智能团队的经验。

他认为,他的招聘经验使他有别于其他新兴的 AI 公司创始人。

他在最近的一次办公时间会议上对客户说:”他们犯了很多新手的错误。”他补充道:他对这些 AI 公司的生存能力并不乐观,尤其是那些依赖于风险投资的公司。

他对客户说:“你有一堆的钱,但你正在把它烧成灰烬,你必须在这堆钱烧完之前找到人给你更多的钱。幸运的是,我们没有陷入这种循环。”


继续旅程

据霍尔茨称,Midjourney 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推出第六版软件。

从推出时展示的充满赛博朋克风格的 8 位图形,到如今充满活力、栩栩如生的怪异艺术作品(包括本文的插图),该公司的技术有了显著的提高。

公司的工程师们还在开发三维艺术功能和视频,以及一个独立网站。

霍尔茨已经与亲密的顾问们分享了该网站的早期版本。今年 8 月,霍尔茨对客户说:”当我们发布这个网站时,它将成为 AI 领域有史以来最高品质的(用户界面和体验)网站。”

不过,即使网站上线后,霍尔茨仍计划依靠 Discord,延续双方一直以来良好的合作关系。

今年 3 月,Discord 宣布每月有 3000 多万人使用 Discord 上的 AI 应用。迄今为止,用户在其服务器上创建的独特图像已经超过了 10 亿张。据一位熟悉内情的人士称:其中绝大多数图片,都是在 Midjourney 上制作的。

另一位与 Midjourney 关系密切的人士则称,已有几家大型的科技公司表示有意收购 Midjourney。目前,霍尔茨仍对此不感兴趣,他和朋友开玩笑说,如果有人给他足够的钱来 “拆解月球”,他才会接受这样的提议。

风险投资家们仍然对投资 Midjourney 抱有希望。

“去年,当霍尔茨短暂考虑融资时,VC 们曾有过一丝兴奋。”Spark 的海特说。一位与公司关系密切的人士指出:”当时,有很多机构抢先提交了条款书,并试图向霍尔茨示好。但霍尔茨最终拒绝了他们,主要是因为他不知道公司当时需要筹集多少钱。”

显然,霍尔茨还在为上一次与 VC 的合作而疗伤。他说:”我在 Leap Motion 时犯了很多错,在某些方面,也经历了很多痛苦。我只是想从中吸取教训。”

他最近在办公时间对客户说,他开始接触 GPU 时的初衷是:创建一个产品工作室,在那里,他可以尝试很多想法,而不是只专注于一项业务。Midjourney 的突破,让他走上了新的道路。

埃伯斯韦勒说:“(他)取得的成功有点超出了他的预期。他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想法想要去做。”


我平时主要在知识星球写美国科技界的内容,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大语言模型 LLM 之死

Stack Overflow 是一个全球软件程序员社区,在获得美国顶级投资机构 A16z 与 USV 等超过 1.3 亿美金的融资后,于 2021 年被全球最大技术投资者 Prosus 以 18 亿美金收购。

不过,自今年 3 月 OpenAI 推出 GPT-4 以来,该网站流量就明显下降了——4 月的流量,较去年同期下降了约 13%。

核心原因是:软件工程师们不再来到该网站提问并从其他程序员那里获取技巧,而是转向了 GPT-4、ChatGPT、Codex 或者 GitHub Copilot 寻求帮助。

讽刺的是:一些 AI 模型本就是根据该网站的数据训练而成,并且数据全部是被免费抓取。

这一事件,也揭示出了 AI 革命核心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那就是:

随着人类不需要与其他人打交道就可以获得信息,以及人们上网回答问题的动力减弱,AI 训练所需要的丰富的人类数据将会枯竭,模型质量可能会下降。最近,伊隆.马斯克称这种现象为是——“LLM 的死亡”。

事实上,所有的 AI 模型都需要稳定的高质量的人类数据流,否则,将不得不依赖于机器自己生成的内容进行训练。

但根据研究人员的说法:机器再“吞食”机器自己产生的内容,将导致性能下降,也就是导致发生可怕的“模型崩溃”。

令人恐惧的是,根据欧洲刑警组织的一份报告:预计未来几年,90% 的互联网内容,都将由人工智能生成。互联网,将越来越让人感觉到它是为机器而设计并由机器设计的。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吗?……

本文剩余内容的主要摘要如下

美国互联网界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目前为止,AI 公司中做出最好表率的可能是 OpenAI,具体 OpenAI 在内容/数据获取方面已经做出了哪些可以借鉴的动作?


我平时主要在知识星球写美国科技界的内容,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OpenAI 想做一个超级智能的个人办公助理

根据美媒的报道:OpenAI 的最终愿景是,希望通过 ChatGPT 来实现“一个超级智能的个人办公助理”。

此外正如昨天我所写的:截至目前,OpenAI 的投资基金已经悄悄投资了 6 个市场规模巨大的消费级 AI 项目。

有意思的是:该基金的这些投资,很可能也与 OpenAI 最终愿景的生态系统有关系。

也就是说:OpenAI 希望 ChatGPT 能够与这些“市场规模巨大”的消费级 AI 应用结成插件关系,以最终向 OpenAI 的愿景“一个超级智能的个人工作助理”挺近。

如,昨日我写到的这个语言教育项目也与 ChatGPT 结成了插件关系。

今年 3 月,两者合作推出了该项目新的 ChatGPT 插件的私人 Alpha 版,并将在以后仅供给 OpenAI 的 ChatGPT Plus 也就是 ChatGPT 的付费订阅用户使用。

以下,是我在 8 月 31 日第二期直播《OpenAI 正在投资什么项目?》的全文内容。这场直播主要分析了 OpenAI 的收购、收入、产品、与微软关系的最新动态、OpenAI 投资基金的基本规模、投资原则、以及 OpenAI 已经了投资哪些 AI 创业项目等问题。

注:直播视频片段请移步公众号查看。


(一)

前一阵,OpenAI 收购了总部位于纽约的一家八个人的团队,让他们来帮助打造 OpenAI 的核心产品。这是 OpenAI 成立七年来的第一次收购。我的个人判断是:这是一个“人才型”的收购,以及这个团队的背景主要是做 AI 设计。

这个团队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这是一个致力于有形产品与无形的 AI 技术相交叉领域的团队。这可能是一个正在开始的趋势,设计师们的工作在 AI 领域可能会越来越重要。

举个例子,今年早些时候 Figma 收购了 Diagram,Diagram 就是一家专门从事 AI 与设计相交叉领域的公司。因为从本质上讲,设计可以把人工智能从一个由提示驱动的实用程序,转变为一个可以随时根据用户需求去重塑用户界面的软件。

换句话说,设计师们开始要去为 AI 技术赋予实质的内容和目的。

第二,这个团队与世界上一些最大的科技公司都有合作,如 Meta 等等。

总结:该收购是 OpenAI 团队在增强自身产品专业知识方面的收购。而这就涉及到了一个问题:到底 OpenAI 想做一个什么产品?


(二)

下面,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目前 OpenAI 的营收情况,以及 OpenAI 目前已经有哪些产品。

前天晚上,美媒 The Information 曝光了 OpenAI 的营收,称其已经突破了 10 个亿美金。但虽然文章标题这样表述,文章内容实质讲的是:OpenAI 有望在未来的 12 个月里产生超过 10 亿美金的收入。也就是说:这是一个 ARR 的概念,是一种预期收入。

这个收入数据,已经远远超出了之前 OpenAI 与其股东分享的收入预期。

考虑到现在 OpenAI 每个月的收入已经超过 8000 万美金,以及 OpenAI 去年的收入是 2800 万美元左右。那么也就是说,接下来 OpenAI 每个月的收入,基本上是它去年全年收入的近三倍。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些收入主要是来自 OpenAI 哪些已经有的现有业务。

首当其冲,就是 ChatGPT 的付费订阅业务。

根据今年 3 月的数据,ChatGPT 约有 100 万到 200 万的付费订阅用户,他们每月支付 20 美元。假设取 200 万这个数值,那么这里将产生 4.8 亿美元的收入。

但是这个数据,我会在大脑里打一个问号。因为我怀疑,这里的 4.8 亿美金或者说 200 万付费用户,可能有一部分人一开始,是因为好奇和冲动,支付了 20 美金,但从全年来说,他们不一定是活跃用户。几个我的 concern 如下:

第一,目前 ChatGPT 的“可靠性”有问题,有不少答案的输出是错误的。

第二,由于 OpenAI 之前的插件计划没有达到产品与市场的契合度。这也就意味着:ChatGPT 缺乏最新的信息,它的训练信息只能够到 2021 年 9 月为止,这是目前 ChatGPT 的最大问题。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本文剩余内容的主要摘要如下:

1,目前,ChatGPT 如何解决这个缺乏最新信息的问题?

2,虽然目前 OpenAI 的 LLM 技术还不完美,但确实有两大类客户在这方面花了大钱。目前,哪两大类客户是 OpenAI 主要通过 API 接口来销售其 GPT-4 访问权的客户?

3,OpenAI 最终要实现其愿景“一个超级智能的个人办公助理”,OpenAI 需要面对和克服哪两个主要难点?


我平时主要在知识星球写美国科技界的内容,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OpenAI 已经出手投资了 6 家 AI 创业公司

早在 ChatGPT 引爆全球生成式 AI 的热潮之前,2021 年的 5 月,OpenAI 已经悄悄成立了第一支专门投资早期 AI 创业公司的投资基金 OpenAI Start Fund,规模为 1.75 亿美金,主要 LP 是微软。

根据 OpenAI 首席运营官兼 OpenAI Start Fund 的经理布拉德.莱特卡普自己的说法,

该基金最喜欢的项目是:正如任何平台转变,将出现一类全新事物,如移动浪潮出现了 Airbnb,他们最喜欢的就是这种由全新平台带来的全新机会。

而 OpenAI Start Fund 主要秉承着以下两个投资原则:

第一,需要项目有非常大的雄心,需要市场规模非常非常大,最好是世界上每个人都可以用。需要创始人有这样远大的愿景。

第二,创始人的价值观必须正面,要理解 AI 产品的社会影响力,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这也是 OpenAI 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始人必须具有责任感,必须负责任地使用产品,并且对产品有保障措施。

反之,违反这两个原则的项目,他们就不太有兴趣。

截至目前,OpenAI 总共投了六个项目,其中四个为领投。而正如该基金的原则——“需要项目市场规模非常大”,OpenAI Start Fund 所投的这六个项目全部是消费级 AI 项目,无一例外。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这六个项目。

(一)

第一个项目,也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个项目。并且我觉得哪怕你不做投资,它对你作为个人用户也十分有价值。

简单讲:这是一个学语言的消费级 AI 应用,涉及了包括英文、中文、德文、法语、西班牙语等世界上一些主要的大小语言语种。

你不仅可以用这个 App 来直接练习现实世界中的英语对话场景,如面试、问路、商务对话等,它还会根据这些语言练习来给你提供口音及语法方面的帮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世界第一个且也是唯一一个可以让你获得真正的对话练习而不需要另外一端有现场辅导的应用。此外,它非常个性化,能够根据你的英语水平进行实时调整。

总结:我觉得这个项目其实就是想构建起一个可以放在每个人口袋中的语言导师。这位语言导师是基于你个人情况的非常个性化的、实时的、24/7 在线的。而且,价格十分便宜实惠。……

本文剩余内容的主要摘要如下:

这个学英语的 App 叫什么?如何下载使用?OpenAI 的基金还投资了哪些市场规模巨大的消费级 AI 应用或产品?


说明:我平时主要在知识星球写美国科技界的内容,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预言大师孙正义的“失算”

不知怎么地,人工智能领域最狂热、最长期的信徒之一,完全错过了生成式 AI 的浪潮。 

2016 年,当软银集团 CEO 孙正义斥资 320 亿美金收购 Arm 时,孙正义给出的价格比 Arm 的市值整整溢价了 43%,并且是一项全现金交易。

孙正义告诉世界称:他正在购买一个未来科技的水晶球。Arm 将提供给他对世界前沿技术研发的宝贵观点,以指导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 

七年之后的 2023 年 9 月,也就是再过几天,Arm 将开始路演并登录纳斯达克,成为今年美国市场上最大的 IPO。

而在这七年之间所发生的“变化”是:孙正义曾预见到的技术转变,已然发生。但孙正义也许有生以来第一次低估了技术发展的速度。 

当今天,全世界都为在大型数据中心构建人工智能的前景而着迷时,他押注了无处不在的小型计算。

Arm 的架构,是智能手机的黄金标准,因为 Arm 在处理随机、临时任务时有较高的功效。但目前看来,最重要的处理器类别是英伟达和 AMD 销售的图形芯片。 

今年以来英伟达与  AMD 的股票涨幅

上周三,英伟达发布了让人瞠目结舌的新财报。 

其 2024 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收入达到 135 亿美元,同比增长 101%,分析师此前的预测是约为 110 亿美元。净利润则同比增长了 843%,从 2022 年的 65.6 亿美元飙升到了 619 亿美元。英伟达还预测:下一季度的销售额将达到约 160 亿美元,高于分析师此前估计的 125 亿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

这是英伟达连续第三次发布超过华尔街预期的销售预测指引。并且英伟达还攀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其季度销售额,首次超过了英特尔。 

2020 年 7 月,英伟达的市值第一次超过英特尔,并在此后一直高于英特尔。但这并没有在销售额上体现,而现在,英伟达跨越的新高度也意味着其产品已经变得多么普遍。 

也许,孙正义在 2016 年时候的“逻辑推理”并没有错——Arm 仍然十分重要。但不容置疑的一个事实是:支持生成式 AI 的大部分超快计算发生在了别处,Arm 不再是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根据美媒的报道:软银将 Arm IPO 的目标估值定在了 600 亿-700 亿美元区间。这大约是七年前孙正义购买 Arm 时的价格的两倍多。 

因为 Arm 的 IPO,今年夏天的孙正义应该很高兴。但孙正义对 Arm 的投资,本可以给软银带来更好的结果的。

2020 年,孙正义曾经与英伟达达成了一项交易。

交易内容是:英伟达将出资 400 亿美金的股票与现金,收购 Arm。而软银,则将获得英伟达约 250 亿美金的股票。这些股票如果放在今天,价值约为 930 亿美金。

不幸的是,监管机构最终以反垄断问题为由阻止了该交易。软银失去了一个更大的投资。 

但如果该交易实现,其将给软银带来令人瞠目结舌的 275% 的回报率,本可以弥补这七年来软银在一系列科技投资中所犯下的重大错误。 

例如,对 WeWork 的投资。软银总共向 WeWork 投资了超过 180 亿美元。而也是在本月,WeWork 在二级市场上警告投资者称,它可能会破产。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软银与英伟达的交易失败,不是孙正义的错。但这实际上是孙正义第二次错过了分羹英伟达股票近期增长的机会。

哪怕是硅发布微信公号后台的文章也证明,孙正义确实投资了英伟达。 

就在 2016 年软银收购 Arm 的一年之后、就在英伟达股票因为人工智能概念而开始攀升的 2017 年,软银在二级市场悄悄收购并累积了英伟达约 5% 的股份,成为英伟达的第四大股东。这个时候,软银持股英伟达的股票价值约为 40 亿美元。

2019 年初,孙正义卖掉了这一股份。 

当时,软银卖出的价格是约为 36 亿美金。但如果当时软银选择了保留,那么这些股份的价值现在是接近 600 亿美元。 

令人惊叹的是:就在今年 6 月软银的投资者大会上,对风险偏好极大的孙正义开玩笑地和他的股东们说:“即便是愿景基金的损失,也‘在误差范围内’。” 

66 岁的孙正义,再次向全世界宣告称:自己将结束多年的休眠状态,并将很快重新发起对科技领域的投资攻势,以寻求在新兴的人工智能领域建立自己的资历。


我平时主要在知识星球写美国科技界的内容,关心美国创投圈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星球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

从 Slack 看钉钉的稀缺性

8 月 22 日,上海,2023 年钉钉生态大会上,钉钉首次对外公布了一年以来的商业化进展:

“截至 2023 年 3 月末,软件付费企业数达到 10 万家。其中,小微企业数占比 58%,中型企业占比 30%,大型企业占比 12%。钉钉 ARR(年度经常性收入)远超半人马公司 1 亿美元评估标准,仅软件订阅式 GAAP 收入也已明显超过这个数字。”

需要注意的是:在随后的专访环节,我问了钉钉总裁叶军(花名“不穷”)一个问题:

“这里的小微、中型和大型企业,我是否可以把他们与钉钉的专业版、专属版和专有版价格联系起来?”

叶军回复道:“差不多,有点对比关系。”

如此一来,其实已经可以算出钉钉在软件订阅方面的 ARR 区间。基于钉钉三大版产品的售价分别为 0.98 万元/年、9.8 万元/年和 98 万元/年,也就是说:

单单在软件订阅方面,钉钉的 ARR 区间在 2 亿到 20 亿美金之间,远超过硅谷近年来用于衡量云公司的“半人马公司”——专指 ARR 超过了 1 亿美金的云公司。这还没有算上钉钉在其他商业模式上的收入,如硬件收入、生态收入及销售佣金等。

根据美国风投机构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刚刚发布的《2023 年云 100 榜单》(该榜单已经加上 AI 概念):私人市场上,今年云 100 公司的平均倍数为 26 倍。

也就是说:钉钉现在可能是一个价值百亿到五百亿美元区间的公司。


(一)

在美国市场,业务形态与钉钉最像的一家公司是 Slack。让我们先来对比一下 Slack 与钉钉。

2020 年底,Slack 被 Salesforce 以 277 亿美金收购,收购倍数约为其 2021 年预估收入的 25 倍。

下面,则是我根据 Slack 在上市前夕提交给 SEC 文件中所披露的数据,以及历年来 Slack 在一级市场的估值拉出来的一组数据。如下:

  • 2017 年,年营收 1.052 亿美金,估值 51 亿美金;
  • 2018 年,年营收 2.205 亿美金(增速 110%),估值略高于 70 亿美金;
  • 2019 年,年营收 4.006 亿美金(增速 82%)。当年 6 月 Slack 上市,上市第一天收盘价 38.62 美元,市值达到 195 亿美金,几乎是其在私人市场 70 亿估值的 2.8 倍。

由此,Slack 在 2017-2019 年获得的估值倍数分别是:48 倍、32 倍、49 倍(二级市场),远超过 BVP 基准报告中半人马云公司的平均倍数(14 倍)、中位值倍数(13 倍)和 Top Quartile 倍数(18 倍)。

可见,Slack 在资本市场获得的倍数惊人。

不过,Slack 的收入增速也很惊人:在 2018 和 2019 年,其增速仍然高达 110% 和 82%,远超过 BVP 基准报告中半人马云公司的平均增速(60%)、中位值增速(50%)和 Top Quartile 增速(80%)。

再来看一下钉钉。钉钉的商业化始于 2022 年 3 月,没有年同比增速数据,但有六个月的同比增速。根据叶军此前媒体采访透露的信息:最近六个月,钉钉核心产品的收入增速达到了三位数。

这个时候,由于钉钉刚刚开始商业化,基数小,增速相对也会较高。不过,钉钉的盘子确实要比 Slack 大很多。

早在去年底,钉钉的用户数就已经突破了六个亿。目前,钉钉的日活用户数是 9000 万,月活用户数则为 2 亿,而 Slack 在被收购前的日活数是 3230 万,月活数是 5410 万。

此外,由于创立的前 5-6 年,钉钉主要目标是扩大规模。这也决定了目前钉钉的获客成本几乎为零,潜在的付费客户基本都已经在钉钉盘子中,也由此钉钉的获客成本要比其他公司小很多。



(二)

不过,绝不能如此简单地将钉钉与 Slack 进行对比,由于中美企业级服务平台之间的差异,钉钉的存在实际上具有一定的稀缺性。

当我请叶军将钉钉置于全球企业级服务平台的视野下,就“应该如何去理解钉钉?”画一个坐标轴时,叶军给出了如下这张图。外圆为钉钉,阴影圆部分则是 Slack:

注:图片为手绘,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

从这张图中可以看到:钉钉要比 Slack 更加大。而这个“更大”,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

第一个维度——纵轴:钉钉同时拥有 B 端和 C 端用户,但 Slack 只有 B 端用户,没有 C 端用户。

此外,在 B 端客户的“厚度/深度”方面,钉钉要比 Slack 做得更底端或是做得更深,钉钉也做下层的东西,包括钉钉有很多自营业务,如视频会议、文档等等,但 Slack 则主要通过生态伙伴来完成。

再来看一下第二个维度——横轴:在大中小企业方面,按此前钉钉给出的比例,付费大企业占比 12%,中型企业占比 30%,小企业占比 58%。根据我查看 Slack 被 Salesforce 收购后最后一次发布的 2022 年第一季度财报:Slack 10 万美元以上的客户数是 1285 个,100 万美元以上的客户是 113 个,两者比例具有一定相似性。

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在:中国的小企业非常丰富,钉钉的小企业组织形态要比 Slack 上的小企业更小,但钉钉触达的小企业数量更广。从大企业看,疫情期间钉钉为大企业做了很多事,钉钉由此触达了政府的机构,包括私有化的部署等等,大客户方面钉钉也要比 Slack 更宽。

而就钉钉的这种特殊性,也决定了其区别于 Slack 的其他商业化想象力。

第一个就是,在 C 端用户方面的可能性。

“我们刚刚推出个人版,现在还在公测,但个人版其实有非常多的收费想象空间。”叶军指出:如有可能是根据算力的消耗、根据云盘使用的大小、视频会议参与人数上限的个人付费等等模式。

此外,钉钉之后还会推出 Office 套件。这一产品还没有宣布,但是已经在准备中。

“类似文档,不过,我们会把它变成不完整的 Office 套件,个人也可以付费,如就买一个月 58 元的钉钉 Office。这种模式是原来 B 端产品没有的。”叶军透露。

第二,原来的钉钉与 Slack 一样, 都是 2B 的私域。不过,钉钉现在其实已经有公域。这方面,也是钉钉与友商们的最大差异。

叶军指出:“包括钉选,包括现在钉钉开屏的页面,都可以定制。再包括招聘,找工作也可以在钉钉上面,这些都属于公域。毕竟钉钉有这么大的量,每天接近一亿的 DAU。当然现在,我们也还处在刚刚开始探索的阶段。”

第三,由于中国企业级服务的特殊性,也决定了钉钉的生态要比 Slack 更丰富。

如目前钉钉的商业模式,除了常规 SaaS 软件的订阅收入外,还包括有硬件收入、生态收入、销售佣金等模式。

根据钉钉公布的数据:截至今年 3 月 31 日,钉钉已有 5000 多家生态伙伴,包括独立软件开发商(ISV)、咨询生态、销售、交付服务商及硬件生态厂商。

而钉应用数则已经超过 1000 万。其中,低代码应用数超过 800 万。钉钉上,年营收过千万的伙伴达到了 25 家,钉钉每收入 1 块钱,就会给生态合作伙伴带去 9 块钱。



(三)

此外,这一次发布会相当令人意外的是,钉钉惊人的 AI 化速度。

当日,钉钉公布了全面智能化的最新进展:已经共有 17 条产品线、55 个场景完成了智能化的再造。而此时,距离 4 月 18 日钉钉宣布接入通义大模型、发布一根“斜杠”(魔法棒),并推出四个中国企业最需要的 AI 应用场景(文档、音视频、IM 群聊、低代码应用开发),仅仅过去了 120 天。

当日,钉钉还向生态伙伴及客户开放了智能化底座 AI PaaS。需要注意的是,这也标志着钉钉的智能化已经全面进入了生态层。

“大模型要从‘玩具‘变成生产力工具,就必须进入应用场景,但首先要解决的是模型输入与输出的可靠性问题。”叶军指出。

“而 AI PaaS 解决了大模型的数据安全问题、性能问题,可以让大模型进入企业的上下文场景,降低大模型的不确定性,降低开发运维的门槛,帮助企业数据与大模型建立联系,让大模型能力真正为工作所用。”叶军说。

基于此,叶军还现场演示了基于 AI PaaS 和生态伙伴共创的新产品“数字员工”,以及会议、点餐、教育等多种场景和行业的 AI 解决方案。

其中,数字员工是指参与到业务流程中的虚拟员工。

如,钉钉与 1 号直聘共创的数字员工“招聘专员(1 号招招)”,就可以帮助企业的 HR 写招聘启事、发布到相应招聘网站、回收简历、筛选简历并预约面试。真实员工与数字员工的交流,通过自然语言就可以完成。

再比如,钉钉与饿了么共创的智能化产品“快乐拼”。当几个员工 A 某某、B 某某、C 某某一起拼餐时,当 C 某某输入“我与 A 某某一样”。此时,基于 AI PaaS 可以让大模型进入企业的上下文场景,该应用就能识别出“A 某某”是一个人的名字,从而给出正确的解。

根据叶军透露的信息:目前,钉钉已经上线了 AI 智能应用市场,首批 11 款智能化 SaaS 已经上架。

事实上不仅如此,钉钉还率先给出了行业内首个大模型落地应用场景的商业化方案。如下:

在钉钉专业版年费 9800 元基础上,增加 10000 元,即可获得 20 万次的大模型调用额度;在专属钉钉年费基础上,增加 20000 元,即可获得 45 万次的大模型调用额度。相当于一次调用,平均只需不到 5 分钱。

我问叶军:“既然定价上去了,您去年底提出的‘三年内实现盈亏平衡’的时间表有变化吗?”

出乎我的意料,叶军回答说:“没有变化。”

根据叶军的说法:收入虽然变大了,但钉钉希望在商业化上保持克制。原因是:toB 业务拼的不是一次性收入,而是长期的服务。

“因为如果你没有建立起一套很好的客户服务机制,是很容易出问题的。所以我觉得不能为了收入而做收入。我们鼓励一线积极地发展客户,但是你的服务必须得跟上,让客户觉得你真的好好服务了他。你们的关系是长期的。”叶军说。


欢迎到硅发布公众号预约我的下一期直播:OpenAI 正在投资什么项目?


说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在知识星球写的东西和我在官网写的东西不一样,关心美国创投圈与美股二级市场及加密/Web3 领域的专业读者,请移步到我的知识星球,如下扫码登录(老用户续费请见底下那个二维码)

老星球用户续费请用这个二维码: